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怎样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

2014-08-27 02:42黄少扬
考试周刊 2014年50期
关键词:合作小组过程性评价

黄少扬

摘 要: 合作学习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本文从合作小组的组建,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方法,以及合作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合作小组 合作时机 合作方法 过程性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学习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这不仅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在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还是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封闭和预设多,开放和生成少。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学生学习缺乏生气和乐趣,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此,新一轮课堂改革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中之重,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交流逐渐走进课堂。但是,在不同的教学理念的支配下,小组合作交流的效果却大相径庭。那么,怎样的合作交流才是最有效的呢?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上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立有效的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分得是否合理、得当,与学习效率的高低密切相关。为此,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应在仔细研究所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科学灵活的分组方案。那么,怎样的分组才是科学的分组呢?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确定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小组内的人数搭配,男女搭配,不要落下任何一个学生。例如教学“真分数与假分数”时,用圆纸片表示出5/4,只要同桌两人合作就能完成。又如教学“真分数假分数”中关于5/4的意义,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4~6人小组里交流5/4的意义,从而对问题理解得更深刻。合作小组的确立,还应体现“优势互补,自主参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思维特点、性格等因素,坚持多种并存,灵活运用,优中差搭配的组合,或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教师可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协调,以免小组人数过多或过少。这样,让学生在不同的组合中相互支持、配合,实现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源于教学需要,合作学习的次数应视需要而定。需要合作学习时才合作,如果不需要,即使合作一次也是多余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一些浅显容易的问题,就没有合作交流的需要。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竟然提出:“为什么1厘米等于10毫米?”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交流。1厘米等于10毫米是国际单位制的规定,提出如此不恰当的问题只能使合作教学流于形式。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样才有合作的意义。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最佳的合作学习时机呢?数学教学中在满足下列情况之一时,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学生个人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当学生提出了解题策略,但彼此间不统一或有争议时;当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仅靠个人思考不全面时。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当老师提出让学生猜想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可能会不着边际地乱猜:V=1/2sh,V=1/3sh,,V=1/4sh,等等,究竟是哪种呢?与其教师说个不停,不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实践,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使真理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三、教会学生如何合作

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关键。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还不会进行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合作呢?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有效交流的基础,认真倾听,可以感受从不同的途径思考问题,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感受“听”的重要。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听,可提问:“谁听懂了他的意思?谁愿意解释一下他的发言?”等等。

其次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要边听边想别人说的与自己想的一样吗?有补充意见吗?想一想他的想法与你不同在哪里?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四、注重过程性评价

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以各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样的评价,更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会使学生认识到,对他们而言,最有意义的是合作学习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要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精神。这样就会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同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进行适当的评价,如个人对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通过这样在组内树立榜样,激发小组内的竞争,以此调动其他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总之,“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只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其本身也是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任务,大都需要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目标不仅仅是完成学习任务,更要关注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希望通过在实践中对合作学习正确的理解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技巧,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聂艳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齐放,宋海英.行走课堂(新课程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问题与对策小学数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彭小虎,刘娟娟.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小组过程性评价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中职“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探讨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班级管理中组建合作小组及运行合作机制的研究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中职体育课堂研究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Office高级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中学生合作小组建立与运作的基本原则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