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2014-08-22 08:14王伟连
新课程·上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自主性合作

王伟连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式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被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它还是个新生事物,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准确理解、有效实施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实实在在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自主性;合作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学案例引发我以下几点思考。

一、怎样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这里特意提到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而无数教学实践也证明,如果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印象、感受就要深刻得多。尤其是我们城镇的学生,他们缺乏太多的生活经验,说起来可能有些人不信,有的孩子不知道土豆是长在地下的,就知道是摆在市场摊位上的;好多孩子不知道在我们北方杏是夏季特有的水果,更值得人深思的是在一次县里组织的二年级质量测试卷中,其中有一道题是仿写句子,好多孩子居然不知道题中的月季是花名……

如果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他可能只会记住一时,但是如果是他亲自探索的,他会铭记一生。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时间、空间,还要在探索方法上进行指导,不能让学生感到茫然。比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是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并将图画上的内容写一写。我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去找秋天,并引导学生从颜色、味道、人们的表情等方面来感受秋天的特点。有的学生画出了秋天的田野、果园、忙着收割的人们……还有的干脆拍成漂亮的照片,由于他们亲眼看见了秋天的美,亲自闻到了秋天的香,所以他们急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同学,此时动笔易如反掌。尤其是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秋天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绿色的苹果树叶变成了黄色;秋天又像一个勤劳的粉刷匠,把碧绿的枫树叶涂成了红色;秋天还像一个伟大的设计师,把绿色的火炬树叶也设计成了红色……”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他自主探索精神的高度肯定,他这优美的句子无异于给其他学生点亮了一盏明灯——就要敢于实践,勇于探索!

而有的课,可先让学生自读,自读后交流收获及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确定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再去读书解决这些疑难。当然,学生并非天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实践中增强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力。而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逐步习得。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领悟课文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

曾听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教师也努力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新课伊始,学生开始汇报自己查找到的关于重阳节的资料。每一名学生都是捧着打印好的资料在那里照本宣科,冗长、重复,人数达10人之多,历时5分之久,这样的探索有价值吗?这样的教学能是高效吗?我觉得这反倒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学生有搜集资料的意识了,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让他懂得如何去处理信息,这和自主探索并不矛盾,并不是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就袖手旁观,教师的指导作用绝不容忽视,否则学生的自主探索将是一纸空谈。

二、合作有无必要

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于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几个小脑袋瓜凑在一起,看起来好像研究得很热闹,但你仔细一听,听到的却往往是一个人的声音,其他人在听算是好的了,更有甚者说的竟是跟课堂无关的事。有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时更是喜欢用“下面小组进行讨论”的字眼。而实际上小组中学生的组织与分工并不明确、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也不明显、小组中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等都是明显的不足。笔者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键的是如何使每一个小组能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率地完成小组任务,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教师有必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教给学生,而不是凭学生自己的组织能力自发地去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比如,如何确定小组长并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并使他们各自承担个人责任,如何使小组内各成员与各小组之间建立积极互助的关系,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教师在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等等。总之,这些规则与方法可以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教给学生,使之成为他们学习习惯中的一部分。

通过课堂研究我们进一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以小组的方式使学生之间协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学中经常应该使用的方式,而且它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态度与精神。现代教育教学提倡团队精神,但笔者认为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如果我们教师想要采用这种方式,首先要弄清楚是为了什么,是否有必要,如果真的有难度,靠一个人解决不了,或者一些问题很有思考价值,通过合作会省时高效,那当然有必要合作。

三、跨学科目的何在

还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为例,教师组织学生用歌唱的形式把这首诗唱出来,之后又把自己查找到的一篇很长的歌词念给学生听,并问学生记住了哪一句?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真笨,我只能记住最后一句,结果学生说的也都是最后一句——最后一句是最后念的嘛!而教材上的诗学生只读了4遍,齐读、个人读加在一起才4遍,这是语文课吗?还有语文味儿吗?宝贵的40分钟里学生都在做什么?从表面看,教师似乎将语文与音乐相融合,采用了跨学科式学习,但实际上为什么让人感觉滑稽可笑呢?因为教师走入了误区,为了“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而结合。其实跨学科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如果不能起到这个作用跨学科又有何意义?

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文化教育、思维能力培养等,都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因素,要有意识地把它们融入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把它们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更不能因强调它们而放弃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一要防止走形式,不必每节课都非得安排“延伸拓展”等类似的教学环节,二要找准着力点,不能漫无边际,要放得开收得回,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语文教师增强跨学科能力,丰富知识的呈现方式,只是为了有助于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增加“底气”,引领学生以丰富多彩的世界为背景,发现属于语文世界的独特的眩目光彩。

比如说,古诗作品中再现的古代生活和文人心境距现今小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在深入把握诗句、品味意境上有困难,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增强跨学科能力与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讲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堂上的跨学科内容应该从语文出发最后回到语文,跨得出去收得回来。同样,语文教师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充电”,也应以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标。任何学科的教学改革都要突出自身的学科性,否则这种改革是没有生命的。

我们在教改的浪潮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只要我们勤于学习,肯于研究,一定会走出这样那样的误区,我相信日趋完善的综合性学习方法一定会让学生终生受用。

(作者单位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首山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自主性合作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