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博 ,孙琳琳 ,刘华子 ,江 珊 ,罗 英
(1.锦州市中心医院 心内科,辽宁锦州 121000;2.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 110000;3.天津市西青医院 心内科,天津 300380)
近年来,随着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数量不断增多,血栓栓塞并发症逐渐增多,发生率约为0.6%~2%[1]。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预防RFCA栓塞并发症的方法,国内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建议[2]:涉及左心导管及婴幼儿的右心导管操作,常规使用肝素钠。而成人经静脉系统操作的右心腔消融则不需要用肝素钠抗凝。笔者通过研究RFCA治疗的阵发性室上速患者,反应凝血状态的指标D-二聚体 (DD)的变化,探讨RFCA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机制,并观察RFCA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的防治作用。
2010年9月~2013年10月在锦州市中心医院行RFCA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2例,其中房室旁道38例,房室结双径路24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21~73岁,平均37岁。所有患者术前3d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d,至术后3个月;左心导管术前经血管鞘注射肝素钠3000单位,术中每延长1h追加肝素钠1000单位;右心导管者术中不应用肝素;所有患者无血栓及出血性疾病,无肝肾功能不全,无器质性心脏病,无糖尿病,无长期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史。62例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32例术后不应用低分子肝素;B组30例术后6h开始予低分子肝素钠,1次/12h,连用 5d。 A 组再分亚组:(1)按左、右心导管操作分为两亚组;(2)按吸烟、非吸烟分为两亚组。
每例患者于术前(T0),电生理检查(EPS)后(T1),射频放电后即刻(T2),术后 24h(T3),术后3d(T4),术后 7d(T5)6 个时间段采静脉血做血浆D-二聚体(DD)检测。术前、术后抽取肘静脉血,术中抽取股静脉血,每管 2ml,3000rpm离心10min,收集上层血浆,-7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DD试剂盒购自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各时间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RFCA的程序变量与DD值采用多元相关分析。
表1示,2组患者的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均 P>0.05)。
2组患者的DD值自EPS至术后3d逐渐升高,术后7d下降至术前水平。术后24h、3d,B组均显著低于 A 组(P<0.05)。
将A组按左右心导管操作分为2组,表3示,2个亚组各时间段DD值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按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与非吸烟组,表4示,2个亚组术后3d吸烟组DD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5);其余各时间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情况
表 2 2 组患者 DD 动态改变(x-±s,ng/ml)
表3 A组左右心导管亚组DD动态变化(x-±s,ng/ml)
表4 A组吸烟-非吸烟亚组DD动态变化(x-±s,ng/ml)
D-二聚体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3],D-二聚体水平增高,反映凝血酶生成增多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本研究发现在电生理检查标测及RFCA放电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增高,术后3d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至术后7d恢复术前水平。RFCA引起凝血及纤溶系统激活的可能机制:(1)穿刺和消融造成心脏和血管内膜损伤致胶原纤维暴露;(2)电生理检查术诱发心动过速时机体应激可激活儿茶酚胺,导致血栓凝血恶烷A2生成增加[4];(3)RFCA放电过程中局部损伤及炎症引起儿茶酚胺等活性物质释放,激活血小板,触发凝血系统等[5];(4)术中导管留置,术后穿刺部位不光滑,压迫止血过重,卧床时间长,使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5)禁食、紧张而致血液浓缩,黏度增高。
血栓形成既可发生在低血流量和低压力的静脉系统,又可发生在高流量、高压力的动脉系统。前者血栓成分中纤维蛋白较丰富,后者血栓成分中则以血小板为主[6]。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两亚组中RFCA术后右心导管组与左心导管组各时间段DD值无差异。提示RFCA患者只经右心导管手术也会引起血浆DD增高,其升高程度与左心导管无差异,右心操作同样易致血栓形成,因此无论左、右心导管操作术后同样需要抗凝治疗。A组亚组中吸烟组术后3d DD增高明显高于非吸烟组,提示特别对于吸烟等血栓高危患者,术前应用阿司匹林预处理,术中应用肝素,术后在消融热损伤组织完全修复前,继续抗凝治疗,更加有益。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后,DD值较非用药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术后应用肝素可影响凝血及纤溶系统,降低血栓发生率。有研究表明术中应用肝素钠不足以对RFCA术所致的血凝状态改变产生保护作用,适当的抗凝及抗血小板可以减少RFCA术后潜在的血栓危险[7],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为减少RFCA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可对经左、右心导管操作的患者均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且对吸烟、糖尿病等血栓高危患者术后抗凝尤为重要。鉴于本研究样本量偏少,以上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1]Wazni OM,Rossillo A,Marrouche NF,et al.Embolic events and char formation during pulmonary ve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fibrillation:impact of different anticoagulationg regimens and importances of intracardiac echo imaging[J].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05,16(6):576-581.
[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导管消融学组,《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指南(修订版)[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2,16:81-95.
[3]Dougu N,Takashima S,Sasahara E,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using an algorithm combin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D-dimer level[J].Eur J Neurol,2008,15:295.
[4]Dorbala S,Cohen AJ,Hutchinson LA,et al.Doe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duce a prethromboticstate?Analysis of coagulation system activation and comparison to electrophysiologic study[]J.J Cardiovasc Eleetrophysiol,1998,11:1152.
[5]Michelucci A,Antonucci E,Conti AA,et al.Electrophysioligic procedures and activation of the hemostatic system[J].Am Heart J,1999,138:128-132.
[6]金惠铭,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1.
[7]吴再涛,李玲,单其俊.射频消融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肝素的干预作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