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

2014-09-01 04:44杨红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4期
关键词:朗读语感

杨红

摘要: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老一辈教育家叶对陶和吕淑湘都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叶老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怎样来训练学生的语感呢?这是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都感到十分头疼的问题。

关键词:语感;朗读;析句;作品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05-01

语感的训练离不开阅读教学,它以阅读教学为载体,以形象思维的激活和修炼为重要的手段。离开形象思维的发展谈语感的修炼,语感的修炼将寸步难行,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学生才能逐步提高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才可以诵文观其形,思形生其义,从而驾驭语言。

一、加强朗读训练,把握语感内涵

文章经过学生初读感知,精读品味,再融入情感反复诵读,真正达到情感朗读,在读中悟情,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升华。

1、大胆想象,入情入境地进行朗读

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而想象必须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多地创设情境,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出课文中描写的艺术形象,产生“内心视像”才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感情上达到与作者共鸣。如教学《月光曲》一文,在引导学生领悟贝多芬创作乐曲的意境一段时,用平缓、柔和的语调朗读环境描写的语句,在结合画面,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茅屋中:一轮明月升起,月光流泻,万物披纱,四周是那般幽静。在这境界中,贝多芬手抚琴键,音符以潺潺流水,又如簌簌秋风,倾诉着人世间的真诚与善良,贫穷与希望……之后又辅之以生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领略大海的雄浑壮美,从而领会乐曲旋律的跌宕起伏,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2、将感情融入朗读,体验文章情感

文学作品是饱含着感情的艺术。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小学语文课本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对语言文字的感情关键就是要通过对形象的感知、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同时把握字里行间的点点情丝。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深厚的记叙文,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用深沉悲痛,哀婉缓沉的语调进行表情朗读,将当时巨星陨落,天安门广场上人民悼念总理的无限哀思、肠断心碎、催人泪下、庄严肃穆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学生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之情便油然而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图文对照,反复诵读,激发情感

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课文最后一段写了五位壮士在掩护任务完成后,英勇跳崖,体现了五位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念,以及视死如归的精神。读课文前,我放了一段视频录像,让学生齐读一遍后,我点名一个同学来读,要求他作自我评价:“我朗读声音挺大的,但是感情不够。”“那能再来一次吗?”学生坚定地点了点头。我给他配上录像,让他置身于那悲壮的场面,他挺起胸,抬起头,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又放开嗓子重读了一遍,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在反复的图文对照后,再让学生朗读课文,熟读成诵。这时的读,已不是简单的声音宏亮,口齿清楚,而是在读的时候学生头脑中反映出一个豪情满怀、怒火喷发、勇于献身的壮士形象,学生甚至联想到以五壮士为代表的数以万计的革命战士那可歌可泣的故事。有些同学反复品读着,不禁眼眶湿润了,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二、品词析句,训练语感

课文中的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最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要点拨和剖析学习方法,使抽象的词语或句子变成具体鲜活的语言形象。如教学《桥》一课时,农村老支书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时,“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面容清瘦的老支书为何像一座山?学生并不能理解。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语言、动作的词句去体会。学生汇报“他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喊话虽是沙哑的,但声音却是如大山般坚定,而且时刻要求党员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群众信赖,就像是人民群众的靠山。”学生不但果断地朗读体会,还通过表演做动作再次体会老支书的不循私情、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三、领会作品的思想,训练语感

作品的思想,就是作品中深蕴在形象、情怀之下的能呈现生活本质的规律,也就是作者创作的根源对社会人生的态度,或是领悟到的“人生哲理”。语言的迅速感受力不仅是行与情的敏捷捕捉,更是对文章深层意蕴的开掘与顿悟。《观潮》是描写祖国山河的文章。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朝来时,起初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同学们观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带,再阅读描写大潮“雄浑、壮观”的语句,自身仿佛正站在海塘大堤,一颗激动的心随着浪潮的奔腾而涌动。这时,学生们通过作品语言所感受到不仅仅是钱塘江大潮的壮丽雄伟,更是由此产生的对大自然所创造的伟大奇迹的赞叹与敬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训练是重要而且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最终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为目标进行多手段教学。我们坚信,各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一定会激活学生,使之产生联想和想象,入情入境,形成强烈的语感也就会很容易实现了。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写作漫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2] 《学习语法与培养语感—访吕叔湘先生》,《语文学习》1985年,第一期.

[3] 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

[4] 曹有国,《“语感中心说”献疑》,《语文学习》1995年,第一期.

猜你喜欢
朗读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从《香菱学诗》看作文语感的培养
浅析语文诵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