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当下娱乐类节目生命力难以持久问题的浅谈

2014-08-26 01:01邓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分析

[摘 要] 目前我国电视节目在黄金时段,除了电视剧播放外几乎就是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娱乐综艺类节目。相对于主流传统节目(如新闻类,社教类节目)而言,该类节目具有灵活性,易操作性,容易在短时间内赢得广大受众,同时广告赞助费用也较为可观。不过,该类节目也缺乏新闻类节目长期稳定,受众固定的特点,而且节目收视波动较大,多数节目往往高开低走,虎头蛇尾,最后夭折。

[关键词] 娱乐节目;持久;分析

本文将对我国当下娱乐类节目生命力难以持久问题进行分析,在自身模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现状对比,力求对我国当下娱乐类电视节目生命力难以持久的问题做一个粗浅的研究。

从目前国内电视节目现状看,我国当下娱乐类电视节目态势正处于井喷期,在日益激烈的收视竞争中,各种新节目层出不穷,已有的节目种类众多。这其中不乏一些大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在一定时期内为所属电视台带来收视效益及广告效益。但与此同时,娱乐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创新力不够(主要表现在多数国内娱乐类节目系引进或模仿国外已有的成功模式,有的国内电视台也存在相互抄袭行为。这样就导致节目严重趋同,看似数量众多却种类单一,正是生命力不强的表现之一),广告过多(主要表现在节目冠名广告、节目的间断广告以及播放中的植入广告,甚至有些广告赞助商左右了节目的内容,引起观众的反感和抵触),粗制滥造(有些节目制作成本低廉,制片人水准不高,节目粗糙不堪,对受众甚至有反作用),后劲不足(初期节目制作精良,但中后期制作水准下降,吸引力不足,创新力不够,内容逐渐老化落后)以及受众和赞助流失(前面一系列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等问题。当电视节目没有持续的创新力,受众不断流失,难以找到新的赞助商时,这档节目也就面临淘汰的命运,落得虎头蛇尾的下场。这正是当下国内多数娱乐类节目的真实写照。其实对于一档节目来说,这样的过程也是其生命周期的几个正常阶段。但目前体现在国内娱乐类节目身上时,我们发现这个生命周期异常地短,一两年的时就可以推出一档新节目,然后再淘汰掉继续推出新的节目。不停地推陈出新,这正是当下中国多数短寿的娱乐类电视节目的真实写照。

著名制片人陈虻曾经说过,做一档新节目并不难,难的是做久一档节目。在他看来,一旦一档节目不行就舍弃它转而推出新节目,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办法,但绝不是长久之计。放到现在的情况来看,陈虻可谓一语中的,当下中国娱乐类电视节目寿命普遍不长,多少也反映了当下电视人急功近利的心态,社会猎奇取巧的心理。

事实证明没有一档节目是可以做到长盛不衰的,以2009年央视进行的改版为例,近三分之一的节目遭到淘汰,这其中包括了寿命14年(1990-2004)的《综艺大观》,寿命13年(1996-2009)的《实话实说》,寿命10年(1998-2008)的《幸运52》以及寿命9年(2000-2009)的《同一首歌》。这些节目的“下岗”让观众有些始料未及,多少也会有些伤感。但据调查,多数观众对于这些节目只是很熟悉其名字,但真正坚持看下去的很少,即便看也是偶尔几期可以引起观众兴趣,这也是该类节目的收视现状。其实央视这几档比较经典的非新闻类电视节目寿命已经算是比较长的了,可以说其品牌价值已经所剩无几。算上其他节目,中国目前该类电视栏目的平均寿命只是3-5年,而且,这个平均寿命有进一步缩短的趋势。

当然,同时还有一批所谓的“永不下岗”的节目,在这些节目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新闻节目和《天气预报》、《动物世界》这类社教服务类节目跻身于“安全名单”,娱乐综艺类节目除了近年来广受争议的《春节联欢晚会》之外,没有一个。

当下我国节目分类大类主要是新闻类节目和非新闻类节目。就非新闻类电视节目而言,社教类以及服务性节目因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在稳定性和受众方面比较有保证,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有《人与自然》、《百家讲坛》、《健康之路》、《讲述》等,该类节目可以常年保持一个固定的收视率,而且每期节目的程序大体类似,对于创新性的要求不是很高。但娱乐类节目就不是这样的,因为娱乐类节目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娱乐受众,但娱乐不代表让观众傻呵呵地笑个不停,而是一种以创造快乐为目的,能够让观众参与其中,通过对节目趣味性、 游戏性、开放性、真实性、文化性和美感等特征的心理体验,最终达到身心愉悦、精神 享受效果的电视情景模式。面对挑剔的观众,这对节目的制片人来说实在是一个难题。

娱乐类电视节目寿命普遍不长有其自身因素,因为该类节目并不像新闻栏目那样是受众每日必须了解的信息,容易拥有固定的受众群体,所以这些节目如果想要吸引受众,就必须依靠强大的宣传和自身的魅力。这些都对背后运营团队及广告赞助的一系列合作提出了高要求。客观层面来讲,该类节目一般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规律。毕竟观众的喜新厌旧是每一个电视节目都会遇到的问题,不管节目多么好看,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娱乐类节目想要留住受众更是难上加难。但是,这个周期绝不仅仅只有1、2年这么短。

同样借鉴陈虻对编导常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个精神产品的制造者,当你不会干的时候,就是观众觉得新鲜的时候;当你驾轻就熟的时候,就是观众看烂了,不愿意看的时候。其实一个人要追求这样的生活状态,就是你永远做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事情,在努力地探索着,这个时候你的创作才真正有活力。”概括来说,再好的节目如果一成不变,也会逐渐消亡的。编导和制片人更应具有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对节目进行新的探索和挖掘,只有做到这一点,节目的生命力才有保障。同时,在创新的基础上要保证节目的质量,没有观众愿意看一档没有价值简单重复的节目,即便这只是一档娱乐类节目。

相对于社教服务性节目,娱乐类节目本来在内涵和实用性上就占劣势,只有靠节目形式和创意取胜,一旦灵感枯竭,观众厌倦,就没有了生存空间。就近年来国内火起来的真人秀节目来讲,该类节目多为引进模式。中国电视栏目有过三次引进大潮,第一次是20 世纪80 年代的综艺晚会(《春节联欢晚会》,然后90 年代的竞技益智节目(《幸运 52》原型来自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GO bing GO》),以及如今沸腾全国的选秀类节目。从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引进英国节目《英国达人秀》),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引进荷兰《The Voice》)到江苏卫视《跳水星立方》(引进德国《STARS IN DANGER:HIGH DIVING》)不胜枚举。该类节目在初期大力宣传,加上形式新颖,参与者及嘉宾比较具有收视号召,容易引起受众猎奇心理,因此得以在短期内迅速走红。一档节目走红之后,其成功模式开始被同行模仿,受众开始分散,同类型节目过多,质量良莠不齐,受众审美疲劳,收视整体下降,节目价值迅速被榨干殆尽。最明显的就是现今电视上备受争议的选秀节目,相亲节目层出不穷,内容趋同单一甚至流于庸俗。这样的节目寿命不长自然不难理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制片人便直接放弃原有节目,寻找新的节目,或者继续引进。这样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也就是之前陈虻批评过的现象。endprint

由上来看,似乎娱乐类电视节目的确不容易有一个高寿命,真的是这样吗?反观国外,最显著的例子便是美国脱口秀节目《奥普拉秀》,这档被称为是美国电视史上最成功、最长寿的日间脱口秀节目在播出25年后于2011年5月6日停播。凭借这档节目,奥普拉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最富有的女人之一。她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就《奥普拉秀》来讲,这档节目属于励志、情感的谈话类节目,本身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受众群体,就是家庭主妇,同时她的节目大多数在下午四五点播放,适合这一群体的日常习惯。相对于中国节目更多的是抢占黄金档,希望将所有受众一网打尽。其实黄金档虽然有广大受众资源,但也是竞争最激烈的时间段,受众难以留住,结果贪多反而得不偿失。在受众定位方面,国内节目做得较为成功的就是周立波的《壹周立波秀》了,一方面是由于周立波的个人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周立波将观众群准确地瞄准其同龄人,即以60、70年代出生的的城市中年人为主。而恰恰是这些看似有些中规中矩、甚至老气横秋的都市中年观众,成为了该节目成功的关键要素。

另一方面,奥普拉成功地将个人品牌商业化,她以《奥普拉秀》为核心和起点,创建自己的演播室、杂志、脱口秀节目、网站、读书俱乐部、电影投资业务,她甚至还创办过自己的Oxygen电视频道。现在她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传媒商业帝国,使得自己的节目有了更加专业的商业策划团队和更广阔营销推广市场。而国内也有相同的例子——杨澜。她通过电视将自己变成一个具备商业价值的品牌,并且创建了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而《杨澜访谈录》也算是国内目前谈话类节目当中的常青树。由此可见,在国内,娱乐类电视节目拥有长寿命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同时,这里还要提到一个原创性的问题。目前国内大火的娱乐类节目多事引进国外成功模式,即便是有十几年历史的《快乐大本营》其中很多游戏环境也是模仿国外以及台湾的综艺节目。尽管很多节目在引进的过程中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在克隆和改造中逐渐成熟,但是在节目初期“透支”了太多人气后,节目已经没有后劲去进行品牌的建设以及本土化的学习吸收再创新了,这就导致在节目的更迭中始终没有形成足以让某一个节目生命周期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我们的节目只是学到了人家的皮毛,根本没有为我所用,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

在此,笔者简单提出几个小的建议,期望能够环节目前国内娱乐类节目过早死的现象。

首先,在一档节目的策划阶段,制作团队一定要有明确的栏目定位,瞄准特定的受众群体,不要贪多求全。同时要有长远计划,不能抱着仅仅火一把的想法,更不能利用噱头以及争议来对节目进行炒作提前消费节目的生命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制片人不可急功近利,需要时刻保持着品牌意识,要明白,品牌价值是要慢慢积累才会有的。

同时,在节目的初创阶段,一定要明确呈现出节目的价值定位,快速准确地锁定第一批受众群,并且要充分利用这一批受众,使其帮助节目进行宣传,所以前几期节目一定要是精品中的精品,在宣传和推广上要做足功夫。这并不是说打开了市场后就可以敷衍应付了,而是要开个好头,为节目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然后,在节目的中期阶段,由于栏目生命周期原理以及受众喜好的变化,节目可能会面临受众流失,收视下降的局面。这时节目需要适时作出改变,改变包括很多方式:节目的播出时间可以变,时间长短可以变,包括内容、形式都可以变。不能变的就是品牌的传承,毕竟如果节目的内涵价值都改变了,那么就跟推出一档新节目没有什么区别了。

最后要说的是,每个节目的生命周期都会不可避免的进入尾声,一档节目进入没落期时,其品牌价值几乎没有了,甚至带来的是负效益。这个时候,与其进行改变不如创办一期新的节目,就是时候放手了。当然,如果一档节目能够做到这个阶段,就算得上相当成功了。

作者简介:邓雯(1993—),女,河南许昌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经济新闻2011级本科在读。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析
禽大肠杆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经济危机下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
对计划生育必要性以及其贯彻实施的分析
GB/T 7714-2015 与GB/T 7714-2005对比分析
网购中不良现象分析与应对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伪造有价证券罪立法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