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东北农村早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2014-09-01 00:39赵云霞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责任担当

【摘要】本文从自然与历史角度剖析了当下东北农村教育的“缺失”及其原因,介绍了当下东北农村早期家庭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发展中的问题。

【关键词】东北农村;早期家庭教育;责任担当;合作联动

“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学前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中共十八大报告》)。

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生在农家,长在农村,对农村的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问题有切身体会,甚至是切肤之痛。中共十八大报告把农村教育问题特别是学前教育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这对我是个极大地鼓舞,也促使我极大地提高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我用假期在东北三省农村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走访调查,请教了几位一线早教人员,翻阅了大量有关文献,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写成本篇调查报告。

一、东北农村早期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其原因

众所周知,清代以前的东北是一个化外之地,汉唐文化在那里从来没有取得统治地位,在二十四史中涉及东北的篇幅微乎其微。历史上的东北一直是一个政局动荡、战乱频仍的地区,特别是日伪统治时期,中国人国破家亡,流离失所,连生存都没有保证,还谈什么早期教育?东北近代没出一个教育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力推行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的影响也几乎没有波及东北。

与此同时,东北自然与现实原因又使东北农村早期家庭教育发展缺失土壤。因为东北地处北温带,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农作物一年一季,在传统的耕作条件下,是典型的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东北地广人稀,土地肥沃,且地主的剥削相对于关内要轻得多,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混生活相对容易一些,容易满足,“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几乎就是他们的最高理想。

二、当下东北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状态

农耕时代,东北农村生产和生活特征决定了人们在一起的时间基本上是吃喝玩乐,没有人去讨论读书、增长知识、下一代教育等问题。

改革开放后,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也就越有条件改善生产条件,科学种田的观念深入人心,生产技术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得到普及,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劳动时间和强度都大大缩减。但对早期的家庭教育仍然很少谈及,反而受这种相对落后的文化影响而遗失了最重要的早期家庭教育的意识。

20世纪以来,现代化农业和市场经济对东北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还是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农民中重视子女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了,入学率也越来越高了,出现大学生的村子也越来越多了。但是,文化的积淀需要时间,从客观的需要到主观的行动还需要很多人付出艰辛的努力。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来衡量,目前东北农村儿童的早期教育状况远远跟不上国家前进的步伐,积累了几代人的农村早期家庭教育的欠账,需要我们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是很多方面应该马上进入状态的。

三、应当帮助家长们树立的几个基本家庭教育常识与观念

(一)了解一本早期家庭教育的书

如武汉大学的《0—6岁方案》。此类书对孩子早期家庭教育都做了比较细致的讲解,可操作性强。要让家长们意识到教育的根就源于早期家庭教育,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二)了解两个报告

1.科尔曼报告

1964年之前,黑人学生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而且相对于白人差距越来越大。科尔曼和大多数人一样,都以为这种差距主要是学校的物质水平和条件造成的。而调查结果发现:黑人和其他弱势少数民族后裔(拉丁裔和印地安人)相对比白人中产阶级缺乏一种改变和控制自己前途的自信。科尔曼把这种现象称为selfesteem(自我评估)。受种族肤色等因素造成社会地位的影响,这些处于弱势的学生,自我评估比较低,他们觉得环境过于强大,不可能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人生。他们对自己的前途缺乏自我期望,觉得没有盼头,学习士气比较低,从而造成学习成绩低,与白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这就是美国当时的教育状况,而《科尔曼报告》出台后对美国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三浦展报告

2007年,日本人三浦展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阶层是会遗传的:不要让你的孩子跌入“下流社会”》。三浦展的调查报告显示了父母的生活习惯与孩子成绩之间的某些微妙关系。

三浦展的建议是:“父母能做的就是改善孩子的生活习惯。……要父母突然之间大量增加收入或许不太可能,更不用说突然提高自己的学历。既然如此,身为父母唯一能努力的,就是设法改善孩子的生活习惯。”孩子的生活习惯将影响孩子的成绩:“成绩越好的孩子,个性越主动,同时比较会运动,朋友也比较多,但成绩越差的孩子,不仅个性较被动,也很不擅长运动,同时朋友也比较少,基本上很爱打电玩。”为了给孩子提供适宜成长的环境,父母需要特别留意三件事情:一是夫妻之间的情感生活;二是“吃饭的习惯”;三是“作息习惯”尤其“早睡早起”和“坚持运动”的习惯。

这两个报告是当今在家庭教育中非常具有权威的报告,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三)家长至少要培养孩子以下三个重要习惯

1.生活习惯

(1)吃饭习惯。要让孩子养成不吃或尽量不吃零食的习惯;培养孩子按时就餐的习惯;尽可能同孩子一起吃饭;在家有时可狼吞虎咽,但出门在外要知道餐桌礼仪;培养孩子饮食注意营养搭配合理的习惯,特别要提醒孩子要适量吃红薯、马铃薯、豆制品等食物。

(2)排便的习惯。最好每天起床后早餐前排便,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要培养孩子至少一天要排便一次的习惯。

(3)睡觉习惯。早睡早起;注意床、被、枕头的质量;注意房间空气的流通,保证空气质量;父母的陪伴,让孩子有安全感等

2.动的习惯

包括运动和劳动。要培养孩子有1-3个有兴趣的运动项目(跑步不算),如果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可以在竞技类运动上下功夫,这一类运动可以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培养孩子运动习惯。同时,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做家务做起,农忙时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3.静的习惯

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与思考的习惯。从听家长讲故事到孩子讲故事。

(四)关注孩子三个重要年龄段

培养优秀的孩子还要注意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实施适合的教育。

(1)3岁前后的自然教育和习惯教育。这个年龄段让自然成为孩子的老师,把孩子当成动物,让孩子多于自然接触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去感知。古语就有“3岁看小,5岁看老”的说法。3岁前孩子最好是由父母亲自带。如果不是,孩子大多会出很多问题,人的一生发展所需要的诸多良好习惯基本在这个时期奠定。如果目前农村早期家庭教育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的话,农村孩子们将来就是可怕和可悲的。

(2)9岁前后的规则教育,这是孩子成长关键成长期的关键。目前,国民普遍缺乏规则意识,西方称契约意识,当今现实社会中诸多的不良现象都同规则意识有关。如果父母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了良好的规则教育,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会少很多,如制假贩假、贪污腐败、坑蒙拐骗等。

(3)13岁前后的独立教育,从自食其力到独立人格,要做一名民主型家长。现在不只是农村包括大部分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疼爱、溺爱。应该管的可能没管好,不应该管的管得太多;吃喝拉撒睡管得太多,人格培养少之又少,使更多的孩子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能力。在农村,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四、东北农村早期家庭教育的解决对策

教育既然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要解决目前东北农村早期家庭教育的问题,就要三方联动,共同解决,等待、观望永远不会改变。

endprint

(一)社会的担当

(1)农村三级政府乡(镇)、村、社要各司其职。乡(镇)党委和政府应该担当起这个牵头的重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制定各种惠民政策,引导成年村民重视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如在农闲时间,开设家长学校,对成年人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在学习中表现优秀的进行多种形式的奖励和鼓励;鼓励政府、农民企业家对在家庭教育中表现优秀的资助种子、化肥、农药等;鼓励各村对在家庭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家庭奖励林地、耕地若干年的承包权,各村都拿出一定部分的机动林地和土地做为此项奖励用地;各社在具体落实基础上还要结合本社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座谈、交流,把农闲时间利用起一部分做为提高村民育儿知识普及的时间,把侃大山、唠嗑的质量提升,等等……

(2)出版部门的担当。出版部门能否结合农村村民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出版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去理论化的家庭教育读物让村民们一看就懂,越看越感兴趣。这样对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财政的担当。国家也要加大此方面的投入,把推广和普及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家庭教育列入政府财政支出,农村版的家庭教育书籍由国家财政负担,免费发放给农村家庭,每户一本。

(4)民政部门的担当。可出台相关规定,如在农村成年村民领取结婚证时,必须接受免费的、基本的早期家庭教育知识测试,如果测试成绩合格,就说明这部分人具备了最基本的早期家庭教育知识,如果成为父母,他们就会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早期家庭教育。

政府必须要制定出确实可行、利益可见、简单易行、农民感兴趣的地方性政策,为普及和推广早期家庭教育知识保驾护航。

(二)教育部门的担当

(1)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教育,提高在校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农村在校学生是正在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的主力军,也是将来担当农村文化传播的主力军,这部分人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发展。对在校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可利用一定的课时对他们进行早期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毕竟这部分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读完初中就结束了学校生涯。

(2)利用家长学校,对成年村民进行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利用农闲时间,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把家长学校开到村、甚至农民的炕头,对广大农村村民进行早期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结合村民的知识特点、年龄特征、生活实际等进行宣讲,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优势和责任。

(三)家庭的担当

无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如何做,早期家庭教育工作的落实工作最后是由每一个农村家庭来承当和落实的,所以每一个家庭都责无旁贷的要承担起这个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改变教育理念,储备早期家庭教育知识,提升早期家庭教育的能力,改变农闲时的生活方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早期健康成长的宫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营造好这座宫殿。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是家长的未来,培养好孩子就是家长一生最大的投资,所以应该要做好早期家庭教育工作。

五、结束语

中国目前还有相当大部分的人口在农村,关注农村、农民、农业,至关重要的是要关注农村的教育问题,早期家庭教育又是教育的根。所以,从社会到学校到农村家庭都应承担起早期家庭教育这个历史重任,学校、社会、家庭联动,关注和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培育更多的合格公民。

作者简介:

赵云霞,吉林省永吉县黄榆乡九年制学校,做过多年的小学校长。

endprint

猜你喜欢
责任担当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主题班会
新时期体育在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素人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坚守与责任担当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新建本科院校校内专业评估体系构建与思考
发力供给侧 服务创新驱动
创新行业学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论社会转型期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