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兰
摘 要:教师不但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人类灵魂的塑造师,对学生的终身成长有深远影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需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把“优师”与“优教”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推动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师德;优师;优教
《礼记》中说:“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优秀的教学技能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提高,而高尚的师德则能促进学生正确的道德观、情感和人生观的生成。然而,在当下小学教育中,师德败坏的现象层出不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师资力量短缺的中西部小学,如何将“优师”与“优教”紧密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值得每位教育者深思。
一、直视师德问题,剖析社会现状
师德,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正因如此,国家对于教师师德的要求也从未懈怠过。2013年5月29日,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我国将以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聘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之中,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教师免疫力差,导致自己精神空虚、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轻者言行失范,工作时马马虎虎,无精打采,不能为人师表,重者不遵守职业道德,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权,恶语伤害学生,甚至用罚跪罚站等不良手段体罚学生,侵犯学生身心健康,漠视法律、法规,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特别是近年来,各地频频发生学生在校园内被伤害的事件,令校方和家长忧心忡忡。
二、重视师德建设,完善学生身心
教师是人类智慧的传授者,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引路人。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道德品质、涵养学识和教学技能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教书育人的效果,从而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长远发展,重视师德建设是新时期刻不容缓的任务。
“优师”与“优教”相结合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需要。小学是学生树立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起始阶段,教师不仅肩负着学生的成长成才,还肩负着国家的未来。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为人类谋幸福、为社会做贡献的基础,而教师的言行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重视师德建设关系到社会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同时,“优师”是“优教”的有力手段,良好的师德师风可以增加教师对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心,进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因此,重视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前提,尤其是中西部小学,教师是义务教育的中坚力量,师德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形象和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三、提升师德水平,构建和谐教育
中西部小学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当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我国各区域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应从多方面入手进行解决,实现“优师”与“优教”的紧密结合。
1.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提升教师思想道德水平,倡导爱岗敬业、服务学生,引导教师树立“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宗旨”的职业观,帮助教师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思想理论培训,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和道德修养。
2.改善生活状况是保障
中西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导致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国家和社会要加大对中西部小学教育的扶持力度,增加教师收入,改善教师的日常工作环境,减轻教师生存负担,关心青年教师的心理发展状况和生活问题,使教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3.完善管理体制
学校要在教师评价体系中,设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打破以学生成绩为评价标准的考核方式,采取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自评等多元评价体系,多角度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行为,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营造尊师重德的学校氛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应该把“优师”与“优教”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崇高的情感价值,促进小学教育的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兴国的宏伟目标。
(作者单位 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藏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