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咽喉炎30例临床疗效研究

2014-08-24 06:12任玉莲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咽喉炎碳酸镁托拉

任玉莲

(武汉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1)

慢性咽喉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多发病,据统计到耳鼻咽喉科就诊的慢性咽喉炎患者中,4%~10%咽喉炎患者的发病与咽喉反流相关[1],这部分患者除一般慢性咽喉炎症状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嗳气、反酸、喉或胸骨上窝烧灼感、异物感等不适。反流性咽喉炎(laryngopharyngealreflux disease,LPRD)是由患者的酸性胃内容物经食道反流至咽喉部侵蚀咽喉部黏膜而引起,其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较难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咽喉炎鉴别[2]。按常规慢性咽喉炎的用药方案治疗,效果欠佳。我院近年来采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反流性咽喉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十堰市太和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就诊的90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泮托拉唑组)、B组(铝碳酸镁组)、C组(联合用药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1~63岁,平均(42.5±2.7)岁;病程4个月至8年,平均(4.1±1.8)年。B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2岁,平均(41.8±2.5)岁;病程5个月至7年,平均(3.9±1.5)年。C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3~61岁,平均(42.1±1.9)岁;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4.2±1.4)年。3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方案都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经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所有纳入研究患者根据Belafsky 等在2002 年制定的 LPRD反流症状指数评分表(The reflux symptom index,RSI)及反流体征评估量表[3~5](The reflux finding score,RFS )进行评分。反流症状评估自行评分>13,反流体征评估经同一位耳鼻咽喉科医师通过 Olympus 电子纤维喉镜检查评分>7者符合LPRD诊断。

1.3 排除标准 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等明显器质性疾病,4 周内服用治疗 GERD 药物或抗酸药物,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有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及铝碳酸镁用药禁忌及严重的心、肺、肾、脑及肝脏疾病者除外。

1.4 治疗方法 3组患者均要求避免高脂、高糖饮食,避免进食引起食管上括约肌松弛食物如:浓茶、咖啡、巧克力、油炸食品等,避免饮食过饱及饭后平卧,规范作息时间,晚上睡前2h不再进食,睡觉时头部抬高约10~15cm。A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032)40mg每日早晨餐前口服,1次/d;B组患者给予铝碳酸镁片(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0021189)1.0g/次,3次/d,饭后1~2h口服。C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及铝碳酸镁片联合用药,使用方法及剂量同A、B组。3组患者均以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①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6]: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分,分0、1、2、3分 4个级别。②RSI评分: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在同一名医生指导下自行完成RSI评分量表,RSI量表共9项症状,包括声嘶、清嗓、痰多或涕后流、吞咽困难、饭后或躺下时咳嗽、呼吸困难或窒息发作、慢性咳嗽、咽异物感、反酸烧心。每种症状从无到最严重为0~5分,最高分45分。③RFS评分: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由同一名医生对喉镜检查结果完成RFS评分量表,RFS量表包括假声带沟、喉水肿、喉室消失、红斑或充血、后连合增生、声带水肿、肉芽肿、喉黏膜增厚共8项体征,每项0~4分,最高分26分。RSI和RFS评分越高患者症状越严重。

1.6 疗效评价[3,6]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VAS症状评分减少≥75%为显效,评分减少26%~75%为有效,评分减少≤25%为无效;总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采用RSI评分、RFS评分对比治疗前后效果。①有效:RSI评分指数降低>4,电子喉镜下咽喉部病变好转,RFS评分降低>2;②无效:RSI评分指数降低≤4,电子喉镜下病变未见好转,RFS评分降低≤2。

1.7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1个疗程后,所有患者无明显副反应,A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B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3组患者VAS评分临床疗效比较[n(%)]

2.2 RSI评分与RFS评分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RSI评分与RF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C组与同期A、B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RSI评分与RFS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由于社会处于快速变革中,受生活节奏、生活习惯、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等诸多原因的影响,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逐渐增多。有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因咽喉或胸骨上窝烧灼感、咽喉异物感、声嘶或慢性咳嗽等就诊于耳鼻喉科,临床上将这种以酸性为主的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至咽喉部导致咽喉部异物感及炎症者称为反流性咽喉炎[7]。

目前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种观点认为主要是由胃内的酸性内容物直接损伤咽喉部所致[8~10],另一种观点考虑为食管远端酸刺激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11]或是两种机制共同作用引起。虽然目前认为24h pH监测是诊断反流性咽喉炎的金标准,但也有学者[12]指出在健康人群中咽喉反流也有发生,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被质疑,而且该检查费用高,实际临床推广较难,所以本研究选择以VAS、RSI和RFS评分用于诊断反流性咽喉炎,简单易操作,而且这种方式也得到了很多学者验证及认可[13,14]。

反流性咽喉炎仅按一般慢性咽喉炎治疗,疗效欠佳。因此需仔细询问病史,详细检查,对于较难治的慢性咽喉炎患者,排除其他原因特别是肿瘤所致咽喉炎后,应考虑是否与胃食管反流因素有关。针对反流性咽喉炎可能的发病机制,目前治疗多考虑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制酸或应用铝碳酸镁中和胃酸并保护黏膜。 Reichel等[15]用埃索拉唑治疗反流性咽喉炎,3个月后弥漫性喉水肿、红斑和(或)充血及后连合增生得到改善。司卫锋等[16]报告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咽喉炎,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2~4个月大部分患者反酸、嗳气、咳嗽、声音嘶哑及烧灼感等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或减轻,总有效率为85.0%。张宏杰[17]报告应用铝碳酸镁片治疗反流性咽喉炎有效率达93.1%,疗效优于奥美拉唑(有效率为82.8%), 这说明单用铝碳酸镁片对治疗反流性咽喉炎也是有效的。Koufman等[18]提出喉咽反流病的三级疗法,其中三级主要考虑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推荐单用奥美拉唑。本研究从联合用药及安全性的角度选择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LPRD,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相当,但泮托拉唑是继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之后在全球第3个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该药可选择性、非竞争性地抑制壁细胞膜中质子泵-H+-K+-ATP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生物利用度,产生强有力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与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相比,其对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酶的抑制作用较弱,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最小,以高度的安全性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19],有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而铝碳酸镁片具有独特的大分子网络结构,能快速、温和、持久中和胃酸,并可与胃蛋白酶、胆酸结合抑制其活性,阻止其对胃和食管的损伤,且铝碳酸镁片能更好地形成保护膜,减少反流物与创面的接触时间,促进病变部位更快更好地愈合。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LPRD,可以充分发挥二者优点,可安全有效阻止反酸对咽喉黏膜造成的直接及间接损伤。

本研究3组患者分别应用泮托拉唑、铝碳酸镁及二者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RSI评分及RF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显示两种药物治疗反流性咽喉炎均有显著疗效,但联合用药优于单一用药,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RSI评分及RFS评分均与单一用药组有明显差异(P<0.05),显示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铝碳酸镁片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反流性咽喉炎咽喉不适症状,而且泮托拉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小,联合用药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并易反复发作,说明反流性咽喉炎的确切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尚有待进一步仔细深入研究。

[1]Vaezim F,Hick DM,Abelson TI,et al.Laryngeal signs and symptoms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critieal assessment of cause and effeetassociation[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3,l:3331

[2]夏挺松,李海云.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食管反流性咽喉炎56例临床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1,23(4):245

[3]张立红,李娜,郑宏伟,等.咽喉反流的初步诊断[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2):105

[4]Belafsky PC,Postma GN,Koufman JA.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eflux symptom index(RSI)[J].J Voice,2002,16(2):274

[5]Belafsky PC,Postma GN,Koufman JA.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eflux finding score(RFS)[J].Laryngoscope,2001,111(8):1313

[6]刘钧.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咽喉反流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81

[7]沙文阁.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引起的呼吸系统并发症[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9(1):19

[8]折馆伸彦,刘汝美.喉咽性反流病:GERD的耳鼻喉表现[J].日本医学介绍,2002,23(4):51

[9]Gill GA,Johnston N,Buda A,et al.Laryngeal epithelial defenses against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investigations of E-cadherin,carbonic anhydrase isoenzymeⅢand pepsin[J].Ann otol Rhinol Laryngeal,2005,114:913

[10]王进,王荣光,韩东一,等.喉咽返流[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5,29(5):286

[11]Farrokhi F,Vaezi MF.Extra-esophageal manifestation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J].Nat Clin Pract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5,12(2):595

[12]杨娜,倪炳华.雷尼替丁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2,38(13):1568

[13]张立红,李娜,郑宏伟,等.咽喉反流的初步诊断[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2):105

[14]Qadeer MA,Swoger J,Milstein C,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symptoms and laryngeal signs in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J].Laryngoscope,2005,115(11):1947

[15]Reichel O,Dressel H,Wiederänders K,et al.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with esomeprazole for symptoms and signs associated with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8,139(3):414

[16]司卫锋,张珊娜.兰索拉哩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观察[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5):676

[17]张宏杰.威地美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116

[18]Koufman JA,Aviv JE,Casiano RR,et al.Laryngopharyngeal reux: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committee on speech,voice and swallowing disorder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2,127:32

[19]Korner T,Schutze K,Van Leendert RJ,et al.Comparable efficacy of Pantoprazole and omeprazol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Reflux esophagitis.Results of a multinational study[J].Digestion,2003,67(1-2):6

猜你喜欢
咽喉炎碳酸镁托拉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绿茶加冰糖缓解冬季咽喉炎
咽喉炎患者的护理
保和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返流性咽喉炎80例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探究
真空碳热还原碱式碳酸镁制镁实验
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对胃溃疡的治疗价值分析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泮托拉唑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