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所以,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畏难情绪,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数学成绩比较差。那么怎样搞好实践数学教学,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呢?以下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定理和问题的理解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借鉴语文教学中常用的阅读训练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有关数学概念。对容易混淆的数学名词、术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加以区别比较。如“增加到”与“增加了”“除”与“除以”等,对于这些关键词,教师教学时必须让学生引起重视,认真进行分析,从而正确理解题意,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对于重要的定理,教师要在学生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朗读、背诵,使其牢记于心。
二、传授给学生更多科学的解题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方法对头,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就会相反。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为学生探索不同问题的解题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内涵,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分解因式a2+2ab-8b2+2a+14b-3,本题是一个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多项式,学生们可以用常规的方法去解,但从为了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我们教师可以在常规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其他解题方法的探索。对于上面提到的因式分解题,我们就可以用“取零法”,即分别将多项式中的两个未知数设为零,进行分解因式,再把两次分解的结果合起来,就是原多项式的分解结果。
三、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由于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学生学起来是枯燥的,如果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讲,不注意教的方法,那么学生就不会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要想变学生“不愿学”为“想学”,作为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如我们在上数学课时,经常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学生为了回答老师的问题,就会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讲到某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时,我们不立即说出结论,而是让学生“猜”、让学生讨论,这样就会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也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数学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实际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如中奖的概率、在路边种多少树,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所学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进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探索研究数学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河北省冀州市码头李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