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婷,刘雪荣,梁 影
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随着孕期的增加,特别是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凝血、纤溶活性会发生明显的改变[1]。为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检测在判临产孕妇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方面的临床意义,判断孕妇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在术前及产前做好预防及准备,以预防大出血的发生,笔者对临产孕妇与健康体检的非妊娠育龄妇女的凝血两项及D-D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照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住院分娩孕妇158例为观察组,年龄20~40岁,孕周37~42周,受检者无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病史及家族史。健康对照组49例,为我院健康体检已婚未孕妇女,年龄18~38岁,体检各项指标正常,无出血、无肝脏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等,近期未使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1.2 检测方法 抽取静脉血1.8 ml,与 109 mmol/L枸橼酸钠的真空采血管内,立即轻轻颠倒混匀5~10次,3 000 r/min离心15 min上机检测PT、APTT、和D-D。在采血2 h内测量完,本实验室检测项目参考范围:PT 9~14 s,APTT20~40 s,D-D 0~0.55 mg /L。仪器与试剂:PT、APTT、D-D采用Sysmex CA1 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试剂与质控品为原装配套试剂。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2组人群凝血2项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
待产妇女血液处于高凝、低纤容状态[2],有利于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迅速止血、有效防止大出血,但是有可能发展成妊高症,也可能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栓塞,甚至危及母婴生命[3]。PT、APTT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类型的重要指标,PT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水平,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主要用于血浆凝血因子Ⅷ Ⅸ、Ⅺ、Ⅻ的检测[4]。D-D是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溶解后产生的一种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增高为继发性纤溶,是诊断DIC的重要指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临产孕妇组与对照组非孕女性比较,PT,APTT指标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多家医院研究数据有差异,与童兴梅等报道结果相似,这可能和研究对象数量,标本获取时间,检测方法差异有关[5]。D-D在孕产妇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DIC前期时,PT、APTT表现不是很明显,而D-D检出率高。在孕末妇女的D-D检测中,D-D<0.5 mg /L一般不考虑隐匿性DIC的发生;在>0.5 mg /L 时,要动态观测,警惕风险;在>5.0 mg /L 时,一定要采取预先治疗措施[6]。本文研究结果也显示在孕末期妇女体内D-D浓度越高,发生产后大出血和DIC 的风险就越高。
综上所述,在孕妇产前及时进行常规凝血指标和D-D联合检测,对临床医生及时发现产妇的凝血功能障碍,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以及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裴 兵,刘 利,吴 辉.凝血与纤溶指标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16(2):100-102.
[2] 王振义.血栓与止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07-308.
[3] 高建刚,张丽英,周银锁,等.妊娠期凝血指标临床观察[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4,26(1):32-33.
[4] 李 燕. 孕产妇产前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6):686-688.
[5] 童兴梅.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115-1116.
[6] 曹 珂.D-二聚体检测在产前高凝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