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大春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发展的生命,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优化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08-01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正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如下素质:
1、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钻研素质教育理论,尤其是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思想,认清新世纪的人才观。其次,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摒弃“填鸭式”、“封闭式”等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再次,必须学习和掌握法律、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时时关注社会热点。
2、过硬的政治素质,崇高的敬业精神
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政治教师既要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又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在事关方向、原则和全局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用马克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教育人、影响人和塑造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政治教师不能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仅仅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应把它当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事业,做到爱岗敬业,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去启迪和感染学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3、广博的业务知识,高超的教学能力
思想政治课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非专业知识。所以,教师必须加强业务进修,不断从知识海洋里汲取各种新鲜养料。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生动幽默的语言特色和驾驭整个课堂的技能、技巧。
4、了解学生特点,尊重信任学生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具有思想活跃,竞争意识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喜欢受人尊重和信任等特点。他们在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下往往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之产生持久、有效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能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教育事业的成败。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1、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关键在教师。它要求教师应改变“家长式”的作风,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实行民主、平等的教学管理;抛弃“一言堂”的做法,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加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如“公民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这个问题,可先让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加以归纳、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对“差生”的进步更要加以肯定,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必然会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思维活跃,从而唤起创新意识,点燃心灵中开拓创新之火花。
2、巧妙设疑、质疑、解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必须巧妙地创设激趣情境,善于设疑、释疑,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学会解疑。比如在学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时,可以这样设问:人的脚与鞋子有没有关系?它们的关系如何?鞋子太大或太小行吗?为什么?这样,教师由浅人深地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索、讨论、回答,进而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抽象理论具体化。在独立思考问题时,学生常常会产生出乎人们意料的新的想法或观点,教师应对学生的各种标新立异持正确的态度,要求他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对教材中的观点、原理和社会现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
要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转化为创造性地学习,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它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发展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在讲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可将“乌鸦的哀鸣”的画面在投影银幕上显示,由此说明人们要与自然和谐共处,要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这样的显示新颖、直观,不仅拓展学生的思维,还为学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一知识点奠定基础。
4、恰当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既符合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激化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又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开展知识竞赛,可由每小组推选三个同学,教师把竞赛的知识分为必答和抢答两类,并确定各题的分值,按小组积分多少决出优胜者。
此外,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把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探索教学方法,勇于开拓,就一定能培育出具有创新恚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