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咸正,梁宇霆,王亚君
(河北省大厂县人民医院,1.放射科; 3.耳鼻喉科,河北 大厂,065300;2.北京友谊医院 放射科,北京,100050)
近年来,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研究[2-3]发现环境污染、吸烟、遗传、年龄等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鼻窦炎的发生。邻近器官的感染、解剖因素及全身性致病因素等是目前较为肯定的致病因素。慢性鼻窦炎的病变特征为鼻腔和鼻窦黏膜感染,并且持续12周以上。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鼻腔和鼻窦的炎症反应,且解剖因素也占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从CT诊断的角度来研究高位鼻中隔偏曲与上颌窦炎发生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咽喉科收治的患者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慢性上颌窦炎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7~65岁,平均年龄为(38.7±11.5)岁;对照组(非鼻窦炎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8~75岁,平均年龄为(39.6±7.8)岁。观察组的临床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等。排除鼻腔、鼻窦有肿物,既往有鼻腔、鼻窦手术及外伤史的患者。
由放射科资深医生给患者做CT扫描。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扫描下颌至额窦上方部分,观察其鼻中隔形态。正常情况下因鼻窦轴膜很薄,CT扫描不能显示。患者有上颌窦炎时轴膜影会出现均匀或不均匀增厚。鼻中隔偏曲的诊断标准为CT所见的偏曲最明显处的鼻中隔轴膜面与同侧上颌窦内侧壁骨壁外侧面距离相差2 mm以上者。并根据其偏曲部位,将其分为高位非高位偏曲二类。高位偏曲是指偏曲发生在中鼻甲前端以后或游离缘以上相对应的鼻中隔存在偏曲。除此以外的部位发生的鼻中隔偏曲均为非高位偏曲。观察2组患者鼻中隔偏曲发生率以及鼻中隔高位偏曲患者两侧鼻窦炎的发病情况。
观察组的鼻中隔偏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发现观察组的高位偏曲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非高位偏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鼻窦炎组患者中,有鼻中隔高位偏曲者其鼻窦炎发生于偏曲对侧的为19例(65.5%),要显著高于发生于同侧者的10例(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鼻中隔偏曲发生率比较[n(%)]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在鼻窦炎的诊断及研究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先进的CT设备能将上颌窦、筛窦、额窦以及蝶窦和鼻腔的解剖关系很好地显示出来[4]。医生可以清楚地在CT结果上观察到窦口鼻道区结构,通过CT结果还能全面、直观地发现患者的鼻腔、鼻窦腔有无异常发生,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的疾病及了解患者疾病的发展情况。因此,CT是目前临床上诊断鼻窦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是作为评价鼻窦病变存在和发展的最好的方法之一[5]。有学者认为鼻中隔偏曲是由于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的解剖结构发生异常以及发生病理改变[6]。鼻中隔偏曲会导致鼻窦的通气、引流障碍,最终导致上颌窦等前
组鼻窦的自然开口引流障碍,诱发鼻窦炎的发生[7]。尤其是高位鼻中隔偏曲,偏曲的鼻中隔可压迫中鼻甲导致中鼻道引流受阻。另外,高位鼻中隔偏曲常合并鼻腔凹面侧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结构异常,直接导致窦口引流不畅[8]。而且鼻中隔偏曲会导致鼻腔黏膜接收呼吸气流时对其产生的冲击力大小不均,然后导致该侧鼻黏膜发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如黏膜水肿、中鼻甲或下鼻甲的代偿性肥大等,最终导致鼻窦炎的发生[9]。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鼻中隔偏曲的发生率(84%)明显的高于对照组(44%)。观察组的高位偏曲的发生率(58%)明显高于非高位偏曲(26%),且高位偏曲者中鼻窦炎发生于偏曲对侧者(65.5%)明显高于发生于同侧者(34.5%)。因此,作者认为上颌鼻窦炎的发生与高位鼻中隔偏曲有相关性,而且高位鼻中隔偏曲的上颌鼻窦炎患者更易发生于偏曲对侧,故该研究证实了上述学者的观点。因此,对鼻窦炎患者的治疗中,鼻窦CT检查应作为常规项目。CT检查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有无高位鼻中隔偏曲、偏曲状态以及鼻中隔与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并了解患者鼻中隔形态异常与鼻窦疾病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10]。
[1]杨佩秋,刘淑文,葛丽丽,等.中药嗅吸并体位引流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4): 90.
[2]李光辉.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相关性的MSCT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6): 165.
[3]Fokkens W J,Lund V J,Muuol J,et al.EPOS 2012: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12.A summary for otorhinolmyngists[J].Rhinology,2012,50(1): 1.
[4]王芳,王丹,范晶晶.鼻窦灌注液冲洗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应用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4): 6.
[5]孙安,郭建林,陈惠英,等.慢性上颌窦炎手术前后黏膜超微结构变化[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1,25(3): 62.
[6]唐国恩.鼻内镜下不同开窗方式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7): 68.
[7]刘勃,张振华,高爱民.探讨鼻腔、鼻窦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26(6): 41.
[8]谢庆英,史广兰,陈少林,等.慢性鼻窦炎与鼻部解剖异常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5): 310.
[9]章爱华.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6): 284.
[10]晏小蓉,姜霞,刘露,等.慢性上颌窦炎患者脉冲式鼻腔冲洗法的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10): 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