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洁萍
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听觉艺术,它不能像造型艺术那样塑造或描绘出逼真的物像和人像来,也不能像语言艺术那样精确地描绘场景,叙述具体的情节。但我们的课堂,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课的特色,让孩子流畅地说、愉快地唱、尽情地跳、丰富地创,打破静态的教学,通过“说、唱、创”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达到对音乐作品的“悟”。
一、流畅的音乐语言要让孩子们说起来
常常在一些公开课堂上听到孩子们把强弱说成高低,把节奏说成节拍,无法确切地用音乐语言把自己的音乐感受表达出来,无法真正达到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感悟。这其实跟教师在课堂上对音乐要素的分析,对孩子们音乐语言能力的培养,对音乐作品和音乐情绪的关注有关。课堂上就要围绕音乐要素,引导孩子们多听、多唱、多说,要不断地教给孩子们一些专业的音乐术语,引领孩子们踏入音乐之门。如六年级的《大海啊,故乡》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孩子们说出歌曲旋律创作的音区、节奏、力度、节拍来对歌曲层层剖析,达到深入理解作品情绪的效果。首先,让学生观察两幅不同画面的大海,用一些词语或者语言来描述这两幅画。接着,聆听两段音乐,分别给两幅画连上合适的音乐,并说说理由。孩子们说:低音区的音乐表现的是风平浪静的那幅,高音区的适合波涛澎湃的大海。再让学生跟着学一学、读一读这两个乐句的节奏。其间,师生一起说拍号、音符的时值长短、节奏型等。在学唱歌曲后,继续分析音乐旋律,找出这典型节奏共在歌曲中反复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节奏的不同重复却没有给我们带来乏味枯燥的感觉呢?得出前段和后段中音区位置发生了变化,后半段旋律线条的位置走高,给我们带来新鲜的感觉,歌曲情绪更加激动。由此可见:虽然这两段旋律的节奏相同,但旋律的音高和力度不同,它们描绘的音乐形象是不一样的。通过课堂上的步步深入,剥丝抽茧,不断对比、分析等手段,让孩子们深入地理解作品情绪。
二、美妙的音乐旋律要让孩子们唱起来
唱歌教学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唱是学生把握歌曲情绪、感受歌曲意境、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掌握唱歌的技能是小学音乐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在每一课中都要紧紧围绕课程要求,指导学生用轻声高位的方法唱歌,培养他们的视唱能力。如:学唱歌曲《小伞花》前,用模仿下雨“滴答滴答”的声音带领孩子们55 55 | 5 - |发声练习,同时不断地用语言启发孩子们用有弹性的声音轻声高位地演唱:小雨点落在房顶上了,落在院子里,落在操场上等,创设一个个画面,为歌曲演唱时中轻快活泼的情绪做铺垫。在《如今家乡山连山》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断音的演唱方式,我选用歌曲中的歌词“哈、哈、哈”来做发声练习。启发孩子们感受丰收的喜悦,用笑的方式来感受横膈膜的震动,从而正确地演唱断音。在演唱歌曲时,还要围绕歌曲情绪选择并指导孩子们用不同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如:《爷爷为我打月饼》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曲调明快、活泼。全曲基本节奏为XX XX |XX XX | XX XX | XX O |,歌唱中指导孩子们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表达出我和爷爷亲密愉悦的感情。同时,抓住每个乐句都是结束在休止符号上的特点,指导孩子们在句尾要唱得轻而短,给歌曲营造一种轻松、活泼、俏皮的氛围。再如《热爱地球妈妈》第一乐段具有叙事性的特点,节奏宽松,句尾皆以长音结束。适宜用悠长连贯的声音来演唱。演唱时指导学生气息要悠长,声音要连贯,长音的时值要准确,唱足;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音区提高,节奏变得活跃,并且运用了合唱手法,适宜用热情、活泼的声音演唱,突出"热爱地球妈妈,期盼拥有优美环境"的主题。
三、丰富的音乐思维要让孩子们创起来
音乐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我认为,课堂中的画图形谱、模仿填歌词、情景表演、节奏编创、绘画等都是孩子们创作思维培养的有效手段。如《开心里个来》是三年级的一首歌曲。全曲表现的主题是“开心”。为什么开心呢?因为家乡经济在飞速发展,心里由衷的高兴。那我们的家乡有了什么变化呢?引导孩子们说家乡变化,观看我们家乡的新旧面貌对比的图片,最后,在板书的地方围绕我们家乡的面貌进行歌词创作。孩子们对自己家乡是非常熟悉的,对比新旧面貌时已经有创作的素材,因此,创作时思如泉涌,一起呵成,汇报出许多喜人的作品。再如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乐曲后,请孩子们为歌曲自制小乐器伴奏,就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聪明才智:他们用塑料袋来模仿风声,用瓶子里沙子的沙沙来模仿雨声,用敲击水桶的底部发出的声音来模仿雷声,用铅笔盒子互相摩擦的声音来模仿闪电声,为乐曲创设了一个雷雨交加的场景。
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围绕学生,不断关注音乐要素,根据音乐作品,说起来,唱起来,创起来,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而让音乐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开发区校区)
责任编辑:甘 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