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学生的个体特点出发,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但是,在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关注学习困难生,使其在数学课堂中能够跟上教学节奏,迎头赶上学习优秀的学生,这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用鼓励激发学习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部分成绩优秀学生的培养,而忽视学习困难学生成长的教育,要树立“教学是慢的艺术”的教育理念,对学习困难学生要有耐心、爱心、信心,积极鼓励他们成长,同时还要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的教育观念,决不能对学习困难学生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甚至讽刺挖苦。孩子看起来最不可爱的时候,其实是最需要教师关爱和呵护的时候。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习困难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关爱。在数学教学中,一是注意及时发现学习困难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二是有意识地把一些难度较低的练习让学习困难生来回答,他们答对了,教师带头为他们鼓掌,并说:“只要你课堂听讲再认真些,就一定能够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的最深层需求,就是能够得到别人的赞美与认可。”教师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学习上的肯定,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教师要想方设法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肯定与认可,使他们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以优帮差、以优带差
学困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在数学教学中,要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思维转变为形象的思维,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时,应该注意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更应该兼顾学困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面积公式后,让一名学习困难的学生量出课桌的长和宽,并且引导他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当他完成这个题目时,教师及时对他进行鼓励。然后教师让他带领同学们对教室的长和宽进行丈量,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与优秀的学生一起计算,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与优秀的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实现优秀学生帮助困难学生的目的。这种实地动手进行操作的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可以应用于生活当中,有利于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此外,教师还可将学习困难的学生平均分配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在课堂学习中,以小组的学习总成绩来评选“学习优胜小组”。学生都具有集体荣誉感,为了提高小组的成绩,学习优秀的同学都能主动帮助学习后进的学生,主动与学习困难的学生交流,这样就实现了“一教一、一帮一”的教学目的,有效地促进了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进步。
三、多种手段激发学习动力
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抽象的思维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直观教学,是关系到能否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采用主观教学的手段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声、光、电、色彩当中直观地感受知识的脉络。教师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还是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自己动手来获取知识。这种方式不仅直观,并且有助于学困生在动手中感受、感悟、交流、总结,这种教学形式正契合了他们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知识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木条、纸片和剪刀。让学生在课堂中剪一剪、摆一摆,自己动手,交流学习。教师则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将手中的木条摆成大屏幕上平行四边形的形状。这样直观的动手活动,能够调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拿着木条,摆来摆去,当他们发现了规律,就会情不自禁地向教师报告,并在课堂上争先发言。而教师充分抓住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提问,并且对他们的答案及时反馈,对他们的表现及时鼓励。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创新教学方法,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设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环境,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提高他们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古南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刘 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