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案例讲清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问题

2014-08-21 16:58魏明洁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信仰公民

魏明洁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是集理论学习、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政治观点教育和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引导。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本课程的任务、功能和视角,并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做到真正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生活内容,切实把它作为教育的起点和教育背景。

政治生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把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提炼、整合为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代国际社会四大主题。这四大主题教师自然会精心组织教学,有效设计习题,耐心辅导答疑,这里无需再作赘述。笔者现根据本校学生生活实际去谈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主题中的我国宗教政策,就如何讲清楚宗教信仰自由问题所进行的教学实践作简单介绍,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世界三大宗教在我国并行流传,除此外还有中国本土的道教,少数民族还有种类众多的地方性、民族性宗教,少数民族信仰宗教的人口比重大,宗教情感与民族感情联系密切,而且与国外宗教有联系和交往。所以,实行正确的宗教政策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意义重大。

联系我校实际,这里是一所面向全省甚至全国招生的学校,还经常有外国留学生,国际交流频繁。我校学生来源地特别广、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和民族种类复杂多样,这其中有不少是少数民族学生,也不排除有宗教背景家庭的学生。再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将来他们会在世界各地工作、生活,接触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不可避免。所以,在中学阶段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培养对他人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尊重意识,对于将来他们今后的幸福生活、工作很有必要。

对本框题的教学,笔者采取过多种方法,相比之下,设计好案例、巧妙设定情境,效果会更好。

案例一:我校初三年级有个女生,她在胸前挂了一只硕大的十字架项链,还在同学面前招摇过市。班主任要求她取下不当的饰物,她不但不听,反而理直气壮地反驳说这是她的一个亲戚送的,如何如何珍贵,班主任干涉了她的信仰自由等等。班主任在全面了解情况之后,对她进行了教育。你同意该班主任的做法,还是同意该女生的观点?

学生讨论后明显分成两派意见(简称甲方、乙方)。

甲方: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我国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都是由公民本人自由选择的,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不得强行干涉。所以,该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他干涉了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

乙方:中学生来学校是为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该女生在胸前戴十字架项链,还在同学面前招摇过市,既不符合中学生的着装礼仪,更不符合学校的有关校纪校规要求。班主任的要求合情合理,而且这么做,是为了帮助该生健康成长,应该支持。

在教师指导下,再研读课本内容并思考,最后学生达成如下共识。

1.甲方认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保护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权益和正常宗教活动,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这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全体人民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必须宣传无神论思想,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妨碍社会公共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得利用宗教妨碍义务教育活动的实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在非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有神论思想宣传。所以,班主任要求该生在校不去做有关有神论思想的宣传和表达,是有政策依据的。

2.乙方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也能理解和支持班主任和学校的良苦用心,但没能用相关法律和政策去解释,显得理不足,气不壮。乙方把最具有说服力的宗教政策忽略了,没有达到本课的学习要求。

这时候,又有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那些穿着、佩戴带有宗教色彩的服饰、饰物的人,这些人是不是都在进行有神论思想宣传,都要禁止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生话音一落,大家议论纷纷。

教师乘势引导: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很好,说明他很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宗教产生后,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且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处理好宗教问题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在一些少数民族中,宗教意识和有关宗教礼仪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有宗教色彩的传统节日、饮食习惯、丧葬仪式、生活服饰等已变成民族的风俗习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那些穿着、佩戴带有宗教色彩服饰的人,但不能简单把他们的行为和宗教信仰画等号,更不能认为他们在进行宗教宣传,不仅不应该禁止,相反我们要从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去尊重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案例一中的女生没有宗教的家庭生活背景,她的行为很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是借宗教信仰自由之名,想拒绝班主任的教育。

案例二:某厂青年工人小张,周末到教堂参加有关宗教活动。上班后,在同事间传播宗教相关内容。他的这一系列行为,遭到了同事们的批评、指责。同事们的批评、指责对不对?

有了上题的基础,很多学生都能认识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在非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有神论思想宣传,所以认为小张同事们的批评指责正确,但也有学生认为小张周末到教堂参加有关宗教活动也没什么错。

针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又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引导他们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最后达成共识。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不信仰宗教公民”。小张周末到教堂参加有关宗教活动,是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如果同事们批评、指责小张信仰宗教,参加有关宗教活动,那么,这种批评、指责是不对的。所以他的同事的批评、指责要符合相关法律、政策。

2.根据我国的宗教政策规定,对全体人民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必须宣传无神论思想,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妨碍社会公共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在非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有神论思想宣传。因此同事们批评、指责小张上班后,在同事间传播宗教相关内容那是正确的。

案例三:“共产党员不准信仰宗教。”这是不是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干涉?

此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议论纷纷,相互争执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把共产党的性质等知识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立起正确的联系,从而形成以下认识。

1.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既包括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又包括保障人们不信教的自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在入党时已作出了自己不信教的自由选择,这是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

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共产党员,只能是无神论者。共产党为了保证自己的性质,规定了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这里不存在干涉公民不信教的自由,只是要求信教的人不能入党罢了。说完这些,学生豁然开朗。

本节课经过了设疑、讨论、评点、释疑、总结等环节,课后,学生感到受益匪浅。设计的这三个问题情境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层层推进,紧紧把握了本课的重难点问题,而且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在设计案例时,既服务于教学内容需要,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未来成长。最后笔者由衷地总结一句:利用案例可以很好地讲清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问题。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信仰公民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信仰
漫画
古代埃及墓室壁画“彼岸时间观”图像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德育方式解析
“信仰的力量”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