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芮一
摘 要 心流,是指人们将个人精神完全投入某件事情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学生应学会转化学习疲劳,体验学习心流,感受学习是愉悦的事,从而增加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在快乐中学习,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 心流 学习疲劳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Experience Heart Flow: Learn to Transform Learning Fatigue
YANG Ruiyi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Heart flow, is that people will be fully invested personal spiritual something of a state of mind. Students will encounter a variety of learning difficulties. These students will learn to produce fatigue, learning to produce weary. Students should learn to fatigue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 Flow, feel joyful thing to learn is to increase interest in learning. In this way, the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to learn in happy, get to your satisfaction learning outcomes.
Key words heart flow; learning fatigue
1 心流
1.1 什么是“心流”
“心流”(flow)一词是由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首先提出并以科学方法加以探讨的。心流是指人们将个人精神完全投入某事的一种心理状态。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正如画家作画时的不觉劳累,也不感饥饿或不适,他只会继续,一直持续到画作完成才会对它们失去兴趣一样。当一个人处于心流状态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做任何事情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其中,知行统一。如果完全达到心流状态,是一种极其完美的感觉体验,本质上也是有益的。
1.2 如何产生“心流”
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认为,要想产生心流,做一件事的时候需要人们有从事倾向,也就是说要有内在动机;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要专注、要有清晰的短期目标;人们还要合理适度地强化自身的技能技巧,对从事的活动力所能及;在完成某件事后能够得到及时回馈等等。虽然不是说必须达到每个条件才能产生“心流”,但是只要积极改善我们所要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和行为,我们就可能体验到“心流”。
2 学习与“心流”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本身就给了学生很大压力。学生带着这份“苦”投入学习,一旦发现学习之艰辛,就更觉得其苦了。学习之苦不仅在于课业繁重,也在于为了成绩、考试而学习的心理负担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对于天资较高、心理素质好、自我管理强的学生或许可以逐渐进入角色,但对于一些“应试教育”的学生来说,学习或许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但是,既然画家可以在作画时体验心流,为什么学生不能在学习中感受心流,愉悦学习呢?我们应该改变“学习是件苦差事”,把学习当成一件个人“艺术品”来创作,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达到从事其中时不知疲乏的状态,感受到乐趣,使学习不再是“应付”,而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3 学习疲劳
3.1 什么是学习疲劳?
疲劳,是指由于活动过于强烈或持久从而导致活动效率下降的一种身心状态。当人处于疲劳时,对一些本来容易解决的工作或学习问题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学生产生学习疲劳,是因为他们当前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不符合其心理需要,从而难以使他们形成积极态度,并不是完全由身体能量消耗引起的。
学习疲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现象。①生理疲劳是由于学生在连续不断的活动或短时间的剧烈活动后,肌肉负荷超过可承受的能力而引起的疲乏;心理疲劳是由于长时间处于学习或重复进行单调性操作练习的活动而引起的劳累。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往往大于生理疲劳。
3.2 学习疲劳产生的原因?
学习疲倦虽然是在学习中产生的,但引起学习疲劳的原因却很多。如:(1)学习本身。有的学科比较复杂,几乎需要调动全身的感觉、运动器官,使整个人的身心都必须积极投入进去,给学生的脑力和体力都带来极大的挑战。(2)外界环境。外界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环境对于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优美的教学环境、民主的学校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减少学生的疲劳感和压力,能更加轻松地投入学习,反之则会增加疲劳,降低学生注意力。(3)人为因素。学生的个人身体状况、学习动机、思想情绪或自身的学习方法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除了个人因素,家长要求过高,周围同学的学习状况,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效果不佳等,也会引起学生的学习疲劳。
3.3 学习疲劳的特点
形成学生学习疲劳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但学习疲劳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学习疲劳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它与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量息息相关。随着学生的学习时间越长,学习的量越大,学习疲劳就会越重;此外,学习疲劳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学习疲劳产生以后并不会随着学习活动的停止而消失,它还会随着疲劳程度的大小持续一段时间,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滞后的影响。
根据学者马勇和吉新田的研究,学习疲劳主要经历4个阶段:(1)加速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学生刚进入学习,体力消耗不多,几乎不会产生疲劳。(2)适应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从开始适应学习活动发展到完全进入学习状态,虽然机能消耗较大,但他们处于全身心投入之中,学习效率较高,不会觉得疲劳或稍有疲劳。(3)补偿阶段:这时候学生的体力消耗和学习需要的平衡被打破,虽有疲劳感,但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克服,继续保持学习。(4)降低阶段:这一阶段学生体能下降,出现明显的疲劳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想让学生体验学习“心流”,我们要尽量使学生处于第二阶段,并帮助他们延长体验时间。
4 学会转化学习疲劳,体验学习心流
转化学习疲劳,把学习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体验心流,那么学习将不是痛苦,而是享受。根据疲劳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并结合创造心流的方法,学生可以在学习疲倦的第二阶段试着调节身心,转化疲劳。
第一,增强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学习之前,学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主动备课,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争取在上课时有的放矢地各个击破。第二,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能灵活调整。学生应该针对每堂课每门学科的不同特点,制定清晰的短期计划,逐一达标。第三,最重要的是得到及时反馈。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调整计划,才能得到成就感并继续进步。这是体验“心流”的关键方法。第四,合理运用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阶梯式学习。学生应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有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更高难度学习,并与低难度学习交替训练,增强学习自信。第五,根据学习疲劳阶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强与教师、家长以及同学间的交流,化压力为动力,化困难为成就。
跟学习疲劳说“拜拜”是成功学习的第一步。只有使学生积极对待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学着转化学习疲劳,增强其信心和成就感,他们才能像画家作画一样享受“学习”这件作品,体验心流并享受其中。
注释
① 马勇,吉新田.对学习疲劳问题的初步探讨[J].医学教育,1990.84(6):32.
参考文献
[1] 杨艳蕾.学生的学习疲劳及其防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3).
[2] 李华.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