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香港地区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

2014-08-30 17:16刘新玲陈锦萍
中国德育 2014年14期
关键词:香港地区义工志愿

刘新玲++++陈锦萍

我国香港地区的志愿服务,在运行中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其中,志愿者招募与管理中的会员制,融合政府拨款、捐赠款、服务收入、公益创投等为一体的多元资金筹措机制,制度化的服务保障机制,融入生活的激励机制等,都为大陆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而鲜活的样板。

香港地区;志愿服务;运行机制

刘新玲,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陈锦萍,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国外志愿服务可以追溯到19世纪西方宗教团体的慈善服务,历史十分悠久。随着“全球结社革命”以及公民理念在世界的传播,我国香港地区的志愿服务,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蓬勃开展。在不断探索、实践和交流的过程中,香港地区在志愿者招募与管理、资金筹措与使用、建立保障与激励等机制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一、志愿者招募与管理中的会员制

各国各地区的志愿服务体系,都在寻求志愿者招募和管理的有序机制,其中香港地区的会员制为志愿服务事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会员制的雏形是登记制度。以香港为例,为了有效地管理义工队伍,合理调配义工资源,实现志愿服务社会效益最大化,香港实行义工登记制度。不论年龄长幼,都可以向不同的公益机构如社会福利署、香港红十字会、香港青年协会等进行申请,登记加入志愿队伍,一般是现场登记或发邮件,填写个人信息及所要参与的志愿活动项目。

近年来,由于登记的人数过多,以及志愿服务过程出现的各类安全问题,服务成本大大提高。为了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志愿者工作发展局开始实行注册会员制。个人或者组织,可以根据各公益组织公开的组织信念和使命,申请成为该组织的会员。成为会员后,每年需缴纳一定的会员费,并完成一定时数的志愿服务。例如香港义工团招募的会员会籍有效期为两年,个体会员收取100港币的会员费,团体报名需两年交纳1 600港币的会费。会员费可用于为每一位会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对义工的表彰奖励、义工管理产生的费用等。与此同时,会员也可享受相应的权利,如在义工团指定商号享受免费餐饮和购物优惠,义工团组织的义工服务享有优先参与权与会员优惠价,获邀参加每年的联谊会,按服务的表现和贡献获得嘉许等。

会员制一个明显的特色是设置了退出机制。退出分两种情况:自动退会和强制退会。会员制有一定的会籍期限,会籍期满后,若会员没有提出续会申请将自动退会,退会前需将会员证归还志愿组织。但会籍期内,若会员表现消极、未完成指定的服务时限,或在志愿服务期间存在重大过错,志愿组织将自行以书面通知会员退会,同时解除会员会籍。

会员制有效整合了社会零散的志愿力量,平衡了志愿服务需求和供给的讯息,融合了志愿者权益与义务,保障了志愿队伍的质量。

二、志愿服务资金筹措的多元化机制

香港地区志愿服务的繁荣,与稳定的经费来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稳定、多元的经费筹措机制,保障了志愿服务常态化、优质和高效的发展。香港志愿服务组织资金的筹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政府拨款、捐赠款、服务收入、公益创投等。

(一)政府拨款

当下,世界各国、地区政府与志愿组织的关系模式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即在共同治理社会的理念下,政府正在寻求与志愿组织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在让渡部分社会治理事务的同时,也会拨付相应的经费予以支持。在志愿服务中,政府拨款是志愿组织最为常态的经费来源,是支撑志愿组织正常运营的关键。政府对志愿组织经费的支持分为三类:政府财政拨款、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提供项目服务。香港特区政府每年对公益组织的拨款达100亿元左右,占整体社会福利开支的26%。而政府购买服务已经成为最为主要的官方资助,香港NGO超过六成的资金来自于此。

(二)捐赠款

受传统慈善的影响,我国香港地区志愿服务早已成了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志愿服务对于人们来说,不单单是一种付出,还是每个人的责任和收获。在向他人奉献时间、金钱和服务的同时,人们获得了自我发展与完善,还收获了助人的快乐。所以,捐款不只是富人的事情,能力范围之内的捐赠是每个人的责任。这样,赠款就成为志愿服务组织资金来源的又一渠道。

捐赠分为三类:个人捐赠、团体捐赠、基金会。不同的地区由于人们捐赠习惯的不同,也形成了各地捐款特色。作为东南亚首善之地的香港,个人捐款已经成为公益捐赠的主体,从富豪到平民,人人参与,每年有超过六成的市民作出公益捐款。此外,香港最大的公益资助机构赛马会,贡献巨大,目前其捐款总额已超过280亿。

(三)服务收入

在“乐善好施”的传统慈善文化熏陶下,志愿者往往被赋予一个“施而不取”的慈善形象,志愿服务则易被固化为单向度、无偿施惠的过程。我国香港地区志愿组织收取少量的服务费,作为开展服务或组织运作的资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不被认为与志愿精神相悖。《香港第三部门的现状研究》及《2005年香港社会服务机构总览》的数据显示,2004年香港志愿服务组织运营经费约19%来自收取的服务及活动收费,约24亿港元。

(四)公益创投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多数国家政府财政预算的削减,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压力的加大,志愿组织募集资金的难度越来越大。不过度依赖外界资助而生存、自行开发营利渠道、让组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志愿服务机构寻找的方向。1997年公益创投的概念与策略在美国悄然兴起。在随后的十多年里,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公益创投正形成一股席卷全球的公益慈善资本主义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传播。

公益创投是一种在公益领域的资助模式,这种资助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捐赠,而是以风险投资的方式,向具有社会目标的组织提供资金和非资金的综合支持。公益捐赠的目的,是要将善款直接用于公益事业,但公益创投的目的,是提高或放大公益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向兼具经济效益的社会目标投资,追求社会收益的最大化。这一革命性的理念,改变了志愿服务机构单向接收捐赠或政府拨款的传统,让机构产生了造血功能。

在这种新理念的支持下我国香港地区的部分志愿服务机构,正在通过吸引合伙人的方式获得赞助资金,然后将之发展为长期、稳定和有收入的基金,为志愿服务机构提供可持续性的资金来源。

三、制度化的志愿服务保障机制

志愿服务源于爱心和奉献,但是如果仅靠拳拳爱心,过度强调利他,忽视志愿者作为现实中人所需要的最基本保障,那么志愿服务必然走向异化,志愿者的热情将被重挫。香港地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对志愿者的人文关怀,让志愿服务在制度上、现实中得到切实的保障。

在香港,法律对义工权益的保障规定涉及义工的财产、人身安全等。法律明确规定,志愿服务机构在安排义工服务时必须投保公众责任保险。服务期间出現问题事故,引致义工财物的损失及人身损伤时,或会追究责任,如经法庭审理而宣判义工的损失是因机构的疏忽引致而非意外,机构亦需负担有关赔偿。在考虑到参与人数、年龄、全年活动的次数、活动的危险成分后,除公众责任险外,各志愿服务机构需视情况,考虑是否为义工额外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同时法律对青少年参加志愿服务做了严格的规定,以确保青少年在志愿服务期间的安全,如凡义工年龄不足18岁者,须父母或是监护人签署同意书才可参与各项户外活动,14岁以下青少年参与的义工活动,须由机构委派最少一名职员或成年义工负责活动督导及陪同前往。

健全的制度保障是促进志愿服务良性发展的一剂良药。香港地区志愿服务在制度中保障爱心,让慈善在制度的引导下,生机盎然,长盛不衰。

四、融入生活之中的激励机制

心理学研究显示,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但是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人却可以发挥出潜力的80%~90%。对于源自善心的志愿服务来说,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采取适当的激励方法,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志愿潜能,而且可以维系志愿热情。我国香港地区十分重视志愿者激励制度的建设,其中“豁免”和“获得”是两类十分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豁免机制

免税是豁免机制中最常见的激励手段,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立法来保证实施的。如香港《税务条例》规定,民众捐100港元以上,给认可的慈善机构和信托团体可以免税,多捐则多免。企业参与申办慈善项目,企业捐多少钱,政府也投入相同的数额。

免费成为我国香港地区激励青少年志愿服务的重要手段,如香港地区青年人如果参加满8个小时的义工工作,就可得到一张迪士尼门票。

(二)奖励机制

荣誉奖励。社会授予志愿者荣誉称号,肯定志愿者的贡献,让志愿者体会到志愿服务的价值,产生自豪感。每年年底,香港特区政府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义工嘉许典礼,行政长官夫人、社署署长亲临,众多记者聚集现场进行报道。获奖者将会得到特首夫人与社署署长亲笔签名的嘉许状,表现极其优异者,香港特区政府还会将其事迹挂到联合国的网站上,让世界都了解这些奉献者的贡献。

资金奖励。在香港,根据志愿服务的档案记录,依据义工们的服务时数及服务质量,个人、家庭及机构可被授予三个等级奖项:金奖(200/200/1000小时)、银奖(100/100/600小时)、铜奖(50/50/300小时)及长期服务奖、机构一万小时奖、最高服务时数奖等等。

回馈奖励。在香港,主要是通过“时分券”,促进志愿服务的交换。香港乐施会赞助发行的时分券共分为1小时、1/2小时、1/6小时、1/12小时四种面额,凭借着时分券,就可换回相应的时数的志愿服务。

尽管志愿服务是利他、奉献的行为,但融入生活的适度的回报,更有利于充分挖掘志愿者的潜能。

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义游”以全新的面目得到了青年人的青睐。“义游”,顾名思义即在享受旅游乐趣的同时参与义工服务。“义游”的概念最早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当时法国及德国的义工合作,重建受战争破坏的乡村。后来,国际工作营成立,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跟当地人一齐生活、工作、学习、认识及交流,以重建及推动和平为目标。首先在内容上,“义游”已由原来单纯的帮助国家战后重建,发展到今天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普及、农业技术推广、文化传播、探访孤儿病患等活动;在形式上,“义游”被称为是义工旅游,这一形式把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美好生活有机结合。“义游”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后,在促进全球扶贫、环保,增进互相了解、加深友谊、推动青年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再次引领了志愿潮流。

2009年香港成立了第一间义工旅游机构—VolTra,通过网络,每年都提供面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 000个国际工作营和义工服务计划,有冰岛、格凌兰、印度加尔各答、乌克兰等。这项活动符合青年人兴趣多元、求新求变、乐于冒险的特点。“义游”活动内容时尚且富有创意,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年个性的需求。透过“义游”,人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同时有效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了志愿精神。

2011年香港推出的义工主题“义工·生活新态度”,提倡将志愿服务融入生活。在港民看来,义务工作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个别性或单次性的义务工作,第二层次是持续性的义务工作,这两层次都属于“被动型”。第三层次,即融入生活之中的义务工作,使义务工作不单只是一个项目一次活动,而是一份心意及一种生活态度,这才是主动的志愿。

将志愿融进生活、志愿服务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义工和服务对象成为亲密的朋友。这种改变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承了传统的互助文化,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杨艳利

猜你喜欢
香港地区义工志愿
The Price of Beauty
香港地区政党与内地民主党派的发展比较研究
香港STEM教育的推进和支持举措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香港地区公立大学“服务学习”的经验及反思
带上孙子做义工
香港地区读书会的发展及其启示
当义工,好处多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