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这个例子应为我所用

2014-08-20 14:43吴建方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呼兰河例子萧红

吴建方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老先生的这句话时时警醒着教育工作者应用一种辩证科学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自己手里所使用的教材。然而对于一线教师,这句话虽好理解却很难实施。

教师的思想和手脚若被教材束缚,教师的教学工作若为教材所累,则很难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赋予我们的教学使命。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被赋予了自主整合、开发教材的权利。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对教学目标、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做出准确的定位,又应结合教师实际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开发,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增减、调整、重组或重新选定,真正实现教师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开放的发展的能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宽阔平台。

如何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对教材进行理性取舍,科学开发,让教材效益得到最大化,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我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补充例子,拓展阅读材料

编入教材的课文,有相当一部分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如《林冲棒打洪教头》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哪咤闹海》则根据《封神演义》改编,《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写的,《船长》则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文章……在学习了这些文章之后,足以唤起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浓厚兴趣,教师如果能趁势引导,加以推荐,给足阅读时间,并且开展相应读书汇报活动,则能及时拓展阅读范围,巩固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堂上我带领孩子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切感受祖父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学习,了解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进而引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在学完《我和祖父的园子》后,我还特意向学生推荐并且一起赏析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火烧云》(这是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入选小语教材的又一篇文章)。在阅读中我们细细品味着,欣赏了乡村傍晚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感受着大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变幻无穷,体会着作者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富有魅力的语言。通过连续两篇文章的学习,孩子们的心彻底被萧红的《呼兰河传》占据了。不消两日,午间阅读时间每个孩子手里都捧起了《呼兰河传》,连下课、连吃饭的时候,一些孩子手里还捧着《呼兰河传》。

在学生的读后感中有这样写的:“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越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心里苦苦的,让我忍不住想要流泪。” 还有这样写的:“读这本书时,愉悦陪着沉痛,随着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看到了旧社会的腐败。”……

还有一些教材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知名作家或者作品,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五年级下册的《海伦.凯勒》,还有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小草和大树》《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所有这些教材的编排其实都为孩子们进行阅读拓展安排了导读,提供了范围,教师们应当顺水推舟,就势引领孩子进行广泛的阅读涉猎。

二、对比例子,感知母语魅力

在现用的教材中有一部分是编者根据古文直接改编而来的,改编过来的文章通俗易懂,更加符合孩子们的阅读心理。然而也不乏改变了原意,删减了精彩之处。如果教师能将原文呈现,引领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则将有利于学生怀揣一颗好奇之心,带着一双辩证之眼,审视文本,获得收益。

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遇到此类文章,我总愿意摘取原著中的相应片段,带领学生比照阅读。

三、整合例子,彰显对比效益

语文教材一般以单元组合,每单元都安排3至5篇文章不等。同一单元中的几篇文章总有相似之处,或者主题相近,或者文体相似,编者这样安排教材,既有利于教师统筹兼顾,整合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前后对比,强化训练。因此,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1、交流相似之处;2、质疑课题篡改;3、释疑段意归纳;4、假设篡改课题。

适宜整合教学的课文很多,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整合对比中知道同是爱国诗,一首表达的是不见九州同的“悲”,一首是收河南河北的“喜欲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具有这样的意识:能够统观整组乃至整册课文,了解各篇教材的相似相通之处,这样就能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异同之处,而后进行统筹整合,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学习,放大训练效果。

四、置换例子,凸显训练成效

语文教学改革至今,“唯书而教”、“亦步亦趋”似乎不应固化为是教师们的教学行为,教师对教材应该有辩证的看待和独特的理解,应该有自主的处理方式。对于部分不符合学生心理需求,不能激发学生兴致的教材,对于部分虽用之却十分低效的教材……教师都应当大胆地取舍,换来实实在在的训练成效。

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1》设立一个节日的要求:我认为这个《习作1》“设立节日”可以用来作为口语交际的话题:1、平时都有哪些节日?你们是怎样度过的? 2、假如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你会设立一个什么节日呢?可以讲讲设立这个节日的原因,还可以谈谈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个有意义的节日。

总之,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方向、参照物,作为教师要在透彻地分析把握教材和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胸怀全局,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地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重组、置换、超越教材,不唯书而教,充分发挥教材的有效性,把教材教活,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让教材发挥更大的效用,从而体现新课程下的教材观,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有更多的精彩!

【作者单位:丹阳市实验小学 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呼兰河例子萧红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初中英语课堂妙用“举例子”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概念整合视阈下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解读——以萧红《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