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在不同时期所表达的情感与心境

2014-08-26 19:38张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南渡情感

[摘 要] 本文通过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三个不同阶段的生活经历分析了她少女的天真话泼生活,婚后的相思和幽怨,老年的凄苦境遇中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关键词] 婚前;南渡;情感;心境

李清照的生活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婚前、婚后及其丈夫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李清照现存的48首词作,按内容和格调分,也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婚前和新婚期所作;第二部分为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所作;第三部分为南渡后所作。不难看出,李清照生活历程的三个阶段与词作的三个部分在时间上是基本吻合的。因此,我们姑且就以词作内容格调所示的三个阶段来探讨李清照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情感与心境。

一、婚前的情感与心境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宋神宗时著名的散文家,苏门“后四学土”之一,时任北宋后期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亦善文。良好的家庭熏陶,为她的文学创作之路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家庭气氛的宽松开明,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奠定了其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李清照自幼聪慧,少女时代就已崭露了过人的文学才华。由于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因此她的词作内容和格调都是欢快无忧的,其词境也充满着乐趣。《点绛唇》则比较典型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俦门回首,却把青梅嗥。

作者以传神之笔略加点染,通过人物行动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轻灵姿秀、活泼洒脱的少女形象,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这恰恰再现了作者少女时代不受封建礼教过多约束,生活的丰富多彩;

她敢于传达自己的一首回忆少女生活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勾出一幅生机盎然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的荷湖日暮图。同时,我们又可看到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飘然而来。

二、南渡前的情感与心境

李清照于18岁时出嫁与赵明城。然而在婚后的第二年就遭到了一系列的家庭变故。李格非被罢官遣派原籍,李清照被迫随父还乡,饱尝了恩爱夫妻的离别相思之苦,一个“愁”字悄悄地来到了李清照的词中。

在《一剪梅》这首词中,词人一改往昔那活泼俏皮、不知忧虑的少女形象而成了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出去划船已不似昔日那样疯疯癫癫,无拘无束,而是要去等待“云中谁寄锦书来”。长期的等待和相思折磨的女词人“人比黄花瘦”了。

在饱尝了两年多的相思苦后,李清照又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丈夫赵明诚的身边。但是好景不长,厄运又一次降临这个家庭。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也不幸在朝廷争斗中败下阵来,并撒手西归。越明诚三兄弟遭人诬陷入狱。家庭的突然变故使得词人愁肠满怀,在屡屡尝试了朝廷争斗的苦果后,对其已是痛恨不绝。她也替赵明诚的出仕感到悔悟。

仕途受阻的赵明诚,在出狱后即带着李清照回到了青州故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这十年对赵明诚来说是失意的十年,而对李清照来说却是因祸得福的十年,它给李清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他们屏居乡里十年的幸福片断:

……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这个时期李清照情感和心境波动较大。除了屏居青州的那十年令她备感幸福而难以忘怀外,其余大多数时间则沉浸在愁情之中。

三、南渡后的情感与心境

李清照44岁时发生了“靖康之变”。兵荒马乱之中,赵明诚与李清照先后南渡,而青州老家和大量未能带走的书籍文物,则在“青州兵变”中化为灰烬。面对侵略者的豺狼行径,李清照义愤填膺,她以其过人的才气和锐气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抗战愿望,却招来了那些投降派的诽谤和打击。一首颇具阳刚之气的豪放之词《渔家傲?记梦》倾诉了词人的这一情感: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磋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中表明了女词人的自信自负,然而一个“漫”字,又把自信自负的情怀陡然引向了对摧折人才的现实社会的指控。的确,在李清照所处的那个时代,女子即便满腹经纶、语出“惊人”,那又有什么用呢?既不能报国也不能卫家,只能在梦中呼唤“九万里风鹏”加大威力,以便将她乘坐的“蓬舟”吹往那憧憬已久的仙山。

另一首颇有豪放气的《鹧鸪天》也抒发了词人的不平之心: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词中李清照所赞叹的“自是花中第一流”,是对自己才华的肯定,“梅定妒”三句也是词人非常自信的表现,而最末两句则无疑是借为桂花鸣不平,而实则为自己的怀才不遇鸣不平了。

面对这国破家沦的处境,李清照的心情也格外沉重:过去曾“偏重三五”和热衷于寻找“雪里”“寒梅”的李清照,此刻却丧失了如此兴致,度过了愤懑不乐的两年,接踵而来的遭遇是赵明诚不幸病逝,她只能夜夜悲吟《南歌子》了:“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经过一段“醒时空对烛花红”的日子,李清照病到了,随着病势的日益加重。此时,一个内心险恶的小官吏张汝舟上门来花言巧语地向她求婚。一无所靠的李清照被迷惑了,匆匆改嫁。新的生活不仅没有把她重新带上天堂,反而将她推下了地狱。张汝舟迎娶李清照的真正目的是凯觎她手中的文物,骗婚得逞即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极尽折磨之能事。李清照为了解除这一婚姻,不惜玉石俱焚,以绝决的态度亲至官府讼告张汝舟。但依照宋律,以妇告夫,虽然事实清楚,但是也要被判刑两年。李清照因而被判入狱,后得綦祟礼等人营救方才幸免。此事使得李清照凄凉的心境更为雪上加霜,对什么都感到绝望,愁情与日俱增。即便到了最为热闹的元宵佳节,面对“落日熔金,暮云合壁”的美景,她仍然要问“人在何处”。思乡之情时时萦绕在她的心头。透过李清照晚年的词作,我们仿佛看到了孤独而年迈体弱的女词人终日以泪洗面的身影,这与她早年词中的自画像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一曲《声声慢》将词人忧患余生、孤独无依的凄凉晚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词中曲折然而又典型地概括了南渡以后漂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悲哀的内心世界。以非常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词人秋日里,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境,词中所表现的“愁”情,显然是个人不幸与国家沦亡交织在一起而进发出的国愁家恨。这种“国愁家恨”与词人南渡前那种“离愁别恨”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包含着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内容,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四、总结

李清照以其才闻名于世,并余响后世,称誉百年,开一代之风气,自古以来,女子被男人所称道,要么美色俱佳,要么要有惊人的容颜,亦或是贞洁烈女,而以才华令诸多男性仰视崇拜的,千百年来没有几个女性词人与其相提并论。开朗、热情的性情,对美好生活的大胆追求,内心情感的直率表露,更让人叹服。面对礼教范,她敢于追求美,敢于蔑视陋习。即如南宋大儒,总是板着面孔训人的朱熹也不得不称赞:“本朝妇人能文专者,惟魏夫人、李易安也。”

参考文献:

[1]王延梯注.《漱玉词集注》,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2]王仲闻校注.《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徐北文编著.《李清照全集评注》山东:济南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虎,武威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古诗词。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渡情感
溧阳市南渡镇推进“联防联治联建”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失落的情感
他睡在九月的昙花里
情感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李清照诗词中的豪情与柔情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