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龙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教师,应以创新的姿态,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实验;能力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说明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而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也决定了科学实验在这一阶段的学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实验,通过眼观手动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经验,教师角色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教师不仅要做好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还要通过各种途经开发实验课程资源,尽量创造条件做一些其他力所能及的物理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真正体现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正确引导学生能动手、思考,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能解决问题,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一、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一定要加强课堂实验的教学。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或其它直观条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例如在上初三中考复习课讲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时,同学们认为很简单往往不屑一顾。这时我拿出天平和量筒,然后问:能否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小石快的密度?并介绍沉水法以及相关的密度特殊测量方法。这个问题使学生兴趣内盎然,从而感到解决问题除常规方法之外,另有蹊径,意识到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得到一次很好的探究能力训练。
二、放手让学生做好课内实验,培养他们自主实验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材编有小实验、小制作,教师不但要重视,而且要督促、检查,要鼓励学生创新。对那些富有创意的做法,要及时向学生推荐,并当面表演,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引导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向创造型方向发展。例如曾经有学生用可乐塑料瓶做“浮沉子”,实验效果很好,其他学生看后觉得有趣味而纷纷模仿制作,甚至还进行了一些改进,使之变成精美的玩具。学生经历动手实验,总能或多或少促进他们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既符合调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也有效地提高物理教与学质量。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都有一个对物理现象进行有目的、有序的观察过程。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特别要注意引导观察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刻性。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通常采取的方法有:对比观察法和归纳观察法。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标准中重点强调的,应该在平时的观察中逐步提高。
学生课外观察是一种相对独立进行的活动,也是自主实验的内容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到周围的物理世界去观察、去体验、去实验。如对“惯性”这一概念的理解,可引导学生事先在坐车时当车开动,又突然刹车时的感受进行。如果教师经常布置一些预习性的课前观察和实验以及复习性的课后观察和实验,并且做得恰到好处,学生的观察与实验的习惯就能逐步养成,会觉得观察、实验轻松愉快,好似在玩的时候进行。学生置身于物理现象之中,养成见到现象就分析习惯,如:家庭照明用电,可以把傍晚电灯较暗与各家各户用电的高峰期联系起来对比,分析它的本质及原因。通过观察现象的对比,分析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使学生观察及实验体会的物理环境变大了,便于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掌握的知识才能深刻、牢固,应用知识才能灵活、准确,自主实验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教学和学习的重点是实践,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部门。实验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主要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老师要有熟练的试验能力和正确的试验方式,便于学生在观察分析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观察实验的同时,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因为人的感官认识是很感性的,没有深入到其中,是不会真正的掌握实验的操作过程,要深入认识就要让学生真正地去操作整个试验过程。
另外还要切实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研究物理规律,引导学生多动脑、动手,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些小实验或者小发明,有的同学在学了奥斯特实验后,就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掌握到的实验能力去制作了一个“电流检测仪”,用来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要以提高实验素养为指导思想,注重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训练上来,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