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过奥巴马2012年连任美国总统的演讲词,本文旨在从语用学的视角分析指示语的使用情况和语用功能,让广大学者更好的了解到著名的政治演讲人是如何体现他的政治力量和他的礼貌原则。
[关键词] 指示语;奥巴马;演讲词;政治力量;礼貌
一、介绍
指示语作为语用研究中一个重点探讨的问题,是指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它涉及到代词、称谓、时间等。那么这些词语的具体意义,必须在不一样的语境中,才能准确理解。指示语一共有5种分类,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话语指示语、社交指示语。
人称指示语是指话语中关于人物人称的指示,最典型的就是人称代词;话语指示语是话语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社交指示语是用来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或和第三方交谈中的社会关系的词语。
礼貌原则是由Levinson和Brown在1978年提出的,他们认为礼貌是人類可以共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如何正确的利用礼貌这一原则可以更好的达到交谈的目地。
政治立场是指领导人在大型活动中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领导人才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我通过对奥巴马2012年演讲中的人称指示语、话语指示语、社会指示语的不同用法进行分析,看出本文是如何体现奥巴马的政治力量。
二、指示语的分析
不同的指示语有着不同的演讲效果,我们先看看人称指示语,如第一段,“our union”第二段,“our own individual dreams”的使用,拉近了观众与自己的距离,使人感觉总统不是个摆架子的人,而是与他们平等的人。类似于这样的话语整个演讲中出现了很多次,我们可以体会到美国总统是多么的平易近人,时刻为人民着想。
我们再来看看演讲的开头,“Tonight,more than 200 years after a former colony won the right to determine its own destiny,the task of perfecting our union moves forward“。这句话中前面用了“its own”,后面用了“our”,说明了奥巴马的谦虚,他把功劳都归功于广大人民,是所有的美国公民让他有了今天,让美国有了今天。这句话的开场就让美国人内心有了自豪感,让他们心中澎湃。
第二段中,奥马巴连续用了几个排比句,其中开头两个“you”的使用更加激起了观众内心的激情,最后奥巴马又用两个“we”和两个“one”体现了他与美国人民一条心,他是在与美国人民一起在为国家的命运在努力。
第十六段中,“our economy is recovering.a decade of war is ending”,以此来振奋美国人民的心,鼓励他们,让他们相信美国未来会越来越好。
第十八段中,“but that doesnt mean your work is done”,以此来告诫美国人民我们不能气馁,而要更加的为美国更好而努力。
第十九段中,“This country has more wealth than any nation”,更加让美国人自己坚信自己国家是最好的,自己也是最好的,增强了美国人的自信心。
上面是对人称指示语的分析,下面我们看看地点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
这场演讲地点和时间指示语都有着很多体现,如第一段,“tonight”,第二段,“in this election”,第一段,“more than 200 years”,第七段“a very long time”,前两个时间指示都是指的今晚,重在说明今晚演讲的重要性,以此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特别是“tonight”在本次演讲中的多次使用,更加说明了奥巴马重视此次演讲,他希望所有观众也能重视。后面两个重在说明时间的长,以此来证明美国能有今天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获得的,而不是投机取巧才有的今天。 文章的最后几段还特意讲到奥巴马曾经有次听到一个父亲讲他八岁女儿得白血病的故事,旨在告诉美国人,我们美国人是有血有肉的,我们彼此爱护,彼此团结,这样美国才能更强大。
接下来我们集中看一下这些指示语如何体现他的政治立场的,首先是第3段中,奥巴马认为美国的这条路很艰难,但是我们都坚持下来了,最好的一切一定属于美国,可以看出他的雄伟壮志。其次,他通过自我嘲讽,表明自己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而是为了广大人民,为了美国。再次,他说这次演讲之后,一切都不会变,我们的争论恰巧体现了我们的自由,他重视美美国每个人的自由。然后,他说美国向一切移民人群打开了大门,它是一个慷慨的,富有同情心,匡宽容的国家,旨在说明自己是这样一个同样慷慨,富有同情心的人。
三、总结
在政治讲话中,演讲人的指示语运用跟一般的日常会话会有很大的区别,奥巴马在2012的演讲中用他独特的方式给予了观众一场特别的演讲。奥巴马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它能够再次在这次演讲中获胜,也是独特的运用了他对观众的礼貌和他独特的政治立场。
参考文献:
[1]Stephen C.Levinson,Pragmatics[M]1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
[2]Yule.G.Pragmatics[M]1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何自然,冉永平1 语用学概论[M]1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
[4]黄国文1 言语交际中的指示人称代词[J]1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1).
作者简介:段念华,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