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侠
如何优化阅读课堂结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着重就如何安排阅读教学的“导、读、问、议、讲、练、评”等重要环节,谈几点看法。
“导”既指新的课题导入,又指学习目标的确立。导的形式有:①回顾追溯式。对涉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课文,设计回顾追溯的导语,增进学生对人物或事件的历史背景的全面性的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师恩难忘》就比较适宜如此导入。②顺延总结式。在包含重点训练项目的单元组里,教学这组课文的第二篇或第三篇课文可设计此类导语。此类导语先总结前面学过什么课文,有什么训练要求,今天要学的课文,继续围绕什么训练项目来学习。③揭题设疑激趣式。这种方法是直接揭示题意,然后根据题目提出疑问,以激起学生寻根究底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卧薪尝胆》可设计以下导语: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呢?他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呢?④检查预习温故式。以检查预习情况引入新课是这类导语的特点。⑤布置训练目标式。以出示单元训练目标导入新课的学习是这类导语的特点。
“读”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全过程。“读”又是学生进行练习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时通常可选择下面读法。①串联跳跃对答读。回答课文字面上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串联课文主要内容可用这种读法。②陶冶鉴赏表情读。对课文中赞扬人物品质的排比句,或描绘场景的排比、拟人、比喻句,或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感叹句等要很好地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揣摩,并进行表情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文章所表达的颂扬、赞美和感慨的思想感情,受到人物高尚品格的感染和情景语言文字美的熏陶。③寻究式默读。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寻究答案,采用默读的形式。读前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划。再读课文,理解词、句、段,归纳段意和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时,也可以采用导究式默读的方法,反复读反复揣摩。④记忆目标式诵读。为了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部分段落和诗歌的部分章节或全部直至会背诵。此时,可采用记忆目标诵读方法。如背诵《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可寻找出下列记忆目标:高尔基——休养——探望——花——信——“给”——快乐……凭借这些记忆目标,可达到顺利背诵的目的。
“问”是教师根据课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主动思维,探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快捷、准确地达成学习目标。为此,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设计问答题。①根据课题设计问答。课题是课文的眼睛,它有揭示中心、概括主要内容的作用。循着课题设计问答既可引发学生了解时代背景的注意力,又可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涵、体会文章思想教育的主动性。②根据单元训练项目设计问答。③抓住课文重点难点设计问签。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要放掉这条鱼”。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设计这一方面的问答题以加深理解。④在揭示中心处设计问答。许多课文在开头、结尾或课文段落中常设计点题揭示中心的简短语句,在教学中抓住这些语句的分析理解对揭示中心思想是极有帮助的。⑤在课文段与段过渡连贯处设计问答,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段与段的种种过渡连贯形式,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⑥抓住关键词语设计问答。例如,《第一次抱母亲》抓住“第一”设计问答。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强调“第一次”的?作者强调“第一次”目的是什么?
“议”是针对“问”而设计的一个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形式达到解除疑难的学生群体活动的环节。“集思广益”与“质疑问难”是这一环节的主要内容。“议”的形式有解疑式和开拓思路式两种。解疑式的“议”是通过讨论达到排除疑难的目的。开拓思路的“议”,不仅为了解疑,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例如,讨论如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概括中心思想,通过讨论得出一个比较统一的结论,这种讨论是发展“求同思维”的“议”,而讨论文章的段落层次的划分,讨论处理一件事的办法则允许得出两个以上的结论,这种“议”是发展“求异思维”的“议”。
“讲”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从“精讲”“少讲”转化到“不用讲”,但是从目前阅读教学现状来看,有些内容教师还是应该讲的。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必须认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摹神态、描述形象、描绘景象。②教师必须用简洁的语言指示学习目标。③教师必须用概括性的语言小结教学过程。④教师必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揭示寓言、童话等课文的深刻含蕴。⑤在学生答题、思考、思维出现障碍时,应用启发式语言适当点拨、铺垫,等等。
“练”是学生在课堂中思维、语言、文字等的综合训练,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体现。“练”的内容有:练想、练说、练写、练读。“练”的方法有分散训练:即在整个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提供“练”的时机,确定“练”的内容,进行“练”的实践;也可采用时间比较集中的阶段性“练”。
“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目标、自我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作的评价,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飞跃性阶段。“评”的质量优劣预示着学生能力的高低。这一阶段不要求一步到位,而是先由教师作评价示范,而后作评价提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我评估,最后放手由学生自我评价。
总之,“导、读、问、议、讲、练、评”是一个紧密相关、互为存在的整体实施方案。“导、读、问、议、讲、练、评”七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如此周而复始,学生逐渐由不懂到懂,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由“学会”转到“会学”,学生语文素质随之得到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优化阅读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江苏省新沂市双塘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