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莲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逐渐有向二元化结构发展的趋势。农村和城镇成为了两极,不断增加的经济现状巨大差异阻碍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经济的差异使得农民涌入城市,资源的分配不均、污染等等成为了城市化道路上的“拦路虎”,社会问题也多有涌现。本文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域难题进行分析,试图阐明城市化二元结构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相应办法,望广大同行给予指导。
关键词:结构;城市化;发展;市场
引言:
城市化是整个社会的经济转型,能够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了人口的流动,地域、经济、文化的差异,政策的改革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内涵在相应地发生着变化。西方思想中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和聚集经济理论说明,城市化的最主要机制是由于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变,其经济活动频繁、人口自发聚集。在中国,城市-农村两极分化,其二元经济结构作为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的显著特征,阻碍了我国致力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进程。其中,二元化结构带来的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也备受关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制定合理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使城乡之间能偶建立一个公平、完整、科学的市场发展体系。
一、形成二元区域结构难题的主要因素
我国的二元化经济结构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才出现的,那时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发展经济是唯一的出路,同时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策略以发展重工业为主,这就使经济发展的主要中心在城市,促使了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形成。于此同时我国和所有农业国家一样,在进行工业化转变时走过了不少弯路。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多远化的工业格局,并且建立了以轻工业为主的农业发展体系,这使工业发展的超着轻工业方面倾斜。同时工业化进入了通过索取农业化换发展的阶段,大量的土地、资源都优先进行了工业化发展,这不仅影响到农业生产也使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后成为了富余劳动力。加剧了城市化二元结构的差距。现阶段我国要想加快城市化进程,就要对二元结构难题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提高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二、城市——农村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原因分析
城市——农村二元结构在很多方面都有所表现:在经济上,其所有制、交换、分配、就业、税赋等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社会上,教育、医疗、劳动、社会保障、养老、福利等等方面也有很多差异。
农村居民没有完全获得市场主体应有的法律地位。城乡有别的户籍管理制度巩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实质不平等,破坏了每位公民的独立、平等的权利。户口的差异直接导致其个人收入和资源分配,包括了医疗卫生条件、福利、教育、就业以及其他待遇等等。
农村居民在国土资源权利享有上的不平等待遇。由于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国家有可能合法地征用土地,造成大量的农民直接面临生存威胁,又因为土地征用地补偿极不合理,以及无法成为城镇居民等原因,给政府造成负担。
城市——农村居民之间在市场交易和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待遇。自由交易和有效竞争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核心环节。由于城市——农村之间在自然条件、工业/农业产业特点、居民身份等等现实情况存在许多差异,作为市场主体的社会人中,农民与城市居民相比丧失了更多得到教育、信息、资源的机会,无法有效地获得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无法获得足够的可支配收入等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处在相对弱势等地位。由此还会形成累加效应和恶性循环,导致农村市场主体与城镇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市场竞争和市场分配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的创制和实施在城市——农村之间造成的不平等。国家或政府在分配职能时,我们总是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了种种城市——农村不平等、不公平等现象。比如说,社会保险制度包括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部分,却只适用于城镇居民而不包括农村居民;新研究和推广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还不完善,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说形式单一、覆盖面小、保障功能差、缺乏有效管理,透明度差等。
三、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
1.统筹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地区要想缩短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关键在于制定针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要保证农村地区能够和城市地区获得同等的经济发展。首先在将农业保护机制作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点。我国是人口大国,这决定农业永远是国家的支柱型产业。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中,农业还是处于一个相对的弱势群体,经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所以要想改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就要通过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来完成,这时政府就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主导型,政府必须根据地区城乡发展计划,对农业经济发展进行协调。例如减免农业税等举措就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其次要同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村生产资料费用,扩大农产品市场的规模,适当的提高农村品价格,是农业能够实现经济增效。然后对农村土地的使用制度进行严格管理,尤其是在土地征用方面,必须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最后是建立完整的城乡协调发展机制。要将农村发展作为主要的发展格局,并且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集散性,以区域城市为基础,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资源能够符合城市发展需要,形成城乡互补的良性发展局面。
2.完善城乡市场体系
城乡之间市场体系的建立要以破除地域限制为基础,并且使城乡之间建立一个自由流通,公平竞争的市场管理。要想做到这几方面就要首先打破传统的户籍关系,并且在土地制度管理、就业问题等方面为农村地区开绿灯。就目前看来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和就业制度中最大的问题,所以要想打破户籍制度最有效的方面就是执行户籍改革。
首先取消户籍管理中对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登记方法,要建立以身份证管理为基础的居民居住地登记办法。其次放宽农村户口迁移制度,建立以公民住房和收入依据为主的管理办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户口愿意前往城市。消除城镇居民社会福利制度的区别,尤其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方面实现。在城乡之间实行统一的城镇居民补贴,并且使农民与居民能够获得同等待遇。
3.加快新型土地改革
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尽快实现城乡统一的土地制度,一是农民对土地拥有完整的经营权和处置权,使农地产权明晰化、规范化;二是在此基础上允许农户将承包的土地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和合作开发,以实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三是允许农村集体土地折股参与城镇开发,以土地入股参与小城镇建设的村、乡农民有进入城镇居住的优先权;针对农民手中的土地,要采取合理公平的方式进行开发和征用,要以不改变农民土地使用权为前提,为农户进城以后提供良好的生存保障。在农民就业方面要针对农民制定合理的就业门槛,并且在城市劳动市场中确保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能够获得最为公正的发展机会。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资源整个,在社会资源优化上必须保障农民就要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最大程度保护农民利益。
4.建立农村财务管理体制
要想在农村地区发展经济,科学发展观是基础,要保证城乡统筹方面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多存少取得方针,使农业在发展上有足够的资金给予支持。另外在收入分配上,要针对农村、的发展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倾斜,要将扶贫标准作为首位,在增强财务转接使用上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桌位汉族要发展方面,尤其明确农村地区的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针对农村的义务教育性质,将中央财政和地方性财政建立在事权责任的基础上,并且建立中央财政投入重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有重点的服务项目。
最后要加大政府的支农资金的规模和比例,新增加的财政收入要向农村倾斜,以支持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等公共设施建设;江河湖海的治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抑制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的改善;四是加大农业科技的开发与推广的投入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五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公共福利制度和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体系,以降低自然灾害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影响,使广大农村尽快改变面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其道路并不是完全依照传统的农村——城市的迁移模式,也并不是一定以城市一元取代农村的另一元。现阶段二元化结构作为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难题,必须将城乡共同发展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帮助农村和城市的共同繁荣,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1]王尤贵,李颖,李专.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王国敏.论农业产业组织的创新与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张欣.江漪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社会结构问题[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柳颖.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城乡户籍制度改革[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