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才
摘要: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不是靠系统地讲授语文知识和单调的语文训练来提高,而是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过程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的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61-01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所涉及的教学目标十分重视。我们务必重新审视阅读,重树教学理念,加大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近来,笔者聆听几位骨干教师的阅读教学示范课。认真反思当前的阅读教学,觉得我们在阅读教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和反复的实践。
一、小学生阅读的现状
1、语文考试的错误导向
众所周知,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智育至上,考试至上,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升学竞争恶性发展,达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程度。《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我们的阅读教学,则把读书严格地控制在一个狭窄地藩篱之内,还要硬性规定在特殊的时间内必须完成种种‘阅读要求'完成那些专家学者费尽心思搞出来的匪夷所思的思考题和练习题……使学生在阅读时,总是带着“任务”的心态,吃力地被动阅读。林语堂早年就将这种“恶性读书、恶性教学、恶性出题、恶性考试”斥为大煞风景的“烹金鱼煮白鹤”。而我们的大多数小考命题专家、小学语文教师却乐此不疲。学生的语文素质越来越惨不忍睹,这些人难辞其咎。迫于万般无奈,广大小学生只得 “从一(语文课本)而终”。
2、小学语文教师陈旧的理念
《中国教育报》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实质上,几十年的语文教学最大的失误就是舍了“本”逐了“末”。课堂上阅读教学是“一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从形而上到形而下,教师给他们进行了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条块分割。从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到写作背景到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方法……”忽视对文本的整体思维。如果语文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照搬教参书对课文进行“科学”细致的“拆解”,深入的“鉴赏”,精心的“把握”,反复的“历练”,醉心于细枝末叶的零碎知识,讲析不厌其烦,不厌其深,甚至牵强附会,把一些美文弄得面目全非,使学生味如嚼蜡。
3、小学生自身和家长的原因
毋庸讳言,当前的小学生对阅读的作用没有应有的认识,不喜欢课外阅读,他们认为没兴趣,没意思,没时间;还有一部分小学生心理浮躁,追求新奇、刺激,尽读些武侠、言情的电子书;有的则对卡通漫画、玩游戏的书、校园漫画、歌星影星逸事爱不释手。有少数的小学生宁愿上网玩游戏、聊天、看电视或游逛,也不愿意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
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家长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他们为了孩子的均衡发展,盲目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井井有条,表面上看似乎很合理、很科学。从笔者与学生的交谈中得知,很多学生只是不敢违抗父母之命,不想辜负父母的期望而已。其实,一个学生的精神发育如果离开了自主阅读,离开了真正经典的阅读,就不可能走的更远。
二、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新课标提倡学生广泛阅读,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教辅书,他一定是精神发育不良的学生,因为教科书、教辅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的东西。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用教科书教阅读固然有不小的改革空间,但毕竟是有限的,而推进儿童阅读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我们的语文教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就完成了。我们要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还要做学生阅读的点灯人,千方百计把学生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抓出实效。事实证明: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他对阅读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学生走得更远。
上述情形,委实令人反思。对此我们应采取什么样对策呢?
1、提高认识,还小学生阅读以正当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一个学生的阅读时期能否养成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学生一生的走势和发展。我们的学校、老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给学生以交往充裕的阅读时间,切忌再做与喜欢自主阅读的学生为敌的傻事了,真正还小学生阅读以应有的地位。
2、改革考试的方法。小考是升学考试,我们往高一级学校输送的如果是一心只读教科书、教辅书的、缺乏创造性的书呆子,那么我们的教育和考试方法无疑是失败的。既然小考是指挥棒,我们的小考命题专家就要从纠正我们现行的语文教学弊端、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出发,改革语文考试的方法。语文考试要着力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是在阅读试题的命题上要注重让学生体味整体美感、品味文章语言,明晓方法技巧,答案要开放,不能过多设计只是唯一的、标准的,要鼓励学生的独创。
3、小学语文教师要重树理念。既然阅读对学生的一生影响巨大,我们语文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就要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多给学生独立读书、体悟、品味、背诵的时间,对学生喜爱的教材篇目,可先学多学精学,对于那些索然无味的陈旧过时的课文可以大胆舍弃,适时将课外的美文佳作引入课堂,作源头活水;注重感悟,注重阅读的整体性和文气文脉,少微言大意,少纯理科化的拆解和技术性的操练;激励学生在课文自由阅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成为一个“好读书、乐读书”且有品味情趣高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