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连
摘 要: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而采用的施教方法和受教方法的总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做好德育工作不仅是教育工作者,更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分析了初中生的心理状态和目前德育现状,研究了如何做好德育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德育;现状;高尚情操;栋梁;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由儿童成长为少年的关键阶段,也是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初中德育至关重要。初中生的年龄一般都处于12到16岁之间,正值青春期,在心理学上,这个阶段的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强,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这个阶段的心理可塑性也是很强的,这时的德育关乎青少年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人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思想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充分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就体现在其道德水平的高低上。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全社会都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然而初中德育不像小学德育,因为它针对的对象开始有相对独立的思想,更善于思考,也更善变,更难以捉摸,从而更容易走向极端,因此初中德育的任务相当繁重。在传统的德育中,学校往往只注重少数人才能达到的精神境界的教育,忽视了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教育,因此,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德育的方向。
一、目前初中德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初中德育形式化现象严重
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升学压力也越来越大,考试俨然已经成为洪水猛兽,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家长更是只看分数,学校只看升学率,忽略孩子的心理成长。承担着德育工作的思想品德课也是一味地划重点背要点、来应付考试,忽略了真正的教育意义,德育也就成为一种形式,一具空壳。
2.缺少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有效配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家长是孩子道德素质形成以及价值取向的直接引导者,然而很多家长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责任,而一味地娇惯孩子,没有使孩子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识。有的孩子更是“多重身份”,在老师面前是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的好学生,回到家在家长面前就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千金,在社会上就变成了“出口成脏”的低素质人,没有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3.德育过于注重理论化,忽视了实际生活
开展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素质道德情操,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很难自己分辨对错,这就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态度。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这种引导仅仅是停留在了理论指导上,开设的相关课程也是理论性的课程,枯燥地向学生灌输思想品德教育,无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缺乏实践。理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那些知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中往往会产生厌烦倾向,而仅凭一本教科书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即使有的学校组织一些共青团活动,也很少有学生是自愿参加的,都是学校领导的活动,而学生只是凑人数的陪衬。这是因为学校没有真正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也没有有效的考核机制,德育课形同虚设,毫无意义。
4.德育方向存在偏颇
很多老师在德育教学中喜欢使用一些名人事例,如,比尔·盖茨等,这些人的生活环境和我们不同,他们的精神也不是常人能够达到的精神高度。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是有一定的激励鼓舞作用,但是离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现实目标比较远。德育教育包括:(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8)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所以,笔者认为初中的德育应该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开始,从日常生活开始,让他们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开始。
二、初中德育工作的途径及创新探究
1.以基本道德规范为主线
笔者认为,初中德育应该从基本道德规范开始开展,学会怎么做人。我们可以从《弟子规》中“孝、信、亲仁”三个方面对初中生进行德育,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培养初中生孝顺、诚信、仁德的美好品质。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人的手心里长大,习惯了被爱,而不知道怎么去关爱别人,孝道的慢慢丢失,让他们形成了自私的个性。子女的孝,应该是做错事时虚心接受父母的责备,平时做事稳妥不让父母担心,不忘记子女的本分乱耍性子让父母伤心,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恪尽孝道。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父母的辛劳,从而知恩感恩地去爱父母。
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随着现代社会的诱惑增多,诚信缺失越来越严重,社会诚信度岌岌可危。因此,在初中的德育中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教育学生在平时日常学习生活中对于是非言论要有自己的判断,不随意发表意见,不乱传播言论。看到别人的好的品质,要自我反省,知错能改才是勇敢者的行为,以形成诚实有信、知错能改、见贤思齐的优良品格。
2.以情感人,注重情感教育
德育不是一味地说教,灌输式的教育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真正投入情感,关注、关爱、关心学生,用愛来融化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防线,在情感上老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进行德育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形成及其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老师让学生沉浸在一种民主的教育环境中,充分地尊重他们的自尊、自爱和自重,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来建立学生的道德体系,最终让学生成为自立自强的社会主义好青年。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学会赏识自己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还要引导学生自我赏识和赏识别人。懂得自我欣赏才能建立自信,懂得赏识别人才会谦虚进步。批评教育是很多老师和家长采取的惯有教育方法,但是一味的批评不表扬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低迷不振。老师应该对学生实行“低标准,严要求”,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及时进行表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鼓舞,对于学生的错误,应该建立在不侮辱、不体罚的基础上。
3.利用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使用,加强网络对学生的引导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其直观形象等特点,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一些思想性好、适应性广且具有极强趣味性的德育课件或视频,通过这些课件和视频,让学生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成为道德思想学习的主体。当然,网络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很多学生缺乏自制力,对网络产生过分的依赖感,产生网络沉迷的现象,从而影响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性格孤僻,人际交往能力低下。在互联网庞大的信息交织中,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上网,首先教师自身要对网络有充分的理解和研究,认识到网络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和影响。要具备良好的认识和洞察力,保证与学生沟通顺畅,减少网络负面影响,让学生真正在网络背景下满足自身的需求,让学生的思想道德不断的健康提高。
4.在初中德育中融入实践教育
理论教育对于初中生来说既单调又乏味,不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都是空谈,所以,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还是道德习惯的培养都需要实践教学。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优良品德的道德习惯养成更是如此,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来慢慢培养。因此,在德育教学中应该充分结合初中生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活泼好动、积极好学的天性来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趣味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去探讨和体会道德规范的价值理念,最终形成良好的價值观和道德品质。
德育是各项教育工作的基础,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初中阶段既是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也是接受正确道德指引的关键阶段。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发展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与价值取向,就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无论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还是社会公民都要注重德育,积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德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使他们在优秀道德的熏陶下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有效地将德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结合,然后不断完善自我,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邱凤英.初中德育教育初探[J].知识经济,2013(02).
[2]袁碧.初中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参花,2013(06).
[3]韩大林.《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蕴[J].山西师大学报,2012(39).
[4]万鹏程.陶行知教育思想读本[J].德育教育理论研究,2011(01).
[5]曾秋燕.初中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6).
[6]邱美丽.初中德育教育生活化浅议[J].才智,2013(19).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大朗中学)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