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遍地枭雄》的艺术荒诞性

2014-08-26 19:40孙秋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7期

[摘 要] 王安忆的《遍地枭雄》自发表以来就不断引得广大专家学者的频繁注目,但评论多集中在文本的行而上层面。本文试图从小说结构组合、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对古典出游模式母题挪移三个方面,对文本常规范式的逃逸和自我陈说经验的超越所作的艺术努力进行论述。

[关键词] 荒诞性;艺术特质;异度空间;游离性

一、结构形式的荒诞性

从整部小说的题材来看,《遍地枭雄》取材的是个江湖故事。主人公毛豆是上海周边地区一普通人家的孩子,高中毕业后,几经择业,最后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圣诞节意外遭遇劫车使其原来波澜不惊的生活有一段短暂的“出游”,正是这整整一年的逸出生活常规的“梦游”一般的经历构成了《遍地枭雄》的基本框架:毛豆跟随劫车人一年的逃亡之旅。这是个很典型,也是通俗的江湖故事,即“黑道”题材。

同样一个故事的套子,“但通俗的题材经过纯文学审美的处理,味道就是不一样”[朱耀华:从此岸到彼岸]“其实,故事的壳多是大同小异,有些壳可以一二百年地使用着,却没有磨蚀光泽,比如说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爱,像亚当和夏娃……这些模式演绎出多少故事,至今不使人生厌,那就是说这些壳的容量大,虽然器型简约,可唯是简约才可纳如丰富多样的内容....壳里面却似乎有一种物质依然兀自生长着,而且有壮大的趋势,那就是"遍地"的景象。”

《遍地枭雄》虽然取材于一个现代的黑道故事,可整体读来却没有江湖故事所有的血腥味道和一波三折,险象丛生的故事情节。相反,整篇故事节奏舒缓,情节散漫,通篇都被一腔说古论今的壮志豪情所弥漫,显出作者本人对故事主人公暧昧不清的善意来。它不像一帮劫匪亡命天涯的逃亡之旅,倒像三五个仁人志士大好山河的信步漫游,一路上探幽访古,款款而行,不时还呼朋引伴,饮酒高歌,传杯行令,一派古代游侠的优游自在。文本完全从现代匪徒得逞后花天酒地的生活轨迹中游离开去,扮成一副胸怀天地宽的文人雅士的虚假模样,这些我们可以从人物的怀古幽情和丰富多采的娱乐活动上得到佐证。

二、人物形像的荒诞性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致使大王思想和行动呈现二律悖反,进而虚化人物,形成第二层面的荒诞。大王赖以笼络人心的是他的雄心和辩才。毛豆被劫时,也是不服的,大王又是刘邦又是诸葛亮的忽悠一番,结果是:卖车的钱应该分给你一份,否则不公平。听起来他真诚、公正,似乎把毛豆当成自家兄弟,还说:“什么放不放的,你是自由的,从前是自由,现在是自由,将来也是。”正是接受了大王公平、自由的理论,韩燕来变成毛豆,从此和大王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以至于等毛豆真的拿了卖车的钱后,回家的愿望却怎么也不能实现了:该怎么向公司和老程交代呢?报警吧?可自己拿了卖车的钱。不得已,毛豆兜了个圈又回到大王的身边,这正是大王设计的结果。“等你领了钱,就真正是我们船上的人了!我们的自由是连在一起的。”这就是大王的诡辩思维。他就是靠这种诡辩笼络众人的,可正是他的这种自鸣得意的诡辩让他曾有过一次很羞辱的记忆。那就是他在年轻时候和一个老教授的辩论,尽管他觉得他分明是掌握了主动,节节推进,每个关节他都占了上风,可失败的趋势仍是不可阻挡地笼罩着全局:人家老师不爱和他答话,觉得他路字野,胡搅蛮缠。大王是宿命的人,这样的羞辱他不愿提起,而事实上他的整个人生都带着这样宿命的矛盾和失败的阴影。

从本质上来讲,大王是个务虚的人,心高命薄。他不近女色,雄心勃勃地想要在无限大中施展腿脚,“大王平生最瞧不起艺术家,画一副画,做个什么雕像,或者写个曲子,写篇小说,还要呕心沥血,把生命泡在里面”他更推崇建功立业的帝王将相,有大力量、大气魄、大智谋。大王说:“我这个人,就崇尚一个‘大字。”大王心里装着大世界,开口契约权威,闭口公平自由,仿佛自己是最英明的王者,向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可事实上,他不过是带了三两的次等智商的劫车贼,如此和行当和人马和他满口的“谋天下之大”相比实在是大煞风景。这就是他的宿命。所以,大王内心总是用动着一股壮志难酬的激动,他的言语也更叫的愤慨不平了,这样的愤概不平使其行动虚化,充满了荒诞的色彩。

三、“出游”的母题的古典挪移

王安忆在《遍地枭雄》的后记中这样说:“由来以久,我想写一个出游的故事,,就是说将一个从常态的生活中引出来,进入异样的境地,然后要他目睹种种奇情怪境,好象《镜花缘》似的。”可游离终究是短暂的,众神归位,凡子也要各就其职,大王无论自恃多么的高妙,最终也难逃法网。这就又难免落入窠臼。从而使毛豆整整一年的“黑道”厮混的经历更显的荒诞不经,仿佛半夏午睡时分不留心打了个盹儿,原来不过是黄粱梦一场。

参考文献:

[1]赵敬鹏《从故事中的故事测看大王的宿命论——读王安忆<遍地枭雄>》[J]《语文学刊》2009,9.

[2]胡俊《论王安忆从<长恨歌>到<遍地枭雄>》[J]《电影评介》 200,7.

[3]陈辉《<遍地枭雄>:从成长叙事的角度看》[J]《文艺争鸣》 2007,9.

[4张德明《转向的喜悦与沉重——再论王安忆<遍地枭雄>》[J]《小说评论》2007,2.

[5]王心君《新世纪王安忆小说的现代忧思与表达——以<富萍><上种红菱下种藕>及<遍地枭雄>为例》[J]《安徽文学》2012,5.

[6]邓玉莲《论王安忆小说<遍地枭雄>艺术形式新探索》[J]《小说评论》2011,2.

[7]卞薇《精致的皮影戏——读王安忆的<遍地枭雄>》[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作者简介:孙秋英(1981—),毕业于扬州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当文学,现就职于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讲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