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资料、图片、图表、实物……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插图作为一种历史呈现方式和信息来源,在历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有助于更好地传递历史信息
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其他自然学科那样,采用大量试验、演示和解剖等直观手段去解释科学道理,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历史是无法演示也无法重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运用历史插图去说明历史现象、观点和结论。
中学历史新课标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大量融入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幽拘插图,有效地诠释、充实、拓展和深化了教材内容,基本实现了由历史学科体系到历史课程体系,由“教材”到“学材”,由“教本”到“学本”的转变。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共有插图916幅,大致可以分为人物、地图、文物古迹、事件、漫画等多种形式。由此可见,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历史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必须讲解、诠释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般来说,学生对图像信息比对语言文字接受更快,记忆更久。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说:“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实验也证实:人类要表达清楚一个信息,通过语言描述需要28秒钟,通过线条描绘需要15秒钟,通过图像只需要9~12秒钟。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周后,单纯听讲的平均学习保持率只有5%,而通过看图,则可以保持30%。
二、有助于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插图设计一系列自主探究的活动或问题,可以使单调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比如,在讲到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时,为使学生对英美两国政治体制有更深入的理解,可让学生仔细观察英国议会大厦和美国国会的图片,并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再通过图片进行补充讲解。
一是以上两幅图是哪国的何种机构?与政府的关系怎样?(英国议会大厦教材中有,美国国会虽然教材中没有,但学生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应该能够判断出它是美国国会。英国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美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对总统负责,两者之间相互制约。)
二是两国的政治体制是否相同?(不同,英国是君主立宪制,而美国是总统共和制。)
三是两国体制都体现了三权分立,对吗?(不对,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而英国则只体现了分权。)
再如,讲到中国的绘画时,虽然学生都有一些美术知识,但对于中西绘画所体现的中西文化或思维方式的不同,并不能深入了解。为此,可把中西绘画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设计一个探究题。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一幅中国国画和一幅西洋画,让学生观察两幅图,比较它们有何区别?(中国画以线条、笔墨表现景观,西洋画以光影、色彩描述景物;中国画使用散点透视法,西洋画则运用焦点透视法;中国画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西洋画体现了西方求真科学的态度;中国画可以诗书画印结合,西洋画则注重画面的完整统一,画上不题写文字等;故中国画被称为表现的艺术,西洋画被称为再现的艺术。)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不仅对中西绘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从新的角度进一步掌握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其对绘画的影响。
三、有助于积极开拓学生视野
教材中有些插图,对正文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但学生往往不太在意或不作深究。此时,通过对这些插图的开发利用,可以很好地开阔学生眼界。比如,在讲到辛亥革命时,教材中有一则关于孙中山与中山装的阅读材料,但没有说明中山装的含义。为此,教师可进行补充,以加深对孙中山思想的理解。
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早期中山装和现在的中山装的图片放在一起,然后根据图片给学生讲解。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治国理念的一种体现,衣服上下左右4个口袋分别代表了礼、义、廉、耻的中国传统道德礼仪观;前襟的5颗纽扣表示了孙中山先生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五权分立”的立宪理念;袖口的3粒纽扣则体现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中山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02年。据说,当时越南华侨黄隆兴根据孙中山先生要求,设计出了中山装的雏形。1919年,孙中山先生请上海亨利服装店将一套制服改成便装。服装店的设计师融合了中式服装和西装的优点,创制中山装。早期的中山装为孙中山先生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所穿,款式介于中山装和制服之间,前襟有7颗纽扣,左右袖口各有2颗纽扣,与今天的中山装款式有所不同。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在图片的直接冲击下自然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四、有助于深度挖掘隐性知识
在教授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时,教师可利用分散在各册教材中的几幅货币图,设计一系列题目。教师可将秦朝、唐朝和宋朝的货币图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以上几幅图都是何时的货币?第一幅图是秦朝的半两钱。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以前铸造的包括贝币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地方货币,以原秦国的铜铸币,圆形方孔半两圜钱供民间日常交易使用。这样,实现了中国货币种类及其单位的首次统一。这一铸币形式沿用到清末。第二幅图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铸造的开元通宝钱,取“开国奠基”之意(应提醒学生此处“开元”并非是唐玄宗的年号)。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又一划时代意义的铜铸币制度。铜钱以“宝”为名,说明中国金属铸币制度脱离了以重量“半两”、“五铢”(汉朝货币)为名的量名钱体系,发展为更高一级的铸币形式,此后沿袭了1300多年。第三幅图是北宋的纸币。
二是从以上货币的发展历程中看,中国的货币演变有何特点?(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
三是由此看出我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货币制度及货币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水平与牦点。)
通过上题的设计,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关于货币的知识形成了网络体系,并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认识,完善了知识体系。
总之,教师运用历史插图,是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更加愉快主动地去学习;刺激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使其形成鲜明的感性形象,为历史概念的形成、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供感性基础,为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