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在提高学生信息素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措施,旨在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分层教学;考核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成为新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是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辅助的作用,并为今后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奠定良好基础。然而,目前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落后、教学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应用等弊端,因此必须对教学进行改革。
1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虽然从2001年教育部就要求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及中小学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各地基础教育在硬、软件两方面的投入差距非常大,使得各地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新入校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差距非常大。由于教育的差异性,学生计算机基础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于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面对与中小学相差较大的计算机基础全新的课程,缺乏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对于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而言,中职学校课堂上老师还是喋喋不休地讲授他们早已掌握的知识,时间一长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厌烦情绪,马上失去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完成教学任务,闲暇无事做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如:上网聊天、打游戏、看视频等,严重影响他人的上课情绪;而基础差的学生常常是茫然不知所措,不能按时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存在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吃不好”的现象,这种状况给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造成一定的难度。
1.2 教学内容涉及面过宽
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涵盖的内容多,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许多内容都比较新颖、比较有难度,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平常接触较少的知识,学习起来难度大,不容易理解,经常抓不住重点,难以掌握。
1.3 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如今中职学校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合班上课的情况比较普遍,这就造成上机课一个教师带百号人的情况出现,由于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回答所有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指导和辅导不够,影响上机实验课的效果,而且理论教学要比上机实验的课时多得多。众所周知,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上机时间去消化课堂上的知识,那么所学的知识不能真正被接受和消化。
1.4 课程考核形式单一
《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结束后,中职学校一般是要求所有专业的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形式主要考核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包含填空、选择、判断和问答题四种题型。然而对于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通过一次考试,既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容易让学生养成临时抱佛脚的习惯,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2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措施
2.1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也称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授课方式。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自然班进行教学,势必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好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体学生能力的提高。针对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水平差异较大的现象,学校可采用入学摸底考试的方式,按照成绩或能力的高低进行分班,把基础好的集中在一起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这样一来,老师在教授知识时有针对性,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一定的提高。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基础不一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实验课的时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选用优秀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选择一本优秀的教材,对于教学工作的实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应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新技术的应用更是层出不穷,在教学中,应该选择较新知识的教材,将最新的技术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动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加强计算机在专业学科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2.3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在理论教学中要摒弃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思想,与学生多一些互动和提问。由于学时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精讲”,着重讲清楚重点和难点。为了巩固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在保证实验学时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科学地安排实验时间,实验与理论进度同步,每个实验都要在学习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后进行,让学生在实验中达到多练的目的。
2.4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学生成绩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考核不能简单地以理论考试来衡量。计算机实际操作也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环节,可以在考核方式中加大实践方面的考核力度,应该针对学生的级别区分、专业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分级考核。教师应实行理论與实践并重的评价方式,同时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平时的实验成绩考核,同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进行分层评价,根据各层次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制定出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1]钟丹.浅谈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 2008(4): 234.
[2]杨梅.浅谈分层次教学[J].科技信息,2009(9):475.
作者简介
张涛(1979-),女,贵州仁怀人,中学一级教师,从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