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经历和教学生涯对老舍小说创作风格的影响

2014-08-26 19:35李银未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创作风格老舍小说

[摘 要] 老舍是中国现当代文坛一位创作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具有平实的现实主义风格和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本文试图从“童年经历和教学生涯”这个视角,探究其对老舍小说创作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 老舍;小说;创作风格;影响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小说大师,他以其丰富的小说世界和突出的文学成就赢得了世人的关注。从整体创作风格上来看,老舍的小说作品带有平实的现实主义风格和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这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有着莫大的关联。因为每一个作家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学叙述模式,都是深受作家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以及教育背景的影响的。每一个作家在创作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会把自身的人生经历与思维模式带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老舍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轨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风格。下面笔者主要从童年经历和教学生涯两个方面谈一下老舍的人生经历对其小说创作风格的影响。

一、童年经历的影响

从整个人生过程来看,儿童时代是个人对周围世界的第一次体验,儿童时代也是人的文化心理构成的关键时期。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多半是在童年时代情绪记忆的摇篮中开始积淀着种种情绪、思想,开始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及文化修养和审美理想。作家的童年情绪和体验,以及童年文化心理构成,往往影响到作家整个创作过程的创作根基和底气,关系到作家的一切艺术手段背后的外视角和内视角。因此,童年经历作为作家的最初审美体验,必然会影响到文学创作,且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般来说,作家的童年生活环境越艰苦,经历越曲折,日后的创作越丰富。因为文学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是作家人生经验的一种“外化”形式。老舍的童年是在贫寒与困苦中度过的,居住在贫民大杂院,房子是最为简陋破旧的矮房,全家人的饭菜“夏天就是盐拌小葱,冬天就是腌白菜帮子补点辣椒油”,这就是老舍童年的生存环境。这段特殊的童年生活经历,对老舍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面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一是促成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二是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首先,童年经历促成了老舍朴素本色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一个作家,他创作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往往都是他真实生活的再现和升华。在老舍居住的胡同里,大杂院里,全是巡警、车夫、工匠、妓女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他周围的朋友、亲戚也都属于这个阶层,因此,他对这些人的生存状况和性格特点非常了解,这一切都构成了老舍小说创作的素材。如《骆驼祥子》中的车夫形象;《我这一辈子》中的小巡警形象;《月牙儿》、《微神》中的妓女形象等,这些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可以说,童年的经历,在老舍早期的记忆里多是沧桑、忧患、艰难、困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在文学创作中,老舍不需要从外部去深入了解生活,去体验生活,他自身的童年经历就是创作的源泉,因为他就实实在在地置身于北京下层市民当中,真真切切地感受着他们的思想意识,明明白白地看到了他们的人生遭际。因此,老舍小说中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与他的童年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他童年经历的一种文学化的“翻新”、“还原”。

其次,童年经历使老舍深入接触到中国民间艺术,并深受感染,进而渗透到他的文学创作当中,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和叙事技巧方面。童年时期,老舍因为家里贫寒,书都读不起,更别说什么专门的艺术熏陶了。当时北平下层民众主要的文艺娱乐形式就是看戏、听评书之类的吹拉弹唱民间艺术。童年时期的老舍,但凡有一点儿接触民间艺术的的机会,他便不肯错过。“读小学时,他每每在放学后,跟随比他囊中略宽裕些的同窗好友罗常培,到各处的小茶馆,兴致盎然地听评书、相声和大鼓(费用自然是由罗常培出)。渐渐地,听得多了,兴之所至的时候,他也能试着写上几行曲艺小唱词了,他的嘴边,时不时地会哼出几句曲艺牌子来。”早年间的这些民间艺术的熏陶,使老舍实实在在爱上了这些通俗的民间艺术样式,以至于他一生都割舍不掉对民间艺术的钟情,在后来的小说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民间艺术的印记,这就使他的文学作品带有鲜明的民族性。

二、教学生涯的影响

一个人的职业习惯,往往会影响到他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如果我们从渊源关系的角度,探究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其教学生涯经历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教学生涯经历对他们的文学创作有着潜在的、深远的影响。老舍长达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经验,而且也与他的文学创作形成了一系列的关联,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下面笔者拟从两个方面探讨一下教学生涯对老舍文学创作的影响。

1、为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

老舍因为从事了多年的教育工作,职业习惯使然,所以他养成了深入观察生活,细致体味生活,认真积累人生经验的习惯,并把这种人生经验带到他的许多作品中,初步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老舍最初与文学结缘的作品题材,都来源于他所从事的教育行业。如他早期的试笔小说《小铃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很显然是来自于他的小学教学生涯的经历体验。1929年,老舍由英国回国途经新加坡,在当地的一所华侨中学任教,他还根据在新加坡的这段教学经历创作了长篇童话小说《小坡的生日》。而一向被他看做是文学创作开始的代表作品《老张的哲学》,也与他的教育经历有关,小说塑造了一个混迹于教育界的流氓恶棍形象——老张。这部小说以老张的种种卑鄙无耻的行径为线索,深刻披露了当时教育界的种种丑恶和黑暗现象,堪称是一部民国初年教育界的《儒林外史》。再如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中,也汇集了老舍的教育生涯体验,比如小说中祁家的三个孩子都与教育界有关,老大是国文教员,老二是教育机关的职员,老三是血气方刚的中学生。

2、为文学创作中突出的语言特色奠定了基础

老舍文学作品中“规范、口语化”的语言特色很早就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瞩目。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他的文学作品就被选入当时的“国语”、“国文”教材,被当做白话文的典范来进行学习,这主要得益于老舍文学创作中通俗化、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可以说,老舍在其文学作品中为人所称道的语言风格的形成,与他的教学生涯经历有着莫大的关联。因为,老舍的教学生涯除了带给他丰富的创作素材外,还为他文学作品中鲜明的语言特色打下了基础。endprint

事实上,老舍在教学生涯初期,就已经开始重视语言方面的革新,并将其带入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在此期间,老舍凭借自身的“校长”、“劝学员”等职务的便利条件,在他所管辖的学区范围积极推进白话文教材的普及工作,为语文教育的革新作出自己的贡献。另外,老舍还曾利用国文教师的身份,积极从事“国音、国语文法”的补习工作,极好地促进了当时的语言教学工作。老舍在推进语言革新和普及白话文的实践中,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这一特殊的人生经历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扎实的语言基础。所以说,老舍小说创作中语言的口语化、规范化特色,与他教学生涯中积极开展的语言革新工作不无关系。可以说,多年的教育生涯是老舍创作的一股源泉,而且老舍的作品在文学语言上的成熟与其教学生涯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老舍的童年经历既奠定了他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基础,又启发、形成了他小说创作中的民族主义特色,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他小说创作的写作技巧。另外,老舍的教学生涯对他的文学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带有奠基性质。首先,从老舍的教学生涯来看,他的一生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从事着教育工作,时间长达三十载,这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验财富,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奠定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基础。其次,从教师到作家的职业转变,这其中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这两种职业都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运用的是同一种工具,所以老舍的教学生涯对他的文学创作必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客观的,显而易见的。这种转变,不但为老舍从事文学创作带来了契机,而且在奠定语言基础,思想锤炼,创新精神等方面准备了条件。

参考文献:

[1]胡絜青:《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陈孝全:《老舍短篇小说欣赏》,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

[3]舒济:《世纪老人——老舍》,华夏出版社,1988.

[4]丘仕华:《童年的文化心理构成——老舍创作的根基和底气》,龙岩师专学报,1989年12月七卷三期。

[5]关纪新:《老舍,一位十分“民间艺术化”的大文豪》,《民间文化》1999年2月。

[6]江锡铨:《老舍的文学成就与语文教育实践》,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8期。

作者简介:李银未(1979—),女,汉,西安医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作风格老舍小说
北平的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老舍的求婚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死之舞》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罗奇伯格的创作风格探析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