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突出贡献
□李蓉
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的突出贡献,可以概括为一条道路、一种理论、一个国家,一个基础,一支队伍,一个榜样。一条道路,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一个理论,就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理论体系;一个国家,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一个基础,就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一支队伍,就是对人民忠心耿耿的党员干部队伍;一个榜样,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实现,和毛泽东上述几个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 突出贡献
中国革命的道路,主要是指中国近代以来如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的道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无数志士仁人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看到工农当家作主的希望。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不久又制定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广泛发动工农群众,和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但是,共产国际指导也有错误。在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形势下,如何探索和寻找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首要任务。
十月革命的成功主要是通过城市中心暴动取得,当时共产国际也力主中国在城市发动武装起义。但此前的上海三次武装起义以及尔后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都证明,通过城市中心暴动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在城市里异常强大,而革命的力量却比较弱小。在党和人民集体奋斗、共同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过程中,毛泽东做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毛泽东熟悉中国的农村,了解中国的农民。在大革命危机已经十分严重的1927年7月上旬,毛泽东提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05页。7月中旬,中共中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组织民众武装起义的新政策,着手制定秋收起义的计划时,毛泽东自告奋勇回湖南,直接参加秋收起义的准备工作。在八七会议上,他强调: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问题,“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②《毛泽东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页。。同时还发表了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意见。毛泽东不愿去大城市而愿意到农村去,上山结交绿林朋友。于是,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到长沙,贯彻八七会议确定的新策略。
秋收起义尽管缩小了暴动范围,但以长沙为中心、夺取大城市的计划仍然落空。面对实际情况,毛泽东及时调整计划,率领起义队伍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挺进。毛泽东向指战员们讲明道理:大城市现在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要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于是,秋收起义队伍选择落脚井冈山,走上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领导开创井冈山根据地,创造性地解决了为坚持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而且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初步的说明。他深入分析和系统回答了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并得到发展这样一个非常现实、也是重大的理论问题。这给从事农村斗争的同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装,增强了他们建立农村根据地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他从中国国情出发,阐明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这就是采取“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8、111-112页。。也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起来,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这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结果,并且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毛泽东实际上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思想。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探寻出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便酷爱学习。他思想活跃,充满朝气,广泛接触和学习各种新思想、新主义。他还接受过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的影响。②《毛泽东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31页。在一段时间里,他的思想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在其它的主义、思想都不能救中国的彷徨中,经过反复思考和深入比较,更是经过亲身的实践,他选择了当时人们看来比较“急烈的”马克思主义,并作为终身信仰,矢志不移。这也是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新理论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重视理论,更重视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在条件十分有限的延安时期,他在土窑洞里埋头钻研。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到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他都紧密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研究和阐述,撰写了大量的理论著作。他如饥似渴的学习、研究理论,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533页。同时,他强调学习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要着重学习科学的立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但“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④《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533页。。这就是,既需要“本本”,又要反对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⑤《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8、111-112页。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就是毛泽东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发展的迫切需要,以空前的创新意识和理论自信,提出了创造新理论的任务。1938年夏天,毛泽东在给抗大学员作报告时明确地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出自己的“主义”。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出的。我们从抗大出去,要虚心学习,我们要出主义。在另一次会上,他又指出:要达到政治的目的就要建立政党,提出主张。这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基础,在总结中国革命大量、丰富实际经验基础上,建立“新马克思主义”。同年冬天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将理论创新的任务明确地表述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于是,“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页。,便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行动。
延安时期,毛泽东撰写了至少112篇著作,充分体现了他在哲学、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党建、外交等方面的理论建树。而新民主主义,则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进行理论性创造的代表作之一。他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这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中国革命长期经验“不可避免地要形成自己的伟大的理论”①《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3、335页。。
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指针”,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刘少奇将其主要内容概括为9个方面,而“这些理论与政策,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这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②《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3、335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在20世纪初叶的中国,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和争夺更加激烈,人民遭受奴役、压迫和剥削,“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如何才能“补救”和“改造”?③《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338、393页。许多爱国志士为此苦恼、彷徨和忧虑。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从而指明了中国的出路、中华民族的前途。
为了实现这个纲领,中国共产党提出民主联合战线主张,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和大革命高潮。在北伐战争强力推进过程中,国民党右派蠢蠢欲动,蒋介石加紧夺取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共产国际代表的退让妥协,蒋介石逐渐羽翼丰满,最后发动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也随之叛变。
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之际,中国共产党人英勇顽强,擦干了身上的血迹,掩埋了同伴的尸体,以革命的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并创建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工农民主政权。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便提出:新政权不能按国民党那一套搞,要充分发动群众,建立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兵政权。
1931年11月,毛泽东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后,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文件,确定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工农兵以及一切劳苦民众的政权”,“直接依靠于民众”。④《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9、306页。在这个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权利。这个政权对工农群众实行最完全的民主,“保证工人农民劳苦民众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以及受教育权、信仰自由权、婚姻自由权,少数民族平等权等等。在兴国、才溪等地的调查中,毛泽东着重了解和解决如何克服政府的官僚主义、克服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强奸民意”等问题。毛泽东还系统论述了工农民主政权对工农劳动群众实行“最宽泛的民主主义”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9、306页。,而对被推翻的剥削分子实行专政。他还对工农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发展前途、政权建设等提出意见。因为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名存实亡。但是毛泽东对于工农民主政权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为抗日战争期间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局部执政以及以后的全国执政,积累了经验。
毛泽东始终坚持着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信念。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美国记者斯诺前来访问,毛泽东同他谈到:现在我们的目的,不能是社会主义,更不能是共产主义,我们要求的是全民族的民主共和国的建立。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大概不会像苏联那样快,因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有着较长的和更困苦的路要走。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59页。共产党人赞成“停止内战,与国民党和其他党派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政权,为我们的独立去进行抗日战争。”⑦[美]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88页。建立“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政府”⑧吴黎平整理:《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9页。,便是毛泽东理想的民主共和国模式。“人民民主”,成为毛泽东尔后提出新民主主义的基石和核心。
毛泽东始终把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共和国作为奋斗目标。从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到抗战后期提出联合政府主张,从参加重庆谈判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依靠什么力量才能完成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任务呢?只有动员和争取千百万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1079页。也是中国共产党所致力创建的新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彻底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毛泽东无疑是这个新国家的伟大缔造者之一。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宣告成立,就面对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要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就必须改变现状。因此,中国共产党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作为党的纲领,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以后,随着对国情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到中国革命只能分成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特点”,“现时中国革命的生动的具体的内容”。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2、677-678、708、629、522页。
为了奠定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进步的基础,实际也是为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准备条件,首先要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为社会主义社会打好基础,作好准备。毛泽东为中国社会在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发展描绘了蓝图。政治上,“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上,“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2、677-678、708、629、522页。文化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④《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2、677-678、708、629、522页。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建设是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的。所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带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局部执政,积累了不少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教训,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全国执政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很有启示。
同时,毛泽东对发展生产力的高度重视,强调: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压迫,“直接地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⑤《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2、677-678、708、629、522页。。封建主义势力也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必须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从而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1945年,毛泽东又提出要以是否发展生产力为评判一个政党作用的标准。他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1079页。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开展的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领导土改运动,都是为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革命的胜利,推翻了阻碍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便为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核心力量。毛泽东早年就赞成蔡和森提出的共产党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领袖者、先锋队、作战部”⑦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新民学会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28、91-92页。的主张。毛泽东指出,没有共产党作基础,要从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计划是不可能的。⑧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新民学会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28、91-92页。正因如此,毛泽东追随陈独秀、李大钊,积极参加建党活动,并出席中共一大,还按照中央要求大力发展党、团的组织,组织和领导广大党员、团员参加革命斗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秋收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途中、处境十分困难之时,提出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同时对部队进行改编;并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三湾改编不仅及时解决了起义部队中党的组织不健全,思想比较混乱的问题,而且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这对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培养一支有战斗力的党员干部队伍,是极为有力的措施。古田会议决议,更是着力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党更好的担负起领导责任,为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全国抗战爆发,中华民族面临最危险的时刻,毛泽东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明确提出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2、677-678、708、629、522页。。他要求:“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5、537、524页。他提倡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鄙视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他提出,党员要处理好同友党友军的关系、同党外人士的关系,做到实事求是,具有远见卓识,成为学习的模范。只有高度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好地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去争取胜利;只有团结,才能“在全国人民中形成一个坚强的核心,争取抗日的胜利和建设一个新中国”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5、537、524页。。针对党内的右倾错误,毛泽东还提出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强调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5、537、524页。。否则,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核心作用无从体现,先锋队作用更是无从谈起。
延安时期,大批新党员的加入党组织,党内教条主义等错误倾向严重的存在,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开展整风运动,整顿党风、学风和文风,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并提出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通过组织党员系统学习整风文件,学习党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提高了全党的思想觉悟,增强了党性,使党的团结和统一达到了新的高度,切实保证了党的纲领、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从思想上建党,成为毛泽东培养教育党员队伍的一大特色。邓小平评价毛泽东“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4页。是有道理的。
为了树立学习榜样,毛泽东经常表彰先进。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因公牺牲,毛泽东主持追悼会,并发表讲演,提倡“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还亲自给先进模范人物题写奖状,鼓励他们对党忠诚、继续密切联系群众。而对于破坏党纪国法者,则严肃处理。
毛泽东在主持召开中共七大时,吸取和总结以往党代会的经验,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要将大会开成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发表口头和书面两份政治报告,全面而深刻的总结经验,阐述了党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提出选举的正确原则,从而保证了大会的巨大成功。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路线方针,确定了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核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定的基础。毛泽东带出的这支对人民忠心耿耿的党员干部队伍,一大批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和有功之臣。
青年时代,毛泽东就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但他开始是信奉要“靠圣人贤人英雄出来救国家”⑤《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85页。的英雄史观。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他逐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铜墙铁壁”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因此,毛泽东提出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⑦《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的群众观影响和培育了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毛泽东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用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培养人、教育人。1928年1月,当工农革命军撤离遂川县城时,有人提出把团部驻地天主堂烧掉。毛泽东不同意这种脱离群众的做法。他说,烧了天主堂,并不能打破群众中的迷信,要破除群众中的迷信,是要经过革命斗争和对群众反复教育的。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33页。他多次指出,在一切工作中要采取群众路线。⑨《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2页。他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养人、教育人,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还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而这些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正是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显著区别所在。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艰苦斗争实践,为全党树立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他曾提出共产党人要勇于担当,勇于担当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而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勇于修正错误,开展自我批评。任弼时曾指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强烈的群众观念,他的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态度。”⑩《任弼时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5页。
责任编辑:凌 雁
作者李蓉,女,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北京 1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