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入学动机的中职学校招生对策研究

2014-08-29 05:04:24河北闫志利庞宁
职业技术 2014年4期
关键词:动因入学新生

河北 闫志利 庞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5年、2020年全国中职教育在校生达到分别达到2250万人、2350万人,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达到1:1。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满足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对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但从目前实际状况看,中职学校“招生难”问题日益凸显,中职教育规模呈逐年萎缩态势。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依据中职学生的入学动机,科学制定中职学校招生策略。

一、中职新生入学动机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3年9月调查了河北省唐山市、秦皇岛市6所中职学校一年级(新生)的入学动机。调查不分专业,每个学校发放问卷200份,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50份,回收率为95.83%。其中,有效问卷1083份,问卷有效率为94.17%。问卷将中职学生入学动机分为“内在动因”、“外在动因”和“无动因”3个维度。“内在动因”设置了“实现理想”、“提高素质”、“实现就业”、“谈恋爱”4个选项,“外在动因”设置了“中考分数限制”、“报答父母”、“听从父母建议”、“获取相关证书”、“学校声誉吸引”等5个选项,“无动因”设置“不知为何”1个选项。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中职新生入学动机的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生选择“内在动因”的人数占调查新生总人数的56.04%。选择“外在动因”的人数占调查新生总数的42.74%;有13名新生“无动因”,占调查新生总数的1.20%。可见,中职新生独立性较强,自我决策人数相对较多。同时,外部因素也对中职新生入学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内在动因”方面,回答“实现理想”的新生人数最多,占调查新生总人数的22.99%;其次为“提高素质”,占调查新生总人数的18.19%;再次为“实现就业”,占调查新生总人数的14.68%;回答“谈恋爱”的新生仅有2人,占调查新生总人数的0.18%。在“外在动因”方面,回答“中考分数限制”的新生人数最多,占调查新生总人数的12.83%;而后依次为“报答父母”、“听从父母建议”、“学校声誉吸引”、“获取相关证书”四个选项,分别占调查新生总人数的11.54%、10.25%、4.52%、3.60%。可见,中职学生入学动机呈现多元化态势。

二、中职新生入学动机分析

本调查结果表明,“实现理想”、“提高素质”、“实现就业”是目前中职新生入学的主要动机,但“中考分数”、“父母建议”等外部因素也对中职新生入学动机形成较大影响。结合访谈结果分析,发现中职新生入学动机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职新生初步具备了自我认知、自我决策能力。访谈得知,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较差,即使能够就读于普通高中,也难以考取理想大学。如普通高中毕业后就读于高职或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也将面临“就业难”的困境。而就读于中职学校,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并顺利实现就业,对自身而言是最为明智的选择。中职新生入学动机选择“内在动因”的人数较多,说明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自我决策的能力。

2.中考分数成为学生就读中职学校的外在动因。调查结果表明,中考分数较低导致部分初中毕业生选择了中职学校。部分学生认为,选择中职学校就读,将来可从事技能性工作。也有部分学生希望通过中职学校学习,将来能够通过“对口升学”进入高等学校深造。访谈得知,由于国家实施了中高职衔接、专接本等政策,使“对口升学”成为人们追求文凭的另一个重要渠道。特别是某些中职学校在招生广告中直接说明了本校历年的对口升学率,吸引了一大批学生接受中职教育[1]。

3.中职新生求学决策依赖父母的现象依然严重。调查及访谈结果表明,中职新生求学决策依赖父母主要有“报答父母”和“听从父母建议”两个表现。“报答父母”属于“负依赖”,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家庭贫困所致。从2012年秋季起,国家开始对中职学校全日制农村在校生或城镇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生免除学费,对部分学生接受中职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部分新生希望通过接受中职教育习得一技之长,尽快就业获得报酬,回馈家庭;部分中职学生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较差,就读中职学校属于“听从父母建议”,这与父母对子女的学业状况、社会就业状况认知有关。

4.中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有限,亟待提升。

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声誉吸引”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仅占调查新生总人数的4.52%,说明中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有限。访谈得知,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观念,认为考大学是青少年成才的唯一出路。中职毕业生只能当工人,社会地位“低人一等”,中职教育只为成绩差、考不上高中的青少年开辟了继续接受教育的出路。另外,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设备设施不佳、师资队伍不过硬、教育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

5.国家就业准入制度尚需加大落实力度。调查结果表明,为“获取相关证书”而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仅占调查总数的3.60%。访谈得知,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认为中专毕业证书已不具“文凭效应”,故对中专学历证书需求不再。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对国家就业准入制度了解不够,对就业所需要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几乎一无所知,导致对“获取相关证书”的认知程度极低。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劳动监察工作不尽到位,导致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变相贬值。

6.部分新生对接受中职教育处于迷茫状态。

调查结果表明,“不知为何”接受中职教育以及以“谈恋爱”为目的的中职新生占调查新生总人数的1.38%,说明部分新生对中职教育缺乏必要的了解。访谈得知,部分新生没有学习目标,不愿吃苦,生活态度消极。调查得知,有53.76%的新生入学后表示不后悔,有32.52%的新生表示入学后曾经后悔过,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不后悔了,有13.72%的学生表示很后悔,说明中职新生思想波动状况较大。

三、中职学校招生对策建议

中职学生入学动机的多样化趋势,需要中职学校制定招生策略时给予高度关注。中职学校只有正视新生的入学动机,不断创新招生手段,才能争取更多的生源,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对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

1.以提升服务能力促进招生。中职教育承载着青少年实现理想、提高素质、实现就业的希望,中职学校应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帮助青少年实现理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针对当前社会部分人士对中职教育片面理解的现象,中职学校应从自身查找问题,端正办学理念,把“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作为服务宗旨,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本、技能并重”的办学方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平台[2]。

2.以强化社会宣传促进招生。中职学生入学动机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学生和学生家长两个方面。就学生而言,需要通过初中教师、特别是毕业班教师搞好中职教育宣传工作,引导学生接受中职教育的动机;就学生家长而言,需要中职学校通过加强网站建设、组织教师深入生源地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主动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到中职学校参观,使其真正了解中职教育,进而增强引导其子女就读中职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3.以推进机制创新促进招生。增强青少年接受中职教育的动机,需要中职学校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努力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实践证明,构建中职教育的市场化机制,可促使中职学校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设置相应专业,实现与区域经济的有效对接。通过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办学,可有效整合办学资源,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质量。通过明确人才培训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职业教育活力[3]。

4.以加强信息传播促进招生。调查结果表明,中职新生选择“招生网站”渠道获取入学信息的人数最多,占调查新生总人数的39.34%;其次为选择“初中教师介绍”、“电话咨询”和“熟人介绍”渠道,选择人数分别占调查新生总人数的18.74%、13.39%和11.36%;而回答选择“媒体宣传”和“中职师生宣传”渠道的人数较少,分别占调查新生总人数的9.60%和7.57%。访谈得知,选择“招生网站”渠道获取入学信息的新生人数较多,是因为部分市、县招生部门采取了网络注册、报名的方法所致。而真正的招生信息获取途径多来自于“初中教师介绍”、“熟人介绍”以及“媒体宣传”等渠道。选择“中职师生宣传”渠道的新生人数较少,中职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5.以实施政策调控促进招生。按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到2015年,我国中职教育规模将达到225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总人数的50%。但从现实状况看,自2009年起,各地普遍表现出高中阶段教育生源总量下降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制订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仍在逐年提升,直接挤占了中职教育生源,导致国家规划难以落实。如某省50万名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达到43万人,即使剩余的学生全部就读中职学校,也仅占高中阶段教育学生总数的14%,这种与国家规划相悖的做法亟待纠正。

6.以优化外部环境保障招生。当前,中职学校“生源大战”愈演愈烈。部分中职学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采取一些不正当的做法,甚至搞起了有偿招生。一名初中毕业生接到多个中职学校录取通知的现象屡见不鲜[4],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的社会声誉。有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联合本地中职学校,从地方保护主义出发,给初中学校分配入当地中职学校招生任务[5],提前招生,使部分学生仅享受了八年半义务教育,这种做法亟待制止。各级政府应加大就业准入制度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有偿招生行为,保障中职学校招生工作公正、有序地进行。

[1]闫志利,魏慧敏.中职教育办学导向的“偏离”与“矫正”[J].职业技术教育,2013(28):20-24.

[2]聂晓军.中职学校发展对策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1(4):76-78.

[3]高姝,闫志利.基于搜寻与匹配理论的职业教育市场化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35):7-9.

[4]徐菊.中职招生的困境研究和思考[J].华章,2011(25):214.

[5]黄连珍,王建奎,杨宏威.河北省中职招生问题分析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44-46.

猜你喜欢
动因入学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 21:39:45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11-25 14:25:06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4:52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23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入学第一天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新生娃萌萌哒
视野(2015年4期)2015-07-26 02: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