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4-08-28 12:03汪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22期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诊断

汪涛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4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CR结果初步诊断为腕骨骨折中医30例,无骨折组24例,分析并探讨MSCT与MRI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骨折组MSCT检查发现骨折44处和关节脱位23例,MRI检查发现骨折25处和关节脱位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骨折组MCST发现关节脱位情况20例,MRI则发现有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腕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MSCT与MRI的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临床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腕关节损伤;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2-005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in the combined diagnosis of wrist joint injury.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with wrist joint injur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Primary diagnosis by CR found 30 patients with carpal fractures and 24 patients without fracture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MSCT and MRI in the combined diagnosis of wrist joint injury w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Results In the fracture group, MSCT examination found 44 cases of fractures and 23 patients with dearticulation; MRI examination found 25 cases of fractures and 10 patients with dearticulation, with sta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In the non-fracture group, MSCT examination found 20 patients with dearticulation and MRI examination found 12 patients with dearticulation, with sta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wrist joint injury,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MSCT and MRI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effects, thereby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ultislice spiral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Wrist joint injury; Diagnosis

腕关节是保证人正常行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主要有1~5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和8块腕骨构成。由于腕关节的组织结构较复杂,且形态各样,X线检查存在较多的重叠和失真等情况,给临床诊断带来较大的困难[1]。而MSCT与MRI联合应用是临床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本文现将我院MSCT与MRI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4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17~48岁,平均38.7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表现为明显的腕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CR结果初步诊断为:腕骨骨折30例,无骨折24例,按照上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骨折组及无骨折组。

1.2 检查方法

MRI检查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3.0T超导性磁共振仪和腕关节相控线。MSCT检查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扫描仪,电压要求120kV,电流为200mA。操作人员获得左右数据后对其进行处理,主要为CPR、MPR、VR、SSD等。MRI及MSCT的操作按照西门子公司制定的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影像学检查内容主要为骨折诊断、关节脱位、移位碎骨折片、隐匿性骨折、软骨损伤及骨挫伤等[2]。所有患者要求先使用MSCT检查,再采用MRI进行检查。最后进行影像学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骨折组MSCT和MRI检查结果:30例骨折患者中,MSCT检查发现骨折44处,关节脱位23例;MRI检查发现骨折25处,关节脱位10例;表明MSCT与MRI在骨折和关节脱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位碎骨折片方面,MSCT发现22块,而MRI检查22块移位碎骨折片均未被发现。MSCT发现隐匿性骨折仅4处,而MRI发现隐匿性骨折20处。MSCT未发现软骨损失和骨挫伤,但是MRI却发现软骨损失24处及骨挫伤23处。MSCT对所有患者皮下组织损失范围及肌腱情况均不明确,而MRI均能明确所有患者皮下组织损失范围及肌腱情况。endprint

无骨折组在MSCT和MRI检查结果:24例无骨折患者,MSCT及MRI均未能发现明显骨折。MCST发现关节脱位情况20例,MRI则发现12例,表明MSCT及MRI在骨折和关节脱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发现隐匿性骨折3处,而MRI发现22处。MSCT未能发现软骨损失和骨挫伤,MRI发现软骨损失20处和骨挫伤19处。MSCT在对所有患者皮下组织损失范围及肌腱情况均不明确,而MRI均能明确所有患者皮下组织损失范围及肌腱情况。MSCT及MRI影像学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腕关节的损伤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造成腕关节损伤的力由三维方向的力混合而成,即尺偏方向力、背伸方向力和旋转分力[3]。在腕关节损伤的瞬间,三维方向的力混合发生,故腕关节的损伤绝大多数属于混合型,一般多为腕骨骨折,并伴发软骨损伤、关节脱位和皮下组织水肿等[4]。腕关节是保证人体正常行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主要由1~5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和8块腕骨构成。因此腕关节的组织结构较复杂,且形态各样,X线检查存在较多的重叠和失真等情况,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5,6]。影像学检查目前依然是诊断腕关节损伤的首选方法,而MSCT与MRI联合应用是临床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7]。虽然MRI检查可以使骨组织和周围组织形成明显对比,同时还能显示线样的骨折线(图1),但对移位碎骨片的显示结果不佳,因为MRI属于二维成像。MSCT检查时,一般使用CT工作站进行CPR、MPR以及VR等多种重建模式,清晰地对各种腕骨骨折和脱位进行还原,使其最好地与实际病理解剖情况相接近[8,9]。本文中MSCT检查能发现移位碎骨折片22块,但是MRI却未显示移位碎骨折片,其原因可能为当周围组织处于水肿时,MRI上细小的碎骨折片影像可能与周围组织在MRI上的影像信号相似[10],致使很难对其进行区分,所以并不能像MSCT对移位碎骨折片显示的那样清晰明了。

不管骨折组还是无骨折组,MRI影像学分析均发现隐匿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及骨挫伤等情况[11],虽然MSCT仅可发现部分的隐匿性骨折,但是其对移位性碎骨折片还是能做出清晰明确的诊断。MRI影像检查是根据不同组织内H+浓度的不同成像也不同而进行影像学诊断,所以MRI对组织水肿的改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导致T1T2加权像弛豫时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12]。腕关节发生损伤时,MRI影像检查不仅能对线样骨折进行显示,还能诊断出软管损伤、骨挫伤和隐匿性骨折(图2)[13]。MRI对于骨挫伤能表现出不规则形态的片状非线性长的T1和T2加权像的异常信号;在骨挫伤的影像学显示上隐匿性骨折表现出线样骨折线,且显示轻微骨皮质错开。腕关节损伤时,MSCT和MRI联合应用是腕关节损伤诊断的重要方法,它能提供较多的影像学信息资料[14],且具有十分强大的后处理能力,其表面和多平面的重建(SSD和MPR)能全面且直观地显示出腕骨关节的排列分布和损伤情况,这对腕关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15]。

综上所述,MRI对隐匿性骨折、软骨损失和骨挫伤等情况具有较好的发现及诊断,而MSCT仅发现部分隐匿性骨折,但对移位碎骨折片诊断效果较好。因此,MSCT与MRI对腕关节损伤患者的联合诊断能显著提高临床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昆. 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比较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3, 9(1):192-193.

[2] 王文兵. 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10(6):102-103.

[3] 王丽娜,翁文采,陶军,等.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4):87-88,封3.

[4] Welling RD,Jaeobson JA,Jamadar DA,et al.MDCT and radiography of wrist fractures;radiographic sensitivity and fracture patterns[J]. Am J Roentgenol,2008,190(1):10-16.

[5] 王传真,王翠祥,李强.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5):51-53.

[6] Fotiadou A,Pate[A,Morgan T,et a1.Wrist injuries in young a.duhs:the diagnostic impact of CT and MRI[J].Eur J Radi,2011,77(2):235-239.

[7] 高艳山.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21):4344.

[8] 李登维,何其舟,兰永树,等. 64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对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12,35(01):65-68.

[9] 王艳春,徐晓梅,郑星疆,等. 16排螺旋CT在腕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09):882-883.

[10] 李文瑞.普通X线与多排螺旋CT检查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对比[J]. 淮海医药,2012,30(6):518-519.

[11] 贾玉柱,杨光钊.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在复杂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J]. 浙江创伤外科,2011,16(1):109-110.

[12] Bums JE,Tanaka T,Ueno T,et al. Pitfalls that may mimic inju.ties of the triangular fibre-cartilage and proximal intrinsic wrist ligaments at MR imaging[J]. Radiographics,2011,31(1):63-78.

[13] 张建国,郑汉鹏,林速建,等.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54-1355.

[14] Medverd JR,Pugsley JJ,Harley JD,et a1. 1ateral approach for mdiocarpal wrist arthrography[J]. MR Am J Roentgenol,2011,196(1):58-60.

[15] 李广明.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分析[J]. 河北医药,2013,35(1):90-91.

(收稿日期:2014-03-21)endprint

无骨折组在MSCT和MRI检查结果:24例无骨折患者,MSCT及MRI均未能发现明显骨折。MCST发现关节脱位情况20例,MRI则发现12例,表明MSCT及MRI在骨折和关节脱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发现隐匿性骨折3处,而MRI发现22处。MSCT未能发现软骨损失和骨挫伤,MRI发现软骨损失20处和骨挫伤19处。MSCT在对所有患者皮下组织损失范围及肌腱情况均不明确,而MRI均能明确所有患者皮下组织损失范围及肌腱情况。MSCT及MRI影像学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腕关节的损伤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造成腕关节损伤的力由三维方向的力混合而成,即尺偏方向力、背伸方向力和旋转分力[3]。在腕关节损伤的瞬间,三维方向的力混合发生,故腕关节的损伤绝大多数属于混合型,一般多为腕骨骨折,并伴发软骨损伤、关节脱位和皮下组织水肿等[4]。腕关节是保证人体正常行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主要由1~5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和8块腕骨构成。因此腕关节的组织结构较复杂,且形态各样,X线检查存在较多的重叠和失真等情况,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5,6]。影像学检查目前依然是诊断腕关节损伤的首选方法,而MSCT与MRI联合应用是临床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7]。虽然MRI检查可以使骨组织和周围组织形成明显对比,同时还能显示线样的骨折线(图1),但对移位碎骨片的显示结果不佳,因为MRI属于二维成像。MSCT检查时,一般使用CT工作站进行CPR、MPR以及VR等多种重建模式,清晰地对各种腕骨骨折和脱位进行还原,使其最好地与实际病理解剖情况相接近[8,9]。本文中MSCT检查能发现移位碎骨折片22块,但是MRI却未显示移位碎骨折片,其原因可能为当周围组织处于水肿时,MRI上细小的碎骨折片影像可能与周围组织在MRI上的影像信号相似[10],致使很难对其进行区分,所以并不能像MSCT对移位碎骨折片显示的那样清晰明了。

不管骨折组还是无骨折组,MRI影像学分析均发现隐匿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及骨挫伤等情况[11],虽然MSCT仅可发现部分的隐匿性骨折,但是其对移位性碎骨折片还是能做出清晰明确的诊断。MRI影像检查是根据不同组织内H+浓度的不同成像也不同而进行影像学诊断,所以MRI对组织水肿的改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导致T1T2加权像弛豫时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12]。腕关节发生损伤时,MRI影像检查不仅能对线样骨折进行显示,还能诊断出软管损伤、骨挫伤和隐匿性骨折(图2)[13]。MRI对于骨挫伤能表现出不规则形态的片状非线性长的T1和T2加权像的异常信号;在骨挫伤的影像学显示上隐匿性骨折表现出线样骨折线,且显示轻微骨皮质错开。腕关节损伤时,MSCT和MRI联合应用是腕关节损伤诊断的重要方法,它能提供较多的影像学信息资料[14],且具有十分强大的后处理能力,其表面和多平面的重建(SSD和MPR)能全面且直观地显示出腕骨关节的排列分布和损伤情况,这对腕关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15]。

综上所述,MRI对隐匿性骨折、软骨损失和骨挫伤等情况具有较好的发现及诊断,而MSCT仅发现部分隐匿性骨折,但对移位碎骨折片诊断效果较好。因此,MSCT与MRI对腕关节损伤患者的联合诊断能显著提高临床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昆. 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比较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3, 9(1):192-193.

[2] 王文兵. 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10(6):102-103.

[3] 王丽娜,翁文采,陶军,等.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4):87-88,封3.

[4] Welling RD,Jaeobson JA,Jamadar DA,et al.MDCT and radiography of wrist fractures;radiographic sensitivity and fracture patterns[J]. Am J Roentgenol,2008,190(1):10-16.

[5] 王传真,王翠祥,李强.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5):51-53.

[6] Fotiadou A,Pate[A,Morgan T,et a1.Wrist injuries in young a.duhs:the diagnostic impact of CT and MRI[J].Eur J Radi,2011,77(2):235-239.

[7] 高艳山.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21):4344.

[8] 李登维,何其舟,兰永树,等. 64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对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12,35(01):65-68.

[9] 王艳春,徐晓梅,郑星疆,等. 16排螺旋CT在腕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09):882-883.

[10] 李文瑞.普通X线与多排螺旋CT检查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对比[J]. 淮海医药,2012,30(6):518-519.

[11] 贾玉柱,杨光钊.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在复杂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J]. 浙江创伤外科,2011,16(1):109-110.

[12] Bums JE,Tanaka T,Ueno T,et al. Pitfalls that may mimic inju.ties of the triangular fibre-cartilage and proximal intrinsic wrist ligaments at MR imaging[J]. Radiographics,2011,31(1):63-78.

[13] 张建国,郑汉鹏,林速建,等.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54-1355.

[14] Medverd JR,Pugsley JJ,Harley JD,et a1. 1ateral approach for mdiocarpal wrist arthrography[J]. MR Am J Roentgenol,2011,196(1):58-60.

[15] 李广明.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分析[J]. 河北医药,2013,35(1):90-91.

(收稿日期:2014-03-21)endprint

无骨折组在MSCT和MRI检查结果:24例无骨折患者,MSCT及MRI均未能发现明显骨折。MCST发现关节脱位情况20例,MRI则发现12例,表明MSCT及MRI在骨折和关节脱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发现隐匿性骨折3处,而MRI发现22处。MSCT未能发现软骨损失和骨挫伤,MRI发现软骨损失20处和骨挫伤19处。MSCT在对所有患者皮下组织损失范围及肌腱情况均不明确,而MRI均能明确所有患者皮下组织损失范围及肌腱情况。MSCT及MRI影像学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腕关节的损伤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造成腕关节损伤的力由三维方向的力混合而成,即尺偏方向力、背伸方向力和旋转分力[3]。在腕关节损伤的瞬间,三维方向的力混合发生,故腕关节的损伤绝大多数属于混合型,一般多为腕骨骨折,并伴发软骨损伤、关节脱位和皮下组织水肿等[4]。腕关节是保证人体正常行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主要由1~5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和8块腕骨构成。因此腕关节的组织结构较复杂,且形态各样,X线检查存在较多的重叠和失真等情况,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5,6]。影像学检查目前依然是诊断腕关节损伤的首选方法,而MSCT与MRI联合应用是临床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7]。虽然MRI检查可以使骨组织和周围组织形成明显对比,同时还能显示线样的骨折线(图1),但对移位碎骨片的显示结果不佳,因为MRI属于二维成像。MSCT检查时,一般使用CT工作站进行CPR、MPR以及VR等多种重建模式,清晰地对各种腕骨骨折和脱位进行还原,使其最好地与实际病理解剖情况相接近[8,9]。本文中MSCT检查能发现移位碎骨折片22块,但是MRI却未显示移位碎骨折片,其原因可能为当周围组织处于水肿时,MRI上细小的碎骨折片影像可能与周围组织在MRI上的影像信号相似[10],致使很难对其进行区分,所以并不能像MSCT对移位碎骨折片显示的那样清晰明了。

不管骨折组还是无骨折组,MRI影像学分析均发现隐匿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及骨挫伤等情况[11],虽然MSCT仅可发现部分的隐匿性骨折,但是其对移位性碎骨折片还是能做出清晰明确的诊断。MRI影像检查是根据不同组织内H+浓度的不同成像也不同而进行影像学诊断,所以MRI对组织水肿的改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导致T1T2加权像弛豫时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12]。腕关节发生损伤时,MRI影像检查不仅能对线样骨折进行显示,还能诊断出软管损伤、骨挫伤和隐匿性骨折(图2)[13]。MRI对于骨挫伤能表现出不规则形态的片状非线性长的T1和T2加权像的异常信号;在骨挫伤的影像学显示上隐匿性骨折表现出线样骨折线,且显示轻微骨皮质错开。腕关节损伤时,MSCT和MRI联合应用是腕关节损伤诊断的重要方法,它能提供较多的影像学信息资料[14],且具有十分强大的后处理能力,其表面和多平面的重建(SSD和MPR)能全面且直观地显示出腕骨关节的排列分布和损伤情况,这对腕关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15]。

综上所述,MRI对隐匿性骨折、软骨损失和骨挫伤等情况具有较好的发现及诊断,而MSCT仅发现部分隐匿性骨折,但对移位碎骨折片诊断效果较好。因此,MSCT与MRI对腕关节损伤患者的联合诊断能显著提高临床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昆. 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比较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3, 9(1):192-193.

[2] 王文兵. 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10(6):102-103.

[3] 王丽娜,翁文采,陶军,等.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4):87-88,封3.

[4] Welling RD,Jaeobson JA,Jamadar DA,et al.MDCT and radiography of wrist fractures;radiographic sensitivity and fracture patterns[J]. Am J Roentgenol,2008,190(1):10-16.

[5] 王传真,王翠祥,李强.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5):51-53.

[6] Fotiadou A,Pate[A,Morgan T,et a1.Wrist injuries in young a.duhs:the diagnostic impact of CT and MRI[J].Eur J Radi,2011,77(2):235-239.

[7] 高艳山.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21):4344.

[8] 李登维,何其舟,兰永树,等. 64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对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12,35(01):65-68.

[9] 王艳春,徐晓梅,郑星疆,等. 16排螺旋CT在腕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09):882-883.

[10] 李文瑞.普通X线与多排螺旋CT检查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对比[J]. 淮海医药,2012,30(6):518-519.

[11] 贾玉柱,杨光钊.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在复杂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J]. 浙江创伤外科,2011,16(1):109-110.

[12] Bums JE,Tanaka T,Ueno T,et al. Pitfalls that may mimic inju.ties of the triangular fibre-cartilage and proximal intrinsic wrist ligaments at MR imaging[J]. Radiographics,2011,31(1):63-78.

[13] 张建国,郑汉鹏,林速建,等.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54-1355.

[14] Medverd JR,Pugsley JJ,Harley JD,et a1. 1ateral approach for mdiocarpal wrist arthrography[J]. MR Am J Roentgenol,2011,196(1):58-60.

[15] 李广明.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分析[J]. 河北医药,2013,35(1):90-91.

(收稿日期:2014-03-21)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诊断
MRI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对比研究
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脊柱损伤的比较影像学及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