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现代诗歌阅读与赏析

2014-08-21 12:39陈潮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赏析意象

陈潮

诗歌艺术能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和意境,体验美的情怀。诗歌教学的最高境界则是这种艺术在课堂中的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诗歌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并帮助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提高文学修养。阅读、赏析、评价诗歌,是评判高中生阅读欣赏能力、语文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并观照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笔者尝试对现代诗歌教学的价值、主要内容以及诗歌阅读与赏析的过程方法进行阐述。

一、新课标理念下的现代诗歌教学

诗歌教学的价值因时而异。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诗歌教学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持“社会本位”观,将诗歌教学作为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实现治国安邦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时期,站在“民族本位”立场的有识之士推行校园诗歌教学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金华英,2005年)。根据新课程提出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因此,诗歌教学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诗性智慧和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2002年以来,现代诗歌成为轮考点,重点考查古典诗词,题型也由客观题变成主观题。因此,现代诗歌的阅读和赏析常常为师生所忽视,而将精力放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上。如果是因为不考试而放弃或忽略对现代诗歌的学习,这显然是一种短见,一种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行为,是同“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课程目的背道而驰的。学生还处在如诗的年龄阶段,他们的青春年华应该是充满诗意的。所以阅读赏析和创作现代诗歌,是高中生应掌握的一项技能。

二、现代诗歌的阅读与赏析策略

(一)体会情感(主题)

现代诗歌体现的情感是真挚而独特的。与古典诗词相比,其情感虽然要直白得多,但又时常带有隐性色彩,有时也颇为含蓄,甚至有人如此评价现代诗(特别是朦胧诗):“读不懂的诗才是好诗。”这诚然是对现代诗歌的一种误判。“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直白或含蓄都是诗歌表情达意的手段,只是方式不同罢了。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恬然,或抑郁……这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那么,该如何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成了鉴赏现代诗歌的关键。

首先,读懂一首诗要知人论世,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现代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如闻一多的《死水》,写于1925年,那是闻一多留美归来的第二年。留美期间,诗人饱受民族歧视之苦,倍感离群孤雁的寂寞和酸楚,思乡思国之情油然而生,回国之后见到的却是军阀统治下的破碎山河和哀鸿遍野的苍凉现实,于是他大呼:“啊,这不是我的中华……”爱之深,责之切,作者正是在这种矛盾悲愤的心情下写出《死水》这名篇的。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首诗的内容和感情大有帮助。当然,对有些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得不那么细致到位,也不会影响对其内容的理解,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其次,现代诗歌常借助诗中一系列物象的组合来凸显情感主题。因此,必须抓住诗中偶尔显现的表达文字这一蛛丝马迹,注重对诗中物象(景物)的分析理解,进而品味诗歌的独特意境,方可求证和准确判断诗的情感和主题,否则只会导致理解的片面化。(对于这一点,接下来我们会在“诗歌的意象”中再做探讨。)

此外,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托物言志。一些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也正是这一点,成了很多人“读不懂”的障碍。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联系时代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对形象把握的实指性。譬如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狭窄寂寥的雨巷,孤独着、彷徨着、徘徊着的“我”,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分别比喻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又幽深的美感。假如我们没有深挖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而只取其实指性的话,就会很容易走向读诗的误区。

(二)把握意象

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一样,也经常借助自然景物来传情达意。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当自然界中的万物(包括人文景象)被诗人运用,赋予其特定意义而变成诗歌传情达意的载体时,物象便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这便构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诗的“意象”。“鸡声茅店夜,人迹板桥霜”,寥寥数字,离开物象,一切都变得无从下手。

余光中的《乡愁》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就别具匠心。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在意象的组合上,《乡愁》中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选取是简单却有张力的,层层递进,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不分析意象,哪来如此丰富深刻的内涵,丢开意象分析,此诗便失去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三)品味语言,剖析思维及表达特征

诗歌篇幅短小的特点决定诗的语言必须简洁,只言片语便要表达丰富的内涵,也正是这一因素造就诗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让诗的联想与想象超乎常理。阅读赏析现代诗歌,紧要之处是与诗人的思维合拍。如果缺乏对诗人这一特定思维方式的了解,或者是缺乏读诗应有的联想想象能力,那就无法理解作者的思路,这就好比诗人是腾云驾雾御风疾驰,而你老态龙钟步履蹒跚。要进行心灵的对话,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又何其难啊!因此,在低年级和平日进行大量的现代诗歌阅读(严格来说是朗读),有意识地进行长期的联想与想象思维能力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特别是诗歌的阅读赏析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再说现代诗歌的表达特征,这里之所以用表达特征而不用修辞手法,是因为诗歌常用的语言表达形式,既有修辞问题,也有表达手法问题,在此姑且称它为表达惯例。在修辞上较常见的有比喻(尤其是暗喻、借喻)、双关、拟人、对比等。而在表达手法上,则多用象征。现代诗歌的含蓄性,最主要的还是由其表达特征决定。因而在赏析现代诗歌时,切忌丢开表达特征而单一地就事论事,离开表达特征,只能望文生义。

三、阅读赏析诗歌的过程与方法

在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懂得阅读赏析、评价现代诗歌的原则性规律后,也应了解操作的过程和具体方法。

赏析的过程大抵分为读—画—思—评四个步骤。

读:也就是诵读,诵读是对诗歌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最有效的手段。读是读节奏,酿语感,悟感情。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死水》《再别康桥》《雨巷》《乡愁》等都是适合朗读的经典名篇。

画:就是画出诗中的名词即诗的物象,诗中的“情感暗示词或动作倾向词”,由此寻求诗的主题。例如在讲授《再别康桥》时,我发现班上一个平时喜欢读诗,偶尔也写几首小诗的学生在“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一句中,他用红笔把“金柳”“新娘”“艳影”和“荡漾”圈点了起来,于是我知道,至少诗的这一节,他读懂了。

思:诗的写作时代背景,诗的物象与意境,作者的情感,诗的主题、修辞手法、表现方式、语言特点,都是思考点。而思考点的激发,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例如抓诗眼,想要彻底了解一首诗的意境、诗情,最好的方法是紧扣诗眼。抓诗眼首先从诗的题目入手,通常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解析诗题,对理解诗意,完成教学目标是相当有益的,还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评:就是赏析评价。运用恰当的语言,结合诗中的语词,从作品形象、主题、作者情感、语言形式特点诸方面分析其长处及不足,可取单一内容,也可面面俱到综合评述。

四、结语

现代诗歌的阅读欣赏和评价过程,是一个融合形象、抽象思维活动的综合过程。学生只有在平日多读多背,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读多了,读懂了,品味多了,而后掌握赏析的一般原则,才能较为全面地分析评价一首诗。懂得了诗“道”,有了深厚的文学功底,解读诗的“术”只能算是“雕虫小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金华英. 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教学[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3]李文星,张凌.诗歌教学探索[J]. 现代语文,2006(1):66-67.

[4]范欣欣. 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1):78-79.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赏析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从现代诗歌的核心要素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和谐课堂魅力语文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