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卓玛
“八味秦皮丸”对陈旧性骨折疗效的临床研究
仁青卓玛
目的 通过观察陈旧性骨折患者(以迟缓愈合和不愈合患者为主)服用八味秦皮丸后的临床变化, 以评价八味秦皮丸对陈旧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各种外伤陈旧性骨折患者110例, 男68例, 女42例, 平均骨折时间为4.5周, 分别给予外科固定并休息(观察组)和外科固定、休息同时口服八味秦皮丸(治疗组)治疗2个月, 以疼痛、肿胀程度和X射线下骨甲生长连接情况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结论 八味秦皮丸对促进陈旧性骨折的临床愈合有明显效果。
八味秦皮丸;陈旧性骨折;临床疗效
陈旧性骨折病属于藏医外伤学范畴, 亦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运用电动器材的人也越来越多, 因此交通事故引起的急诊类也就自然而然多了起来。藏医外伤学, 既不同于藏医外治学, 更不同与西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是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及手术技能与围手术期处理的一门学科。藏医外治学是通过器械, 用各种方法从身体外部人手解决体内病害, 研究外来侵入性物件所致的身体创伤的一门学科。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指出:所谓的外伤是指因外力而造成的体外创伤, 同时将穿刺、开颅、剖腹等手术也归属于医外伤学。因此对陈旧性骨折也具有特殊的治疗方案。
陈旧性骨折的诊断标准:①有外伤史;②就诊时间超过2周;③伤肢畸形, 功能受限; ④X射线摄片检查可确诊。
1. 1 一般资料 青海省藏医院作为临床试验点本院的外治科收治各种陈旧性骨折患者110例, 年龄在30~80岁, 平均71岁, 无其他影响骨折愈合的基础疾病。就诊时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 复位良好的在服药7、15、30、45、60 d拍摄X线片, 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并做临床记录, 治疗期间观察骨折愈合良好后即停止服药。
1. 2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9.7岁, 治疗组平均年龄为72.3岁, 对照组给予口服钙剂和复合维生素治疗, 治疗组患者均采用八味秦皮丸口服治疗,八味秦皮丸3 g, 3次/d, 15 d为1个疗程, 连续服用3~4个疗程, 观察其治疗效果。
治愈:X线片骨折断端完全连接;显效:治疗7~14 d,患者疼痛症状完全缓解或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14 d, 患者疼痛症状有所缓解或症状减轻;无效:治疗7~14 d, 患者疼痛症状未见缓解。
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后, 进行总体疗效比较。经过2个月的疗效观察, 均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藏药八味秦皮丸具有明显改善陈旧性骨折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行为能力的作用。
藏医古典记载[1-3]一切疾病都有两种病因, 分为内因和外因, 不管是什么病因它们都能够把平时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平衡的三因“隆”、“赤巴”、“培根”失去平衡而引起各种疾病。陈旧性骨折也是属于藏医三因学的范畴的外因, 它主要是以箭或刀等武器使白脉断裂, 石、棍棒等的击伤使隆、血紊乱侵害或刺激各个脏器而出现神志不清、身体麻木、头晕目眩、僵直、行动迟缓、手指颤抖等症状为特征的疾患, 是一种疼痛剧烈的躯体疾病。所以治宜采用具有开窍、通络、祛除“血病”、“隆病”接骨消炎功能的藏药八味秦皮丸。
不管是西医还是藏医、中医最终目的就是消除疼痛。疼痛是骨折的主要症状,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陈旧性骨折往往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这样患者很难愈合、对日常生活也是有影响的, 因此要从病根消除疼痛。肿胀是影响骨折部位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创伤、感染及疾患会有水肿。骨折部位及其周围间隙区都被血清纤维渗出液浸泡, 包括皮下组织、筋膜间隙、肌膛周围组织、肌肉间隙及关节皱折部分, 而且渗出物机化很快, 各组织互相粘连, 组织间的的滑动停止, 肌肉与筋膜间的滑动停止, 使骨折部位及附近关节僵硬, 同时因水肿而致疼痛,影响活动练习, 固定又增加僵硬的发生, 两者之间互为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八味秦皮丸对陈旧性骨折导致的疼痛和肿胀有良好的疗效, 本次试验证实对促进陈旧性骨折的愈合有良好的疗效。八味秦皮丸是一种用于治疗骨折, 接骨、骨髓炎,对于陈旧性骨折效果更佳的骨创伤药物。从临床应用观察到该药所消炎其主要作用接骨, 八味秦皮丸作为肌松剂, 能把外脉起到调理气血、并祛风除湿、疏通腠理、解毒消肿的作用。在治疗根性神经痛、 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性神经末梢炎、颈胸腰椎病等因脊椎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所致脊髓神经根压迫, 即刺激性疼痛方面, 其临床效果较慢。关于八味秦皮丸不良反应为, 患者口服后有轻度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的症状,如:恶心、头晕、嗜睡等反应, 一般患者能耐受, 停药后症状消失, 故应饭后服用, 同时服药期间不应从事高空及交通工具作业。
[1] 玉多·云登贡布.四部医典.北京:民族出版社, 1998:31.
[2] 第司·桑杰嘉措.藏医医诀补遗.青海民族出版社, 1991:11.
[3] 云丹嘉措.藏医临床札记精髓.北京青海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2005: 4.
2014-03-25]
810001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在读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