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创业型经济的视角

2014-08-24 01:50杨军锋
关键词:京津冀河北省区域

杨军锋, 吴 楠

(1.河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2.河北科技大学 学生处,河北 石家庄 050018)

一、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提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将“首都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座谈会,要求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并要求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2014年3月,河北省出台《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提出河北省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一系列政策的发布,标志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目前,京津冀地区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发展相对滞后,整体实力不强,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动。2005年8月,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北京和天津的周围环绕着河北省的32个贫困县,囊括了272万贫困人口,并提出了“环首都贫困带”的概念。至2013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环京津贫困县虽然有所减少,但发展差距依然巨大。近年来,以河北省重点城市为中心,覆盖整个京津冀地区,以连续重度雾霾天气为代表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河北省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面临严峻挑战。新形势下,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一) 行政主导型经济导致生产要素区域间流通不畅

京津冀地区的历史传承造成该区域的行政区划意识较强和行政主导型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在较强的行政区划意识影响下,京津冀地区的现状是两强一弱,既缺乏珠三角地区行政区划同属一省那样捆绑式发展条件,也缺乏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核心区域来统领整个区域的轴心式发展条件,其必然的结果是经济实力相对较差的河北受行政界限的影响,很难融入到区域发展之中。

行政主导型经济,以行政区划为边界存在各种行政性限制,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是生产要素在行政区划间流动不畅,要素市场发育缓慢。与此同时,产业调整很难跳出行政区划界线,区域合作停留在较低层次,很难上升到产业融合的高度和层次。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始终没有摆脱立足行政区划,倚重非市场手段谋求发展的套路。[1]在这种路径依赖作用影响下,河北省经济发展呈现内循环式发展,尚未融入京津区域。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河北省每平方公里土地投资额仅为京津的22.2%和15.4%,且主要依赖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来源较少。[2]

(二) 产业结构不合理

河北省第一产业——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外向型经济转化程度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日益突出。第二产业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发展水平不高,集中表现在以基础工业和传统工业为主,工业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和高消耗,使河北省本已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以传统商业、服务业为主,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总量水平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落后于现代化标准。[3]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公报》显示,2013年度京津冀地区三大产业结构比重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河北省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表1 2013年度京津冀地区三大产业结构比较

(三) 企业缺乏活力,跨区域发展程度低

构成经济体的基本单元——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网络结点。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历程表明,在以上海为核心统领整个区域的轴心式发展过程中,企业作为基本单元启动了一体化进程。首先,江浙企业依靠自身发展主动向上海跨区域发展,以此为基础,上海向江浙进行产业转移和创新技术输出,并形成良性循环。实践证明,只有企业实现跨区域融合才能实现经济区域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河北省企业所有制结构单一,大型企业缺乏跨区域发展的动力;行政主导的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缺乏跨区域发展的自主选择能力。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民营中小型企业应该发挥自身的柔性组织优势。但河北省的现实情况是,民营经济发展缓慢,中小型企业发展缺乏活力,其力量难以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不具备在区域市场间进行资源配置的能力。与此同时,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和天津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二者都具有较强的科技优势和成果转化能力。这导致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如果京津冀三地不能有效协同规划,京津地区对河北地区人才和资金的吸附作用会远远高于辐射作用。

(四) 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长期不足

长期以来,河北省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研究与发展(R&D)经费指标不仅衡量一个地区在科技研发经费方面投入的强度,也反映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更决定着一个地区未来的竞争力。2011~2013年京津冀地区研究与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河北省的R&D经费近年虽然增速很快,但R&D经费占GDP比重仍然很低,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更远远落后于京津地区。

表2 2011~2013年京津冀地区研究与发展(R&D)

当前,河北省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方面的不足已形成恶性循环: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人力资源短缺→经济发展落后→京津人才聚集作用大于扩散作用→人力资源流失→R&D经费投入无动力(投入不足)。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也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目前河北省内缺乏国内领先的一流高校,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足。京津地区由于其强大的人才聚集效应,使得高素质的人才难以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待遇较低的河北省流动,自身人才培养机制的欠缺和人才的严重外流使得河北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短缺,技术工人整体状况与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从而阻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进步。[4]

二、创业型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创业型经济是指创业在其经济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种经济,是以创新型创业活动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创业者在经济社会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种经济形态。[5]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第一,企业家的生产要素调控禀赋是创业型经济的基础。在创业型经济中,除了传统的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生产要素之外,知识或技术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被注入到生产过程,并且决定经济发展。知识或技术在本质上与传统生产要素不同,它具有高市场风险性和分布不均衡性的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是高收益率。这对企业家的生产要素控制禀赋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企业家具有较高的风险管理和承担能力,而且要求企业家具备跨区域调配生产要素的资源调控禀赋。

第二,产业结构以知识经济为基础是创业型经济的重要标志。产业结构是区分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在传统的管理型经济中,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主要标志,与之相对应的是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和低效益。而在创业型经济中,科技创新是灵魂,其主导产业是知识产品、信息技术、创意产业等高新技术行业。

第三,创新产业集群是创业型经济的企业基本形态。在创业型经济中,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并在创业和创新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中小企业具有先天的市场引领优势,因为中小企业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征:其一,中小型企业的知识溢出效应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其二,中小型企业对以产业集群为表现形式的产业链依赖明显高于大型企业。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的创业过程形成创新产业集群,并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高等教育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知识或技术作为创业型经济的特征性生产要素,需要高层次的人力资源作为主体进行开发和利用。无论是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区,还是中国的中关村,高等教育在创业型经济起源或发展过程中都居于核心或主导地位。因此,高等教育成为创业型经济的先导性基础。

三、创业型经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路径及作用机理分析

(一)创业型经济的区域化发展路径

第一,创业型经济的区域化演进过程。创业型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要求其发展必须经历区域性发展的阶段。传统管理型经济依赖以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为核心的基本生产要素投入。在传统工业标准化生产模式的发展路径下,生产要素的投入过程亦呈现标准化,且标准化范围边界日益扩大,经济区域间的生产边界日益模糊,这也是传统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基本理论依据。创业型经济模式下,知识经济是其发展的重要标志,知识或技术已然成为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或技术天生具有高交易成本和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它们在区域间的传播具有先天性壁垒。因此地理区域或者经济区域在创业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创业型经济具有特定的区域化演进过程。尽管知识或技术被认为是创业型经济的最重要生产要素,但是它们并非创业型经济发展的逻辑和实践元点。创业型经济的出现和繁荣的最初依赖力量是区域创业文化,例如创业型经济最早出现在美国的原因正是基于其移民文化和多种族融合所催生的创业精神。社会亚文化形成和传播的基本规律要求创业文化的培育和传播需要以特定地理和经济区域为基础,例如美国创业型经济起源于硅谷,英国创业型经济起源于剑桥区等等。

第二,创业型经济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知识或技术作为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传播具有先天性壁垒,这一命题无法解释欧美等创业经济的繁荣,更无法解释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加快的一体化进程,合理的解释是该命题一般存在于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元阶段。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次阶段,逐渐成长壮大的创业企业在元阶段衍生的经济不均衡中寻找着新的创业机会,成为创业型经济跨区域发展的强大力量。在此过程中,企业家主宰了包括知识在内所有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形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自发或者内在动力。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政府的区域一体化政策仅仅是外部力量,其作用的最终效果要通过企业的内在动力实现。

(二)基于人力资本优化的创业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第一,创业知识溢出理论的提出。Audretsch和kielbach(2005)[6]提出创业知识溢出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新的技术和知识由公司和大学中的研发部门创造,由于各种特定原因,这些公司或大学没有意愿或能力将这些知识商业化,于是区域知识的生产和利用产生缺口——创业知识溢出的前提。以此推论,特定区域的知识生产水平越高,所产生的缺口越大,其创业知识溢出的水平也越高,能提供的创业机会也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当然,区域创业机会的商业化进程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如企业进入壁垒、创业资本获取壁垒等等,这些是区域政府政策的限定性因素,也可以视其为创业水平与创业知识溢出所形成的创业生产函数的外生变量。

第二,区域创业知识溢出的实现途径。区域创业知识溢出的实现依赖人力资本的水平优化,具体包括大学科研人员和公司研发人员。大学作为先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基地,其科研部门从知识溢出到商业化创业依赖两种途径:其一,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作为显性知识具有低交易成本的获得性和区域传递性;其二,大学毕业生,大学生作为区域经济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本,能够把知识或技术从学术领域传播到区域高科技行业,并且成为创业知识溢出水平影响下的潜在创业者。作为研发水平较高的大型公司,其知识溢出的产生主要依赖其研发部门。一般而言,在不确定环境下,大型企业对新知识的利用决策会出现组织惰性,人为形成知识生产和利用的缺口,进而产生创业机会。从知识溢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讲,高校科研和企业研发部门仅仅可以提供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溢出,创业需要吸收包括管理、金融和营销等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源泉可以称之为区域基本知识溢出。专业技术知识溢出和区域基本知识溢出水平高的区域,创业水平会较高,反过来,高创业水平又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知识溢出促进创业产业集群的产生。知识溢出下的创业促进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通过创新产业集群发生作用。知识溢出中的核心要素——知识或技术具有高交易成本和区域分布不均衡性的特点,以此为制约,知识或技术的传播成本根据距离的增长而增长,地理上临近知识或技术源头对于高科技创业的产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直接结果就是创新产业集群的产生。创新产业集群的诞生会自发优化区域知识生产的基础设施和形成创新创业网络,如各类专业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大学特定领域横向科研经费的增加和特定领域技术协会的成立等等,这些条件的优化为区域创新产业集群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并形成区域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河北省发展创业型经济、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鼓励创业精神,培育区域创业文化

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关键并非在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的高低,而是区域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的强弱。在以华北平原地理因素形成的重农文化和以京津门户政治因素形成的官本位文化的影响下,河北省缺乏创业精神的现实是不容回避的,与之相对应的是整个经济区域缺乏创业的社会支持和创业的文化氛围。这也是河北省民营企业发展滞后、企业缺乏创新活力和跨区域发展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

创业文化具有提倡风险承担、鼓励创新、容忍失败、诚实守信的特点,它与安于现状、崇尚权利、投机取巧等文化相对立。在培育创业文化方面,地方政府需要提高创新创业在广大民众心中的地位,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加强创业宣传。在舆论导向上,既要表彰创业典型,又要容忍创业失败者;构建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的奖励机制,以创业榜样为模范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完善区域创业政策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当前河北省创业帮扶政策主要是基于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例如贯彻共青团中央的青年创业支持政策、执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支持政策。在政策制定上,不仅缺乏区域资源特点的考虑,也缺乏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意识。

河北省与京津地区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土地资源充足。政府在制定区域创业帮扶政策过程中,首先,要服从创业的一般规律,减少中小企业市场进入障碍,促进中小型企业扩大经营领域,减少行业垄断和歧视;其次,要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加强孵化园区、产业园区建设,着眼于社会创业需求,以土地吸引创业者投资。

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工业能耗是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整体布局调整的重中之重。在制定创业帮扶政策时,首先,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其次,要鼓励创业者进入科技型、资源集约利用型、贸易外向型和信息服务型行业,尤其是支撑省内重点产业发展的配套性高科技行业。

(三)完善财税金融政策,拓宽区域创业融资渠道

针对河北省区域经济创新动力不足的特点,区域创业帮扶导向下的财税政策改革,首先应该是基于创业知识溢出的创新培育,这是市场发育相对饱和下催生创业机会的源头。其一,加大对大型企业研发费用的税基抵减力度,鼓励大型企业的创新研发积极性;其二,对高科技创业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政府牵头建立科技创业企业贷款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创业融资。

在拓宽区域创业融资渠道方面:第一,要着力放松一般性金融管制,鼓励发展更具活力的民营金融机构,建立中小型创业企业的外源性融资渠道;第二,与时俱进,完善创业融资资本市场体系,鼓励和帮助发展成熟的创业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融资;第三,政府要引导和鼓励创投基金的资本多元化。

(四)加大教育与科技经费投入,强化区域人力资源优势

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由于自身高等教育发展投入不足和京津地区对人才的吸附作用,河北省人才结构亟待优化。短期内,河北省不具备基于区域经济优势和人才发展优势的人才引进机制,因此要大力促进本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区域人力资源的内部供给。

促进河北省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对高校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基于优势学科的校级横向合作,以项目资助为载体,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质量和速度;第二,针对河北省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效果有待提升的特点,加大区域内校企合作力度,构建产学研合作的政府信息平台,以财政支持提高校企合作双方的积极性;第三,推动高校创业管理教育和创业研究,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和行动意愿,加大对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培训力度,实现高校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提高创业行为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祝尔娟. 如何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J].前线,2008,(9):37~39.

[2]城市综合实力测评研究课题组.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ED/OL].http://www.china.com.cn/fangtan/zhuanti/2011zgcs,2011-12-20.

[3]王翔宇.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9):445~448.

[4]王盼盼.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发展战略分析[J].经济论坛,2010,(8):92~94.

[5]李 政.创业型经济:内在机理与发展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

[6]Audretsch,D.,Kielbach,M..Entrepreneurship Capital and Regional Growth[M].Berlin: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5.39.

猜你喜欢
京津冀河北省区域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分割区域
河北省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