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客的小学德育应用研究

2014-08-23 02:17曹慧萍
教育信息技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博客德育班级

曹慧萍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广东广州 510640)

一、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中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渐渐凸现出来,而学校对德育教育也不够重视,使得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重“智”轻“德”;重“讲”轻“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重“形式”,轻“实践”;德育教育内容滞后[1]。从德育目标看,存在“虚、大、空”等难以实现的目标,影响德育工作成效;从德育内容看,存在过于抽象,教育者难以把握;从德育主体看,德育过程中无视道德学习主体性,重说教、轻体验,忽视学习者的情感和生活需求,脱离现实,造成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从德育途径来看,德育的渠道单一,形式主义严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协调配合,没有形成合力,各自为政。因此,学校德育的问题常常是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效果却微乎其微。

现今,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意识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影响作用,也冲击着传统德育观念,面对挑战,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树立现代德育意识,积极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手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大胆创新德育方法、手段和策略,有效地提高德育现代化水平。

二、博客对小学德育的优势

博客,英文名称为Weblog或Blog,是一种能够经常更新的在线“网络日志”。在当今数字化、全球化、现代化的网络时代,博客以其特有的即时性、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使用者可以自由展现其思想、个性,与他人交流和共享,形成知识传播与分享。博客自身的特点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影响人格,形成德性。而个体德性的形成,仅仅依靠“道德知识”的掌握是远不能达到的,因此可以借助博客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影响当代青少年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1.博客的共享性促进了师生、生生互动

青少年时期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性格叛逆期,内心世界复杂,同时面临各种心理困惑,从心理学角度考虑,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人”都有着感情上的双重需要:宣泄与认同[2]。博客利用Tag日志分类方式,为博客中日志添加Tag,使不同日志间的用户相互关联;聚合RSS种子,连接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学习个体或群体,零壁垒地汲取当中的知识,汇聚为个人的文献中心和交流平台。对于阅览博客其他学习者来说,通过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博客内容,学习者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并通过留言、评价或邮件等形式进行交互,进而通过博客这一共享交流平台建立学习共同体,同时促进学习者和发布者相互了解和交流。同时博客架起了师生之间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师生可以敞开心扉,自由地进行心灵交流、思想碰撞,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日志及时捕捉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地引领与关怀,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正如在附小的博客群首页引言所说的:“博客群是附小师生共同的一片天空,共同的心灵家园,网络记录的文字,同样是心与心的交流。在这里,你可以与老师倾心交流,谈天说地,像朋友一样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在这里,你可以倾听花开的声音,与孩子分享成长中的一点一滴,重温童年的纯真时光;在这里,无论是家长、老师、学生,只要你轻敲键盘,一切沟通没有沟壑,只有真诚、平等、友爱、成长!”

2.博客的个性化突出了德育的主体性

博客简单易用,学习者只要掌握了基本打字方法就可以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个人空间,同时可以随时随意写下自己看到、听到或想到的信息,随时把看到的有价值的信息摘录到Blog中,以便实现信息的过滤和知识的整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一方面是个体自我建构的活动,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社会性的建构,建构主义提出的交往、对话、协商、合作、共同体等重要概念,由此提出了学习是交互性的理论观点,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德育内容由教师强迫命令转变为学生自主参与,体现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博客的特性决定了它是开放的私人房间,博主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可以将学生受教育过程、生活中有趣的故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真正发挥德育主体的作用,满足学生情感德育所要求的心灵碰撞。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非常注重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建成了学校网站、德育专题网站、班级博客、学生成长档案袋、师生博客群、附小社区等多个平台,构建了丰富的、开放的、共享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库。网络技术的开发以及校园博客的创设为新时期开创新的德育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三、基于博客的小学德育应用策略

网络博客的发展为小学德育途径的拓展提供了更全面、更有利的技术支撑,基于博客对学生德育活动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笔者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初步探索出如何利用博客为平台构建博客德育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和道德行为的改善。

1.以“知情意行”全面协调统一建立博客德育模式

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已不再仅仅是认知活动的伴随状况和心理过程的副现象,而是在个体道德形成过程中显现出独特的功能和作用[3]。学生在博文写作的过程中,有自由的空间、不受约束,他们都能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社会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博客内容能够反映儿童的生活经验。因此,作为学校领导要积极探索博客中的德育因素,把博客德育纳入学校德育的一部分,制定相关的德育目标,使其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发挥博客德育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构建了以生为本、“知情意行”全面协调统一的博客德育模式(如图1所示),在整个模式中,博客作为桥梁有效地发挥了连接学生内在知识和外在知识、内化学生的见闻和情感等功能。通过教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和教育,使学生走向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发展的完美人格,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图1 以“知情意行”全面协调统一建立博客德育模式

2.以博客群为平台创设德育文化氛围

依托于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博客群成为了师生虚拟的网络交往模式。在班级博客、学生博客、教师博客组成的博客群里可以看到最新的博文、热门博文、教师和学生发表博文的动态,通过这些博客可以了解老师、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和生活情况,进而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德育主体性突出,发挥了课堂之外的德育功能。通过班级博客及教师博客,以教育述事的方式,将德育生活化、细节化,更有利于执行操作,也适合教师在学校当中引导学生进行以点带面探微式细节化的德育[4]。

(1)班级博客引领班级德育氛围的创建

班级博客是将学生学习生活体会的个体性和公共性的有效结合,它所提供的内容可以是反映了一段时期内班级发生的事件(记录),可以通过博文评论功能用来进行交流和为他人提供导向性帮助,可以包容整个互联网络,具有较高的精神共享和价值。班级博客是学校网站的重要组织单元,班级博客又是每一位学校博客系统的总入口,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人文支架搭建起来,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班级网站的内容。

班级博客的栏目内容丰富,通过介绍班级特色,展示学生优秀作品,以此来增强班级学生的自豪感和凝聚力;通过开辟讨论区,引导学生一起来讨论班集体的建设,吸引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设计综合评价区,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启发;学生个人博客上写下来的一篇篇生动的文章、拍下来的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画出来的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都能上传到班级博客中。班级博客成为了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流的空间,延展了道德教育的空间和内涵。

(2)学生博客记录学生成长的电子档案袋

通过日志、图片和声音等数据库进行学生成长档案的记录与呈现,不仅可以多视角、多层面展示学生的成长过程,有助于管理、搜寻与分析档案资料,还能将评价与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结合起来,与教师互动、同伴互动、家校互动结合起来,让教师、家长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动态,把握最佳的教育契机,以取得良好的德育实效。阅读者的评论与回复带给了博主满足感和幸福感,激发了继续写博的信心;同时也让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一些不愿意表白的话语可以在日志中流露,让文明、谦让、宽容、关爱等美好品质渐渐地养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博客之星刘心仪同学,从四年级开博以来,她创下了每天一篇博文的好习惯。她的博文集里有七色生活、随心练笔、英语天空、网络实践园地、美术画廊等栏目,这些都完整地印证了心仪个人成长的点点滴滴。如今,刘心仪同学的博文数量达到1016篇,博客访问量达到116433人次。她把学习、生活与博客相结合,真正体验E时代学习的快乐,有效地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如图2)。

图2 刘心仪的博客

3.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兴趣话题讨论

“活动德育”即以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和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不断提高学生需要的层次[5]。德育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德育方式应以活动化体验为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在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去经历、去感悟、去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去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学校通过开展与道德教育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一系列活动,能够将抽象的德育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德育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开展网络调查活动

博客平台能自然而然地将兴趣点相同或不同的学生放入都是创设的论题中,讨论将在课外延续、回味。我校利用网络博客平台从学生生活入手,设计了“我最喜爱的学校活动”、“我最喜爱的校园景点(设施)”、“学生幸福感调查”的系列问卷,抓住博客的相关功能开展了“幸福附小校园”为主题的“我用画笔说数据的活动”,学生通过对学习生活的细致观察、认真思索,通过博客的投票功能邀请本班同学参与数据调查活动,绘制出艺术化的图画反映出同学们喜欢的电影、受欢迎的书籍、营养早餐、作业负担、睡眠时间、男女生比例等问题发布在博客上,反映出学生的“幸福指数”。 图文并茂,使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受启发。通过博客功能开展的网络调查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找准学生兴趣结合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达成一致,从情感上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畅所欲言。

(2)开展研究性学习,构建开放的德育实践模式

我们针对当前的德育实践“重活动,轻实效”、“重说教,轻体验”的问题,利用博客共享性的优点,开展以网络夏(冬)令营活动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以“选择与确定主题”、“制定计划与安排活动”、“三方(学生、教师、家长)互动”、“呈现实践成果”、“总结、评价与奖励”五个环节开展,学生将活动计划、活动手册、研究性学习成果上传到博客,从而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德育体验教育模式。

4.以博客为平台渗透学科德育的教与学方式

利用博客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整合德育资源,把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知识传授以及学科基础教学三者融为一体,脱离出教室的局限,形成开放交流的教与学互动课堂,引导学生在常规的学科学习过程中,进行学科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恰当地选择和链接博客中的资源进行教学(如图3所示):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在学生博客上呈现预习结果,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在网络资源中获取信息,扩大了知识面;课中,教师运用学生博客,调用学生资源进行扩展和分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思想交流、观点碰撞,从而营造了新的教与学环境、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课后,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在博客上提交作业,教师进行修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互相评论、回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以博客为平台渗透学科德育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的道德行为得到提升,道德情感也逐渐升华,真正促进了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

图3 基于博客的学科德育渗透教与学方式

5.以家校联盟共同体形成德育合力

博客的开放性、共享性特点使得学校、家庭、学生有机地联系起来,创建德育的共同体,共同发挥对学生个体的德育作用。通过博客其他老师、学生共同分享、交流,学生在这种活动中能够加深情感倾向性、深刻性与稳定性,促使理智调控学生个体的思想感情。在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过程当中,对于学生德育行为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引导,同时对于那些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行为,老师和家长通过对学生的积极评论和回复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提升、道德情感的升华和道德行为的改善。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还搭建了家校通博客平台,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开设了“家教锦囊”、“家校动态”、“家教征文”、“心灵启航”、“家长委员会”、“家校沟通”、“家长咨询与答复”等栏目。通过家校通博客平台,给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窗口,为家长之间交流教儿育女经验创设了一个桥梁,这样能够把家长的力量有效地凝聚在一起,形成德育合力,提升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和广泛性。

6.以博客评比为机制促进德育目标实现

基于班级博客和学生个人博客对网络德育实践的积极作用,学校也制定了相关的措施来推动学校博客的健康发展和完善。例如,为了鼓励学生坚持写博,在博客里表达自己的思想,让记录、交流、分享成为健康网络生活新方式。同时也可以用获得的积分换取更多的新服务。我们制定了相关的博客积分规则:

(1)一天内登录过博客获得1分;

(2)一天内发表过文章获得2分;

(3)一天内发表过评论获得2分;

注:给自己评论和回复评论不获得积分。一天一个用户最多可获得5个积分。

“博客排行榜”是写博的学生最喜欢关注的栏目,当学生看到每天发送评论、写博文和登录都会奖励积分,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只要每天辛勤地耕耘自己的博客,就一定会有收获。

为了引导学生健康地使用博客,我校还举办了“博客之星”的评比活动,对“博客界面整洁美观、突出个性;博客内容(包括文章和照片)健康向上,经常更新博客;所设栏目分类能显现出自己的爱好与特点;博客中有文字、图片、Flash动画或视频等类型文件;博客受到同学或老师关注,并经常去关注同学的博客;博客的评论、留言数量不少于5篇,博客积分不少于200分”等内容进行评分,评出包括最佳博客技术奖、最佳博客文章奖、最佳博客人气奖。

四、博客在小学德育应用的效能

为了调查博客在小学德育应用中的效能,我们针对学生和家长设计了问卷,其中回收209份家长调查问卷,552份学生调查问卷,均为有效问卷。75.6%的家长认为学生个人博客主要作用是提供展示平台、培养积极生活的态度(如图4),而78.95%的家长认为班级博客(网站)的主要教育功能在于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家长互动平台(如图5)。

图4 学生个人博客的教育效果

图5 班级博客(网站)的教育效果

从学生调查问卷得出,34%的学生表示经常浏览班级博客(网站)和学生个人博客,班级博客(网站)的主要效果在于建设了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如图6、7)。而且13%的学生每天会使用个人博客,25%的学生2-3天就会使用个人博客(如图8),学生最喜欢的个人博客功能为分享他人博文互相评论(如图9)。学生认为个人博客的教育效果为记录同学的成长过程(64%)、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61%)、让家长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40%)(如图9、10)。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学生个人博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55%)、丰富课堂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5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3%)、以及在分享与肯定中体验到快乐学习的幸福(45%)(如图11)。

图6 学生浏览班级博客(网站)的频率

图7 班级博客(网站)的教育效果

图8 学生使用个人博客的频率

图9 学生最喜欢的个人博客功能

图10 学生认为个人博客的教育效果

图11 教师运用学生个人博客的作用

六、结语

总之,博客作为一种简单易用的学习平台和学生成长网络平台,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关注,它的开放性、共享性、个性化等特点使得博客在小学德育中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提升了小学德育效能,但由于网络资源很丰富但良莠不齐,博客对德育所起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在博客的管理方面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及时拦截那些会对学生产生有害影响的网络内容,主动引入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博客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道德认识的提升、道德情感的升华和道德行为的改善,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

[1]李 荣.浅议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有效整合[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18).

[2]王 波.班级博客:学校德育的一种新方式[J].中国德育,2007,(07).

[3]中国德育网.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的德育现状[J/OL].http://www.fjzzjy.gov.cn/newsInfo.aspx?pkId=3850,2006-11-9.

[4]廖 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新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5]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博客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不称心的新班级
博客天下
班级被扣分后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