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群众观研究述评

2014-08-30 14:58赵洪伟王蕊
人民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群众观群众工作稳定

赵洪伟 王蕊

【摘要】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切入点,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奋斗目标,以与时俱进全方位、多维度、新视角的新思维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群众思想的观点和论断。文章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述。

【关键词】习近平 群众观 群众工作 中国梦 稳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学术界对习近平群众观进行了广泛关注和认真研究,很多学者分别从习近平的中国梦、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截至2014年5月21日,在中国知网,以“习近平群众观”为关键词进行查询,共获得162篇文章,其中,学术论文138篇,报刊文章24篇,但是,有关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述评还没有专门研究。笔者以此研究为切入点,认真梳理和归纳习近平群众观研究的相关重大问题,就此项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加以综述,以供学者研究和领导决策时参考。目前学术界对习近平群众观的主要研究如下:

研究现状

习近平群众观的相关理论来源研究。习近平的群众观是适应新的党情、国情和国际环境产生的,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新的阶段赋予了群众观体系新的内容。同时,习近平的群众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对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来源研究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群众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群众观。

习近平群众观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思想。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资料、精神资料生产的主体,是推动社会革命、建设的主体,是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主体。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英雄,是为最广大人民利益奋斗的阶级。“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①

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来源之二:毛泽东的群众观。毛泽东的群众观是马克思群众思想在中国的丰富、发展和具体化,它形成于延安整风和七大时期,是中国的一大历史创举。要兴磊在《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群众观探微》中分析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群众观思想主要在于群众是实践主体,能够创造奇迹,在此基础上逐步确立群众路线,并且在指出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时,认为群众是管理部分,而干部是劳动部分。②

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来源之三:邓小平的群众观。施友佃认为邓小平的群众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以群众利益为上,一个是不能脱离群众。③刘明贵认为邓小平的群众观不仅体现在关心群众利益上,也体现在“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中和密切联系群众中。”④

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来源之四:江泽民的群众观。罗华文在江泽民的群众观中指出党要把人民的需求当成头等大事,要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核心、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与人民站在统一战线上。⑤江泽民在“三个代表”中明确提出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明确了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习近平群众观形成和发展主要构成部分中的重要成分。

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基础之五:胡锦涛的群众观。李延明指出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核心,为人民服务就是群众观的核心思想与内容。⑥在物质文化需求相对落后于生产力的情况下,建成高水平、总体发展平衡的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幸福梦。胡锦涛的群众观是习近平群众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习近平群众观主要内容方面的研究。习近平群众观是马克思群众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内容丰富、与时俱进,也是学者们集中关注和研究的部分。

中国梦是为了人民生活富裕、生产充足的梦,是为了让人民产生幸福感并且让这种幸福感持久的梦,同时也是需要千千万万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梦。覃喆指出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其理论依据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观、毛泽东的人民动力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以人为本”的思想。⑦习近平同志认为领导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⑧周忠高认为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实施群众路线以获得人民的力量,群众路线是前提;群众路线恰恰也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梦这个价值目标而必须做出的正确选择。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又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有优良作风。张书林指出中国梦就是人民梦,具有为民着想、为民谋利、旨在为民幸福的特点。⑨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为了人民可以有更好的收入,可以有更好教育,可以有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保障,可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等努力奋斗的梦,中国梦就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未来。

要把人民幸福当做一切想问题、办事情的着力点,进行民生建设。刘开法指出习近平的民生观核心内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民生思想的政治保障是实施群众路线,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途径是践行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⑩习近平同志要求干部要解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奔群众之所向,乐群众之所乐,把群众幸福当做自己事业的检验标准和一生的追求。只有设身处地地体会群众生产生活,才能真正做到建设民生。兰益江认为习近平在《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一书中以农业市场化的方法来改造传统农业,这种为群众谋生计、求发展的想法,体现出了习近平关心农民生活,解决农村发展困难,为农民生活发展谋求新的发展方式提出的设想,体现了习近平关爱农民、关注农村的民生思想。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要多重”。

群众路线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姜铁军认为要改进工作作风,就要进行调查研究。他认为调查研究是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干部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并指出要进行调查研究,就必须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实际,落实到群众,尤其是基层、贫困的地方。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的指导下展开的,是以“为民”“务实”为核心的。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不仅是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时也是群众路线的追求。走入群众生活,体恤群众疾苦,忧虑群众困境,脚踏实地地解决发展问题和生活问题,是群众路线指导下群众工作的真实体现。只要在群众路线指导下解决生活难题,实施民生建设,才能实现群众的生存梦、尊严梦和幸福梦。

用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精神和魄力,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李明国在分析习近平“三观论”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三观的树立必须要靠学习,向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学习,即习近平所说的向书本、向实践学习。要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增强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修养,增强政治洞察能力和辨别能力。李明国进一步指出三观是帮助领导干部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姜爱林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和坚持科学发展有韧性两者具有基础与指导、目的与手段、整体和部分、总则与细则的关系,指出坚持科学发展有韧性要警惕伪政绩和一时兴起的心态。在《论科学发展有激情》中,姜爱林指出领导干部要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就要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同时他还认为领导干部要做到科学发展有贡献就必须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要深入群众去、打到基层去,真正了解民生疾苦,真正认识发展困境,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景跃进认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走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内在统一,是民主治理与有效治理的合二为一。文海认为党员干部在发展观念上要重“显绩”轻“潜绩”,以右玉县领导干部种树的例子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政绩,指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是政疾,是不符合社会民生建设的,是损害群众利益,是伤害人民感情的,要忘掉、丢掉。

习近平群众观意义的相关理论研究。习近平群众观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解决新时期社会稳定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学者着墨之处主要表现如下:

骆小峰概括总结了习近平从红船精神、浙江精神、上海精神到中国精神的内涵,并指出它们的时代价值与意义。红船精神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不畏艰苦、努力奋斗的精神、为人民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浙江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民务实,奋勇争先、与人和谐相处,信守承诺;上海精神具有一种厚德载物的容纳力量,有一种大城市大市民风采的睿智与谦和。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三个自信所必须拥有的内在动力,是走中国道路的底气。孙百亮指出习近平伟大的忧国为民的忧患意识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时代价值,可以加速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可以指导党自身的发展与建设,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与加强稳定建设,同时还可以起到稳定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李喆指出在选拔人才机制上、舆论上和结果上注意群众公认,认为群众公认是选拔人才的价值标准,并指出选拔时和选拔后是否能够继续做到群众公认需要注意的问题,即开始提名权、过程与结果公正是否相背离、正确政绩观的树立和注意从基层选拔人才。任平指出“化大众”和“大众化”的本质区别,“化大众”是理论灌输给群众,“大众化”是群众成为实践和理论的主体,不仅是被灌输理论;接着指出随着历史的变化,群众路线具有了当代新内涵。

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学术界关于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深化了对习近平理论意义的研究,也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近年来国内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有些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整体研究明显不够系统。目前国内对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成果在整体上尚显不足,反映习近平群众观的整体状况明显不够。当前的研究大多仅仅从习近平群众思想片段及某个方面进行剖析,过程性的、个案型的研究比较突出,有论述群众工作方面的,有论述三观论方面的,有论述民生观方面的,有论述中国精神方面的等等,虽然研究的成果已有一些,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仅仅从习近平群众思想的某一方面进行论述,缺乏系统的整合论述。

第二,研究的理论成果还是很少。关于习近平内容的研究,学术界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很少的。围绕习近平重要讲话所作的解释性说明居多,而对于习近平群众观核心内容的研究更是存在着不足,同时较少从对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去窥探群众思想,对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也较少分析其群众观的理论渊源和现实背景,缺乏历史感与时代性。

第三,习近平的群众观思想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对于习近平的中国梦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中国梦中所包含的群众思想还未得到深刻挖掘;当下正进行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于习近平群众路线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颇多,但是学术界从这个角度对习近平群众观进行的研究尚少;习近平为了让领导干部加强为民服务的思想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能力的“三观论”、“四有论”和四个强化的研究成果很少,其中包含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和进行民生建设方面的内容研究更是不多,提高党员干部执政能力而提出的“三观论”和“四有论”思想中的群众思想未得到深刻挖掘。

第四,习近平群众观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理论成果。习近平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的群众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近两年社会稳定方面需要加强建设,习近平在调查研究中也多次强调要注重社会稳定建设,习近平的群众观对稳定的意义与价值也是研究重点之一。

(作者分别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平安校园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13JDSZ1009)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1页。

②要兴磊:“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群众观探微”,《工会论坛》,2001年第7期,第54~55页。

③施友佃:“试论邓小平的群众观”,《福州党校学报》,2001年第3期,第26~27页。

④刘明贵:“邓小平的群众观”,《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0期,第1~2页。

⑤罗华文:“论江泽民的群众观”,《学术探索》,2003年第1期,第16页。

⑥李延明:“论胡锦涛的群众观”,《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25期,第70页。

⑦覃喆:“论实现‘中国梦依靠力量的理论依据”,《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4期,第26~29页。

⑧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⑨张书林:“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架构”,《特区实践与理论》,2013年第3期,第6页。

⑩刘开法:“习近平的民生观研究”,《前沿》,2013年第6期,第5~6页。

兰益江:“心系农民、服务农村的创新探索—评习近平《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东南学术》,2002年第1期,第132页。

姜爱林:“论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学习习近平干部选用‘四有论的体会与思考之三”,《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第9页。

文海:“ 推动树立正确‘三观”,《今日浙江》,2010年第17期,第33页。

孙百量:“习近平的忧患意识及其时代意义”,《党史文苑》,2013年第9期,第40页。

任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路线的当代阐释”,《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第6页。

责编/王坤娜

猜你喜欢
群众观群众工作稳定
领导干部如何锤炼过硬作风
互联网环境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用法治思维创新群众工作
做好群众工作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研究
热电公司发电机励磁系统改造
刘瑞龙的群众观及其当代意义
毛泽东群众观及其现实意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