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兵器

2014-08-26 19:32刘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兵器诗经君子

[摘 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冷兵器著称的国家,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向我们展示了三千年前各式各样的冷兵器。在整部《诗经》中一共有三十五篇诗歌提到兵器,兵器在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有着武器的功用,更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 诗经;兵器;君子;礼乐教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冷兵器的大国,无论是行走江湖的侠客豪士,还是指挥千军万马的领兵大将,手中都离不开冷兵器。《诗经》就向我们展示了三千年前的折戟沉沙和纷繁复杂,从《诗经》的兵器中,我们不仅能发现战车和弓箭的频繁使用,更能看到那个时代不同于后世的君子之风,不仅能看到兵器除了杀戮之外的礼乐教化,更能看到文化融合的独特气象。

《诗经》中直接描绘兵器的篇章不多,但仍可以看到兵器在那个时代深深地烙印。最近出土的秦始皇陵的军备库,考古学家整理出大量铸造精良、做工繁复的石制盔甲兵器,令人叹为观止。记录当时秦地风俗的《诗经·秦风》早就向我们展现出其无与伦比的兵器制造景象了。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四牡孔阜,六辔在手。

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

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这是一首选自《秦风-小戎》的段落,其间一句“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将一个谦和恭敬的公子信笔勾勒出来。玉在我国古代代表着尊贵祥和,此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垂拱而治、衣襟飘飘的儒雅贤者。但是在整个诗歌中,仿佛却可以看到虎皮为垫、革铜包浆的四马战车向我们奔驰而来,铜环战马整齐的罗列阵前,威猛的甲士持龙虎之盾在外,弯金囊之弓于内,围以三棱白铜之刃,赫赫军威跃然于纸上。正如《左传》所言:“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此刻的君子,不是在宫殿中载升歌舞的温其如玉,而是手持戈矛指挥千军万马的英勇悍将。在秦人眼中,君子与勇武密不可分,谁能挥斥方遒、横刀立马,谁就是谦谦君子。

《周礼-保氏》中记载君子六教:“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和“御”分别指代着弓箭与战车,足见君子与兵器密不可分,“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发”。在正襟衣冠的印象里,君子背剑,温儒尔雅的背后,一柄龙泉挺立着儒生们的腰骨,“维玉及瑶,鞞琫容刀”装饰着君子的梦。《诗经》中记载的君子也莫不是仗剑于役、卫国忠君。

《诗经》中的君子就像其所描述的兵器一般,磨砺以光、有的放矢,刚正不阿、威震四海。但是《诗经》中的兵器不仅是杀戮的工具,同时也是君子之风的独特象征。

纵观诗经三百,战车是直接出现最多的战争机器。《采薇》中的“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和上文的“小戎俴收”都提到了战国时代最常见也是相对强大的武器——战车。

东周是战车发展的最高峰,戎车本是帝王出征的御驾,后代有了专职将军代替君王出征,戎车也就成了将军的指挥所,所以《小戎》中的战车华丽异常,除去战争作用之外,已成为君王乃至一国的象征。而普遍意义上的的战车又是什么样的呢?“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四黄既驾,两骖不猗。”

《小雅·车攻》中提到,东周的战车一般由四马一车三人组成,殷周时期战车之战有400乘左右参战,而到了战国时期,秦齐等国都有上千上万乘战车。尽管随着长戟兵与骑兵的出现,战车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成百上千的战车驰骋战场是何等的气势雄壮。

在讲求礼乐教化的商周时期,战争并不单单是屠杀,而是有以德服人、仁服于人的教化意义,这就赋予了兵器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独特属性。

东周时期,君举必书,所以作为战争的兵器,战车的配置一方面有着实际的战争作用,而另一方面也承担着礼乐王化的作用。正如《左传》所说“君若以德绥诸候,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因此,我们在先秦时期的古墓中,可以见到四马铜战车,和样式各异的陶土战车,对于讲求葬礼规格的东周时期,战车不仅仅是一样兵器,更多的是承担着正礼乐的作用。

同样有着礼乐教化作用的兵器还有弓箭,弓箭作为兵器出现在诗经中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多是作为帝王的恩赐或者一种贵族间的游戏。例如《彤弓》:

彤弓弨兮,受言藏兮。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彤弓弨兮,受言载兮。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醻之。

周天子向来就有用弓箭赐予有功诸侯的习惯,在这篇诗歌中,弓箭作为礼品,代表着天子对于诸侯的恩赐。朱红色的弯弓,既有嗜血的疯狂又有雍容的华贵,《左传》中的齐候凭借先王“所赐之履”便可征伐四方,更何况彤弓。周朝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以兵授人,足见弓箭对于周朝礼仪发展的重要性。

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肴脾臄,或歌或咢。

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

在《大雅·行苇》中,传统的弓箭又变身成一种游戏——投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当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射靶。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投壶在战国时期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文人雅士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此外,由于社会发展,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左传》也曾记载过晋昭公大宴诸国君主,举行投壶之戏的事。endprint

身处讲究礼乐的《诗经》时代,弓箭脱离了战争的本质,成为了一种宣扬礼乐,教化诸侯的工具,与其根深蒂固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先秦时代,士兵多为统治阶级的贵族子弟担任,作为战争需求的武器在他们手中换身为权利的象征和礼乐的宣传工具,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其次,兵器大多出自生产工具或者祭祀礼器,所以兵器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礼乐教化的渊源。最后,如果《诗经》的作者是删诗三百的孔子,那么以“正礼乐,兴王化”为己任的孔子,很有可能删去不义之战,同时有着战争意义的兵器也会从诗经中消失,留下的只是和礼义相关的属性。

除此之外,与其他时代有所不同的是先秦时期的舞蹈不单有宴饮观赏之舞,而且还有武士手持武器的战争之舞,《邶风-简兮》就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场在宫廷举行的大型战舞。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宫廷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诗歌中,高大威猛的武士或手持雉羽乐器,或手持斧盾戈矛,在宫廷之上模仿战斗,翩翩起舞。这种称为“万舞”的舞蹈,在汉代之后就渐渐失传,即便是在日后的戏曲当中,虽然可以看到武斗的场面,但远不能与春秋时期相媲美。这种记载于《诗经》的兵器,就是作为“万舞”的道具而存在,并不是有着传统意义上的兵器。

在现代社会,《诗经》中的小戎、交韔、厹矛、彤弓已很少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它们所蕴含的君子之风、礼乐教化、独特文化也随时光荏苒淡出人们的视线,也许只有大型的考古挖掘才能让他们重见天日,满身泥垢的兵器们又能否在距离《诗经》三千年后的今天,发挥它曾有过的意义,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春秋已过,礼崩乐坏,我们失去的也许不仅仅是冷兵器那么简单,失去的更是它背后的精神与脊梁,没有了礼乐教化,也没有了游戏娱乐,留下的只有战争嗜血的本性,这是古人们未曾料到的,也是冷兵器时代退去的不可阻挡的潮流。这同时也是提醒当下的人们,认清战争的本质远远比战争本身更重要,引发了人们对现代战争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诗经》[M],中华书局《诗经译注》,周振甫,2002版.

[2]《左氏春秋传》[M],凤凰出版社《春秋左传集解》,李梦生,2010.9.

[3]《周礼》[M],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清)阮元校刻,2009.12.

作者简介:刘烨,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古典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兵器诗经君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君子无所争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有君子之道四焉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