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谈中等职业学校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2014-09-01 10:34蒲彩红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转化学困生

蒲彩红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中存在很多的“学困生”是一个不争的实事。学困生又叫问题学生,一般称差生,通常是指那些思想上不求上进,思想品德水平较低,行为习惯较差,学习不努力,学习成绩不好,因而没能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缺点、问题较多的学生。“学困生”是一个相对概念,要确定一个学生是否是后进,必须根据当地学校和班级的实际,一般说,品德行为表现和学习成绩的优劣是衡量“学困生”和“优秀生”的主要尺度。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初步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学困生”转化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6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21-01

一、“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学困生”身上的缺点错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第一,家庭教育不当。主要表现在家长态度偏颇,如过分溺爱、放任不管、专制粗暴等;家长忽视、放弃或无力教育;家庭教育不协调,家挺主要成员态度与方法不一致等。

第二,家庭气氛不良。主要表现在家庭道德气氛差,如家庭有些成员品行不端、品质败坏、自私自利等;家庭心理气氛恶劣,如有些学生的家庭成员关系冷漠、紧张,经常争吵等。

第三,家庭环境恶劣。主要指家庭学习环境差,影响学生学习和休息,家庭周围环境嘈杂,如家庭住房拥挤、家庭成员活动互相干扰、家里来客过于频繁,等等。

第四,家庭缺乏温暖。主要是有些”学困生”的父母离异、再婚、亡故或感情破裂,从而失去家庭温暖和关怀、帮助与照顾,致使学生学习受到严重影响,并且使他们形成自卑、孤僻、多疑、不合群等不良心理,甚至一些自制力差的“学困生”经受不住坏人的各种诱惑,上当受骗,误入歧途。

2、社会方面的原因

第一,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如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书刊、游戏机等构成的不良文化环境对好奇心强、涉世不深、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不良影响。

第二,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是“学困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交友不慎、坏人的勾引、犯罪分子的教唆,因而使他们产生各各种不良行为。

第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上的错误观念、不正之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等严重影响了“学困生”。

3、教育方面的原因

第一,办学恩想不端。学校办学思想存在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种种错误做法,致使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因听不进,坐不住而违纪,进而丧失信心,逐渐演变成品行、学业双后进。

第二,教育者自身的缺陷。有的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职业道德水平较低,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以及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致使个别学生向“学困生”转化。

第三,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欠妥。教育内容单调乏味、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教育形式单调和呆板等等。

4、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理因素。主要指那些生理有缺陷,体能衰弱或智能不足的学生。

第二,早期教育不良。主要指那些因家庭的各种原因而没有受到正确、良好的早期教育的学生。

第三,青春期教育的缺失。这是指那些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变化引起心理变化,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家庭、学校对青春期教育的缺失和失当,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以至出现品行问题。

二、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1、要深入了解和针对其特点与缺点,对症下药。

因人施教。对思想品行有问题的“学困生”,要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强化常规训练,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的行为习惯,增强其辨别是非和抵抗不良干扰与诱惑的能力;对处世冷漠、情感对立的“学困生”要特别关心和亲近他们,与他们建立感情,给他们以温暖、友爱和帮助;对与校内外顽童或流氓团伙有联系的“学困生”,要设法截断他们的交往、联系和相互影响,责令其检查和认识错误,监督他们的行为;对自尊心和能力较强,精力旺盛而又调皮的“学困生”,不可排挤和孤立他,而要用疏导、迁移的办法,促使其把精力和智力用到学习上来;对迷上一种游戏、活动、运动或热衷于一种爱好的“学困生”,不应对他们简单加以禁止,而要因势利导,把他们组织起来,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对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好,造成学业成绩差的”学困生”,应该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对智力较差、自卑感较重的“学困生”,要开发其智力和潜能,发现和肯定其优点与长处,重新培养和树立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荣誉感、进取心;对由于身体残疾、造成心理战障碍的“学困生”,要引导其正确对待自身,鼓励他身残志坚,帮助其排除心理障碍。

2、善抓时机,因势利导

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时机。当某些“学困生”几经努力仍然不能改正全部缺点而继续受到一些人的歧视和冷遇的时候,当某些“学困生”偶然得一次高分或为集体和他人做了一件好事后,当某些“学困生”在参加了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和听了一场有意义的报告会后,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的良好时机,是“学困生”转变的契机,都应该认真把握,因势利导,以取得最佳效果。

3、“三育结合”,形成合力

是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同步,产生合力。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意义的认识,共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步调一致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同时,教师还要借助各种社会教育力量,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其转化。

4、抓好反复,坚持不懈

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困生”的反复。首先,要认识到在教育引导“学困生”的过程中,他们发生动摇、反复的现象是正常的,“学困生”的教育工作不是一次教育或引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抓反复、反复抓,决不能因为“学困生”出现动摇和反复就放松,更不能泼冷水,而应坚持不懈,进一步做工作,使“学困生”在反复中不断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纠正错误行为,最终产生飞跃,转化为中等学生以至优等生。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转化学困生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