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为”与“难得糊涂”

2014-08-20 11:50海纳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4年8期
关键词:售粮别太为官不为

海纳

我经常想,当初的郑板桥好不容易做到县里的“一把手”,为什么要辞职?

郑板桥40岁才中举,算是考了个“公务员”身份;44岁中进士,虽然得了个“处级待遇”,但等了几年也没有安排实职。为此,他多次到京城活动,直到50岁时才被安排到范县任县令;四年后调到潍县,虽仍为县令,但潍县是个繁华之地,油水还是不少的。

和当时许多地方的“一把手”类似,郑板桥的待遇是不会低的。可令人纳闷的是,郑板桥说不干就不干了。有人说他辞职是因为仕途不顺——任潍县知县时遭遇饥荒,他逼迫富豪人家平价售粮,结果遭人诬告,以“赈灾不当”的理由被上级严惩。郑板桥愤愤不平,毅然辞官返里。

郑板桥有句名言:“难得糊涂。”那么,他到底是“糊涂”还是“不糊涂”?说他“糊涂”,是因为他明明知道官场一塌糊涂,却还要削尖脑袋往里钻;说他“不糊涂”,是因为他终于明白,“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入糊涂更难”。

有人说,几千年的封建官场验证了一个经验:想在官场站稳脚跟并平步青云,一个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变糊涂。

对上边的权力要糊涂。无论上边说什么、做什么,哪怕是乱弹琴、瞎指挥,也要说“英明”。对于贪腐之人升了官,也不要生气,更不要去揭人家的老底、买官的黑幕。

对下边的问题要糊涂。见了谁都说好,干什么都说对。下边请示什么问题,说得过去的能同意都同意;有人利用权力吃拿卡要,也最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百姓的诉求要糊涂。如果碰上老百姓上访,对有理没理的事儿别太较真,别太心软,只要不危及官位,他爱哪儿告哪儿告去。

我很怀疑有些人故意曲解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本意。因为郑板桥当县令的时候写了这样一首诗,很能表达他的人品和志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之所以敢于愤然辞官,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本事——可以卖画为生。

如今有些官员以“难得糊涂”为座右铭,整天无所事事、尸位素餐,让广大群众愤懑,给党和政府的形象抹黑。我想,这也正是当下中央强力整治“四风”的一个原因吧。

对于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和言志诗,我想,官员们更应该以后者为座右铭。endprint

猜你喜欢
售粮别太为官不为
我国中央储备粮实现“两个98%”
内蒙古:多管齐下 确保农民售粮顺畅
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
外国如何治理“为官不为”
着力整治“为官不为”,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忘名之交
几米漫画集
以“双满意”为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