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忠 张贵平 孔繁荣
·临床研究·
MSCTU在肾癌诊治中的应用
陈国忠 张贵平 孔繁荣
肾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静脉尿路造影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多排螺旋CT以更薄的层厚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够对肾癌的定量、定性诊断及治疗提供更丰富的信息。笔者通过对47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肾癌患者MSCTU表现的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MSCTU在肾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4月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7例肾癌患者,男32例,女15例;年龄17~82岁,平均51.3岁。临床表现:单纯腰痛13例,单纯肉眼血尿17例,腰痛伴血尿10例,无症状体检或其它检查发现者7例。术后病理证实透明细胞癌33例,乳头状癌6例,嫌色细胞癌3例,未归类癌2例,多房囊性癌2例,集合管癌1例。
1.2 检查方法 应用Philip 64 CT扫描仪,检查前患者需膀胱充盈,平扫全尿路范围从肾上极至耻骨联合下缘,增强动、静脉期双肾区扫描,延迟10 min排泄期全尿路扫描。扫描参数:120 kV,200~260 mAs,准直0.6 mm,螺距pitch=1.35。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帕醇,流速4.0 ml/s。扫描所得数据以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进行图像重建,观察肾癌的影像学表现,以及肿瘤血管、肾动静脉、泌尿系统受累的情况。
2.1 47例肾癌病例,直径2.6~11.8 cm,平均7.1 cm。肿瘤位于左肾28例,右肾18例,双肾1例。
2.2 CT表现为肾脏形态失常,肿块突出于肾轮廓之外。肿块呈均匀等密度9例,均匀低密度17例,不均匀低密度15例,高密度4例,囊性密度2例。16例病变中间出现低密度坏死区,9例伴有钙化。增强后均有不同程度强化,CT值升高30~70 Hu,相对强化后的正常肾实质为低密度。
2.3 各期MPR矢状位、冠状位图像重建在显示肿瘤大小及测量方面帮助较大,还可显示肿瘤向肾窦、周围肾筋膜侵犯程度和范围,以及腹部淋巴结转移和其它脏器转移情况。排泄期MR和MIP图像可显示双侧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充盈情况,反映双侧肾脏的功能,以及肾盂受压、受侵情况。动脉期血管成像清楚显示肾动静脉及肿瘤血供情况,其中副肾动脉9例,19例显示肿瘤供应血管,7例可见肿瘤邻近肾动脉分支受侵,5例肾静脉有癌栓,2例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同时有癌栓。
3.1 肾癌的新分类 2004年,WHO依据肾细胞癌的细胞遗传学和组织病理学的综合研究,对肾癌的分类进行修订,将肾癌分为10种亚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多房性囊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肾细胞癌,Bellini集合管癌,肾髓质癌,Xp11易位癌,肾癌合并神经母细胞瘤,黏蛋白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未归类癌。其中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约占90%[1]。本组透明细胞癌占70.2%,乳头状癌占12.8%,嫌色细胞癌占6.4%,未归类癌占4.3%,多房囊性癌占4.3%,集合管癌占2.1%,与报道相符。新分类中,由于颗粒细胞癌在基因和临床方面与透明细胞癌无太大区别,将其归为透明细胞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为一种特殊的肾癌,由于其VHL基因突变,因而也归为透明细胞癌[2]。
3.2 各型肾癌的CT表现 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MSCT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肾癌的诊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不仅能显示肿瘤内部结构信息,如密度、坏死囊变、出血、钙化,是否有假包膜等,而且能显示肾窦、动静脉及肾周结构是否受侵,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等。各型肾癌CT表现各具特征,有鉴别诊断价值。(1)透明细胞癌多表现为大肿块,以软组织密度为主,密度多不均匀,较易发生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多为富血供,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多无包膜,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侵犯肾静脉系统及邻近器官(图1、2)。(2)乳头状癌多为较高密度,较易发生出血、坏死囊变,血供少,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多有完整包膜,恶性程度低于透明细胞癌。(3)嫌色细胞癌多呈较低密度,可有钙化,很少出现出血、坏死囊变。多为少血供,增强呈轻度强化,肿瘤多有完整包膜,很少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4)多房囊性癌表现为多房囊性肿块,密度较低,囊壁和间隔多薄而均匀,多为少血供,增强后轻度强化。(5)未归类癌多为不均匀密度,可出现坏死囊变,较少钙化和出血,多为富血供,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更具侵袭性生长特点,易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6)集合管癌少见,CT表现多种多样,可有坏死囊变,可侵及肾包膜及肾静脉系统[3]。肾癌转移的征象包括突破肾脂肪囊、累及邻近器官,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形成,通过血行远处转移至肺、椎体、骨骼等。本组14例有不同程度的转移征象。如肾癌已累及肾周间隙,应仔细观察有无胸腹及骨骼等远处转移灶,这对确诊肾癌及肾癌的分期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图1 CT平扫,右肾上极见一类圆形略高密度肿块影,边界不清,突出肾轮廓外v图2 同上病例,CT增强扫描,右肾上极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术后病理为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3.3 MSCTU对肾癌的诊断价值 MSCT具有丰富的后处理功能,通过MPR可以对病变进行多方位重建,三维立体观察病变的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弥补常规横断位扫描的不足,为肾癌的定性诊断及分期提供更多的信息。通过VR、MIP可获得双肾的整体形态、肾动静脉的变异及受累情况,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指导意义,特别对于腹腔镜下的微创手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通过排泄期扫描影像可判断双肾的排泄功能,获得全尿路的受累情况,为临床制定手术及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息。总之,MSCTU不仅在肾癌的定性诊断、分型、分期方面提供丰富的信息,同时能提供肾血管、泌尿系统及邻近器官的整体受累情况,对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1 Eble JN,Sauter G,Epstein JI,et a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Pathology & genetics.Tumou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and male genital organs.Lyon:IARC Press,2004.9-43.
2 Antonio Lopez-Beltran,Marina Scarpelli,Rodolfo Montironi,et al.2004 WHO classification of the renal tumors of the adults.European Urology,2006,49:798-805.
3 韩希年,彭令荣,刘光华,等.300例肾细胞癌CT表现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510-513.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0.046
056200 河北省邯郸市,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CT&MR科
R 737.11
A
1002-7386(2014)10-1538-02
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