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之妻冉迪蓓的不同形象

2014-08-26 19:42刘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女权主义

[摘 要] 本论文主要是关于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之妻,冉迪蓓的两种形象得描述,显示出反女权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对于同一个女性的不同观点。

[关键词] 冉迪蓓;反女权主义;女权主义

一、两种不同形象

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他可能无法做到同时全心全意对待哲学和自己的妻子。言外之意,哲学和女人是相矛盾的。在某种程度上,女性被视作是对哲学探究的阻碍。这一看法被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之妻冉迪蓓的故事诠释了出来。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愤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又从外面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一个忍耐宽容的丈夫和一个悍妇的妻子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是,克里斯蒂娜·德·皮桑,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威尼斯诗人,给出了一个相反的描述。“冉迪蓓女士人品高尚,学识渊博,性格善良。正是拥有这些美好的品质的她嫁给了苏格拉底。这位勇敢坚定的女士钦慕其渊博的学识,杰出的品质和始终如一。她对丈夫有着至高无上的爱和尊重,她被视作是苏格拉底卓越的标志。”

当冉迪蓓无法阻止苏格拉底的死亡时,她悲痛欲绝,谴责判决是错误和有罪的。苏格拉底死亡后,“深爱着苏格拉底的她,心中的悲伤直到死亡都没有减少过。”

这一描述出自克里斯蒂娜·德·皮桑The Book of the City of Ladies,这本书奠定了女权主义的基础。冉迪蓓这位高尚的女士,与我们在三、四、五世纪看到的那些因为偷情者就把自己丈夫杀死的女性是截然不同的。而施密特(Schmidt)的书Under the Influence解决了这一疑问。

二、对女性的谴责

施密特的描述显示,对与女性亵渎性的描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女性在希腊罗马社会中卑下的地位。维纳利斯、奥维德、马希尔和卡图卢斯等罗马作家的作品中,描述了在基督教出现之前,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性关系是淫秽和失控的。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作家都把这一问题怪罪在了身份卑微的女性身上,认为是女性把社会带进了肮脏和邪恶的状态中。

在二世纪时,希腊的妻子们实际上是没有自由的。对于女性的歧视从女孩子一踏入社会就已经开始了。根据施密特的研究,那时女性在公众场合终身不能发一言。沉默被视作是女性的美德。在当时的希腊社会,女性是处于比男性卑微的地位。由于这样的社会道德标准,希腊诗人们很容易的就把女性和邪恶等同起来。埃斯库罗斯和尤利比德斯宣称女性败坏了整个社会。

在罗马社会中,女性处于一个更为低下的地位。同希腊女性一样,罗马社会中的女性处于各种各样的限制之中,处于男性的绝对控制之下。这种父系的权威下女性就应该保持沉默。罗马文化不仅剥夺了女性的基本权利,而且极度的蔑视女性。

在中世纪时,安德里亚斯·卡佩拉纳斯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他认为,女性本性吝啬,而且嫉妒并背后诽谤其他女性。女性是掠夺者,有口腹之欲,变幻无常,说话拐完抹角,不服从,反抗规矩,终身与骄傲为伍,虚荣,喜欢撒谎,酗酒,喜欢搬弄是非,无法保守秘密。她们沉醉于过度淫欲,几乎无恶不作,从未在心里爱过任何一个男人。

教堂的教父像特士良和圣·杰洛米也找出圣经中的证据来证明女性使这个世界遭到惩罚。

三、真实的女性

与此相反,施密特在他的书中,告诉我们,耶稣提升了女性的地位并赋予女性自由和尊严。耶稣没有听从拉比的的命令,向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耶稣向妇人玛利亚解释上帝的指令,而这一行为也违反了拉比的命令。而且正是一个妇人目睹了耶稣的复活,她是抹大拉的玛丽。不幸的是,公元150年之后,有些教堂的教父们受到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又退回到了歧视女性的传统中去。对于女性的歧视和偏见都是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反对的,但是却在二世纪后期逐渐进入到教堂中。很多著名的教父们接受了希腊罗马文化时期对于女性的偏见。很多教父像特士良、圣杰洛米和圣奥古斯丁都写过歧视女性的文章。

皮桑对于女性的描述中,出现的词汇都是“高尚”,“勇敢”,“忠贞”。苏格拉底死后,冉迪蓓依然忠诚于自己的丈夫,尽管苏格拉底先生相貌非常丑陋。

同样是冉迪蓓这一个人,但是在两个描述中是截然不同的。原因就是一个出自于反对女权主义者,而另一个是出自于女权主义者。正像巴斯夫人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所说,“假若史乘由女子编述,像教士们保藏在经堂里的那样多,她们所写的男子的罪恶,恐怕所有亚当的子孙都偿还不清呢。”

幸运的是,到了1405年,克里斯蒂娜·德·皮桑的书The Book of the City of Ladies 发表。这个世界才有幸看到了真实的女性。

参考文献:

[1] Schmidt, Alvin. Under the Influence. Beijing:the Peking University,2004.

[2]乔叟著,方重译,坎特伯雷故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刘莉(1981—),女,汉族,山东交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女权主义
从主妇价值到女权主义:日本法政学说史上的家务劳动争论
韦氏词典年度最热词:女权主义
AnAnalysisofFeminisminJaneEyre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论女权主义的中国化经验——以1920年代《妇女杂志》关于离婚问题的讨论为中心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情人》的主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