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教学都是挣扎

2014-09-01 10:10王宇红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鸿门宴语文课文言文

王宇红

873

“当我还是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敬畏)的感觉。可是现在,我年近60岁啦,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这是特级教师曹勇军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上的卷首语《每一次教学都是挣扎》中引用的美国著名教师培训专家帕克·帕尔默的一句话。读到“挣扎”一词,我的心怦然而有所动。

记得2010年参加桂林市“教学能手”比赛,我在赛前抽签上文言文《鸿门宴》一课,是到桂林市逸仙中学借班上课,规定赛前不得与学生见面。课前五分钟,我等学生坐定后询问学生,才发现学生并不知道今天要上哪一篇课文,因此没有预习。我的心不由得一沉,迅速在心里调整了一下教学步骤。于是这节课,我借助多媒体,花了不少时间向学生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我发现,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我只能连拉带拽,把课的架子撑起来。课后,一位非语文科的评委点评:这节课充分表现了教师的基本功,但教师不是一个“说书人”,语文课跟历史课是有区别的。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语文教研员则如此评价:每一次教学过程,都应该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缺一不可。结合两位评委老师的评价,我对这一节课进行了如下反思:我事先对学情不了解,对学生状况估计不足,没有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没有上出预期的教学效果,却过于突出语文课的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的工具性,没有抓住《鸿门宴》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咬文嚼字地品味文言之美……教师与学生分离,学生与文本分离,是我这节课的症结所在。

这一次失败的经历,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地学习、反思。王荣生教授的有效教学的观点对我启发很大:①学生最需要什么,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内容重点、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我们从关注教学内容,也就是老师教了什么、教的内容正确与否、学生能不能学会、难点在哪里、是不是学生发展所需等出发,最后必然会走到关注学生的学,而这比关注教学方法、追求教学艺术重要得多,也迫切得多。关注学生的学,不只是关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方法,而是关注他们需要什么、缺少什么。教师在研读文本的时候,就要敏锐地感受到不同文体的特点,找准学生阅读文本后产生的兴奋点、疑惑点,而这正是教师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一言以蔽之,教师的备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与文本融合——这恰好是我备《鸿门宴》这一课所不能具备的。②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但如果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脱离了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逐渐抽象化,就会出现问题。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没有把握好,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每一节语文课都要凸显语文课的特色,要“像语文”,而不是别的什么学科。借用特级教师黄厚江的一个形象比喻“在自己的地里种自己的庄稼”——而我上《鸿门宴》这一课,恰恰忽视了文言文体的特点,上成了一节“不像语文”的语文课。

每一次教学都是挣扎,都是为克服教与学、学与学的分离状态的挣扎。教学解决了教师与学生的分离、学生与文本的分离,对学生来说是收获,于教师而言是压力,是挑战,更是蜕变和成长。

(责编 白聪敏)

endprint

873

“当我还是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敬畏)的感觉。可是现在,我年近60岁啦,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这是特级教师曹勇军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上的卷首语《每一次教学都是挣扎》中引用的美国著名教师培训专家帕克·帕尔默的一句话。读到“挣扎”一词,我的心怦然而有所动。

记得2010年参加桂林市“教学能手”比赛,我在赛前抽签上文言文《鸿门宴》一课,是到桂林市逸仙中学借班上课,规定赛前不得与学生见面。课前五分钟,我等学生坐定后询问学生,才发现学生并不知道今天要上哪一篇课文,因此没有预习。我的心不由得一沉,迅速在心里调整了一下教学步骤。于是这节课,我借助多媒体,花了不少时间向学生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我发现,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我只能连拉带拽,把课的架子撑起来。课后,一位非语文科的评委点评:这节课充分表现了教师的基本功,但教师不是一个“说书人”,语文课跟历史课是有区别的。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语文教研员则如此评价:每一次教学过程,都应该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缺一不可。结合两位评委老师的评价,我对这一节课进行了如下反思:我事先对学情不了解,对学生状况估计不足,没有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没有上出预期的教学效果,却过于突出语文课的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的工具性,没有抓住《鸿门宴》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咬文嚼字地品味文言之美……教师与学生分离,学生与文本分离,是我这节课的症结所在。

这一次失败的经历,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地学习、反思。王荣生教授的有效教学的观点对我启发很大:①学生最需要什么,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内容重点、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我们从关注教学内容,也就是老师教了什么、教的内容正确与否、学生能不能学会、难点在哪里、是不是学生发展所需等出发,最后必然会走到关注学生的学,而这比关注教学方法、追求教学艺术重要得多,也迫切得多。关注学生的学,不只是关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方法,而是关注他们需要什么、缺少什么。教师在研读文本的时候,就要敏锐地感受到不同文体的特点,找准学生阅读文本后产生的兴奋点、疑惑点,而这正是教师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一言以蔽之,教师的备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与文本融合——这恰好是我备《鸿门宴》这一课所不能具备的。②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但如果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脱离了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逐渐抽象化,就会出现问题。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没有把握好,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每一节语文课都要凸显语文课的特色,要“像语文”,而不是别的什么学科。借用特级教师黄厚江的一个形象比喻“在自己的地里种自己的庄稼”——而我上《鸿门宴》这一课,恰恰忽视了文言文体的特点,上成了一节“不像语文”的语文课。

每一次教学都是挣扎,都是为克服教与学、学与学的分离状态的挣扎。教学解决了教师与学生的分离、学生与文本的分离,对学生来说是收获,于教师而言是压力,是挑战,更是蜕变和成长。

(责编 白聪敏)

endprint

873

“当我还是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敬畏)的感觉。可是现在,我年近60岁啦,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这是特级教师曹勇军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上的卷首语《每一次教学都是挣扎》中引用的美国著名教师培训专家帕克·帕尔默的一句话。读到“挣扎”一词,我的心怦然而有所动。

记得2010年参加桂林市“教学能手”比赛,我在赛前抽签上文言文《鸿门宴》一课,是到桂林市逸仙中学借班上课,规定赛前不得与学生见面。课前五分钟,我等学生坐定后询问学生,才发现学生并不知道今天要上哪一篇课文,因此没有预习。我的心不由得一沉,迅速在心里调整了一下教学步骤。于是这节课,我借助多媒体,花了不少时间向学生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我发现,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我只能连拉带拽,把课的架子撑起来。课后,一位非语文科的评委点评:这节课充分表现了教师的基本功,但教师不是一个“说书人”,语文课跟历史课是有区别的。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语文教研员则如此评价:每一次教学过程,都应该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缺一不可。结合两位评委老师的评价,我对这一节课进行了如下反思:我事先对学情不了解,对学生状况估计不足,没有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没有上出预期的教学效果,却过于突出语文课的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的工具性,没有抓住《鸿门宴》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咬文嚼字地品味文言之美……教师与学生分离,学生与文本分离,是我这节课的症结所在。

这一次失败的经历,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地学习、反思。王荣生教授的有效教学的观点对我启发很大:①学生最需要什么,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内容重点、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我们从关注教学内容,也就是老师教了什么、教的内容正确与否、学生能不能学会、难点在哪里、是不是学生发展所需等出发,最后必然会走到关注学生的学,而这比关注教学方法、追求教学艺术重要得多,也迫切得多。关注学生的学,不只是关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方法,而是关注他们需要什么、缺少什么。教师在研读文本的时候,就要敏锐地感受到不同文体的特点,找准学生阅读文本后产生的兴奋点、疑惑点,而这正是教师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一言以蔽之,教师的备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与文本融合——这恰好是我备《鸿门宴》这一课所不能具备的。②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但如果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脱离了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逐渐抽象化,就会出现问题。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没有把握好,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每一节语文课都要凸显语文课的特色,要“像语文”,而不是别的什么学科。借用特级教师黄厚江的一个形象比喻“在自己的地里种自己的庄稼”——而我上《鸿门宴》这一课,恰恰忽视了文言文体的特点,上成了一节“不像语文”的语文课。

每一次教学都是挣扎,都是为克服教与学、学与学的分离状态的挣扎。教学解决了教师与学生的分离、学生与文本的分离,对学生来说是收获,于教师而言是压力,是挑战,更是蜕变和成长。

(责编 白聪敏)

endprint

猜你喜欢
鸿门宴语文课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鸿门宴(二)
鸿门宴(一)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