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关联词“再说”和“还有”的多角度比较研究

2014-08-20 11:56:22梁炳磊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关联词语气句法

梁炳磊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 %450000)

在汉语中,关联词语“再说”与“还有”都表示递进,是进一步的补充说明,意义相近,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以相互替换,比如:“他发现古代医书上的记载,有不少错误;再说/还有,经过那么多年代,人们也陆续发现了许多古代书上没有记载过的药。”但二者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差别,有些情况也不能相互替换。下面,本文将详细论述“再说”与“还有”的差别。

一、句法特征

“再说”和“还有”在功能上都是一个表递进的关联词,在词典中的“再说”的解释是“表示在已经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补充一层理由”。而“还有”则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通过分析大量语料之后,对二者的句法分布作如下归纳。

1.再说。

在句子中,“再说”与副词“还”常常一起使用,语气往往比较强烈,这里“再说”不能用语气相对较弱的“还有”替换。而且副词“还”后常常跟“要、得”,表示除了前面提到的事情,还需要完成的事。例如:

(1)我不是很饿,再说,我还得减肥,所以晚饭我就不吃了。

(2)下了班我要接孩子,再说,我还要去市场买菜做饭,哪有时间陪你出去瞎逛?

(3)我们来这儿是学习的,再说,大家还等着我们的好消息,我们不该放纵自己!

在查到的大量例子中,笔者发现:相比之下,“再说”与语气词更兼容,有舒缓语气的功用,而“还有”则不行。这可能跟“说”这个词本身的动词意义有关。

(4)再说了,将来未必一贫如洗吗!

(5)中国的腕儿在美国当小市民不寒碜,再说了,您在中国还有什么事业?

(6)再说啦,我毕竟只有二十一岁,路还长着呢!

“再说”可以和副词“又”同时出现,而“还有”则不行。但是如果把“还有”例句中的“又”去掉或者换成“也”,那么句子依然通顺。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7)谁知,陈俊生是个办事一丝不苟的人,再说,这事又有那么多的中央领导批了字,盯着这事不放。

?谁知,陈俊生是个办事一丝不苟的人,还有,这事又有那么多的中央领导批了字,盯着这事不放。

谁知,陈俊生是个办事一丝不苟的人,还有,这事有那么多的中央领导批了字,盯着这事不放。

(8)我心里着急,但第一次见面,打断他们的话又不礼貌,再说,他们介绍的情况对我又很有价值。

我心里着急,但第一次见面,打断他们的话不礼貌,还有,他们介绍的情况对我又很有价值。

我心里着急,但第一次见面,打断他们的话不礼貌,还有,他们介绍的情况对我也很有价值。

“也”和“又”都表示累加,那为什么“还有”只能与“也”而不能与“又”连用呢?事实上,“又”表示的是在甲事物之外又有乙事物或者更多的事物,一般强调“又”之后的成分,语气比较强;“也”表示的是平行的几个事物,是一种“类同性递进”,评价性一般都较为婉转。“再说”是前面的理由已经充分,现在进一步说明一个理由,用来反证或加强;“还有”仅表示顺序,语气较弱。一般来说,对于语气弱的连词,其后的成分往往不能是突出强调的。由此可见,语气弱的“还有”与表示强调的“又”不能互相兼容,也就是说,当句子中出现“又”的时候只能用“再说”。

前面我们提到“也”与“再说”和“还有”都可以连用,那二者之间有没有区别呢?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9)外国劳工的收入可观,再说也不敢偷东西,因为一旦被抓住,就要被遣送回国。

(10)输了比赛我们都很难过,再说也不是小明一个人的错,大家就不要责怪他了。

“再说”与“也”连用的时候,常常连接两个可以相互独立的句子,但放在一起是为了共同说明一件事情。“再说”后面的部分往往会承前省略了主语,如例句中的“外国劳工”“输了比赛”,当然也可以补充完整而不影响整个句子的理解。这里,“再说”一般不可以省略,并且要与“也”紧密相连。

2.还有。

“还有”与“也”连用时与“再说”不同。 “还有”前后的成分表达的是不同方面的意思,后面的部分一般也不能省略,是一种附加性的说明。此外,“还有”可以看作是一个插入成分,可有可无。而且,“还有”与“也”之间必须用逗号隔开。如:

(11)这样一来,便可以扩大管理者的生存时间,开发管理者的时间,还有,也将使先见之明和对未来的时间感觉更加敏锐。

(12)一个人要学会关心他人,这样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还有,也能提高自己的修养。

此外,“还有”与“就是说呀”连用,形成一个习惯性搭配,用来引起下面的话题,并提醒对方注意。这里不能与“再说”互换。

(13)年龄不能太小,还有就是说呀,必须是应届生。

(14)当干部的一定要以身作则,还有就是说呀,要懂得关心他人,擅长处理……

二、语义异同

1.暗示真意。

“再说”在连接句子时常常包括了暗含在说话人话语中的真实意思,即所谓的言外之意。我们比较下面几个句子:

(15)还有,你是否有必要详细阅读每份报告呢?

?再说,你是否有必要详细阅读每份报告呢?

再说,你有必要详细阅读每份报告吗?

在例(15)第二、三句中,我们使用更多的是第三句。显然,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疑问句了,说话人的意思是“根本没有必要详细阅读每份报告”。而其中的第一个句子,则只是一个普通的疑问句,没有什么其他意思。

(16)那天我没去开会我不知道呀,再说,你也没跟我说。

(17)那天我没去开会我不知道呀,还有,你也没跟我说。

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选择第一个句子。因为它含有了“抱怨、责怪对方”的意思,语气较重。即“我不知道这件事很正常,因为我没去开会,而且就算要责怪的话,也得怨你,因为你没有跟我说”。而“还有”就不具备这样的作用。相对于“再说”,“还有”的语气弱化。

2.提醒与强调。

(18)?再说,在你点完菜后,你必须找一个地方坐下,人太挤了。

(19)还有,在你点完菜后,你必须找一个地方坐下,人太挤了。

例(18)显然是讲不通的,刚才我们提到了“还有”的语气弱化,那么它也因此具有了善意的“提醒”的功能。这里,“还有”是一种较弱的语气,用来告诉对方注意的事项。既然“还有”的语气弱化,那么相比之下“再说”的语气就更强烈,比较下面两组句子:

(20)副团长生气地对龚云华说:“这又不是什么违反原则的事儿,再说,你龚云华还是我选的呢,该讲点感情吧。”

?副团长生气地对龚云华说:“这又不是什么违反原则的事儿,还有,你龚云华还是我选的呢,该讲点感情吧。”

(21)人家写的东西怎么可能借给你,再说,我不认识他,我怎么帮你借?

?人家写的东西怎么可能借给你,还有,我不认识他,我怎么帮你借?

这两组句子中,前者均好于后者,语气表达上也更到位。例(20)中,说话人强调“你龚云华是我选的”,正是基于此,所以才更应该“讲点感情”;例(21)也是这个道理,“本来别人写的东西都不可能借给你,更何况我根本不认识他”。此外,例(21)中出现了“还”这样语气强烈的词语,不管从句法上还是语义上来说,都应该用“再说”。由此可见,在实际表达中为了准确地传达说话人的意愿,究竟是选择“再说”还是“还有”,我们还应该慎重考虑。

3.指示因果。

(22)张明争辩道:“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再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长,偶尔有几个不合格的也没什么稀奇。”

?张明争辩道:“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还有,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长,偶尔有几个不合格的也没什么稀奇。”

(23)上技校也没什么不好,再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不是每个人都必须上大学的!

?上技校也没什么不好,还有,“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不是每个人都必须上大学的!

对比这两组句子,“再说”用在这儿更合适。分析前后的连接成分,我们很容易发现:它们彼此构成了因果关系。因为“手指头还不一样长”,所以“偶有几个不合格的”实属正常,而也是因为此“这”才“没什么大不了的”;同样,正是由于“行行出状元”,所以不必要“每个人都上大学”,从而得出最终结论即“上技校也没什么不好”。

4.转换话题。

(24)再说,孤僻也会导致交往障碍。

(25)还有,孤僻也会导致交往障碍。

从表面上来看,这两个句子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如果我们把前面的部分补充完整,其区别就很容易发现。

(26)孤僻影响人的生活,让人变得狭隘,再说,孤僻也会导致交往障碍。

(27)孤僻影响人的生活,让人变得狭隘,还有,孤僻也会导致交往障碍。

自闭会导致交往障碍,还有,孤僻也会导致交往障碍。

“还有”可以引出新的话题,如例(27)中的第二个句子,话题已经有“自闭”转向了“孤僻”,这时如果替换成“再说”句子就不通顺。也就是说“再说”连接的两个部分必须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还有”则不然。它除了表示进一步的补充说明还可以用来引起新的话题。

事实上,“再说”“还有”在连接句子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再说”后面的部分往往是对前面部分得出的结论的加强或反证,即使不出现也不影响结论;而“还有”则不同,它列举的各个项目往往有顺序性,其后的一般是排位较靠后的,不是最主要的,但又不可缺少,只是作为一个附加性的说明。

(28)我性子偏急,容不得坏人;再说年纪大了,也担当不了这样的重任。

(29)我性子偏急,容不得坏人;还有年纪大了,也担当不了这样的重任。

例(28)中,“性子偏急”同“年纪大了”一样都成为“担当不了重任”的原因,地位平等,举出“年纪大了”是为了更强调结果——“担当不了重任”。如果用“还有”,则“年纪大了”就成为一个附带的原因,重要性减弱。

三、语用差别

“再说”和“还有”都可以用来连接句子或者分句,但“再说”的使用频率更高,且多用于口语,语气强烈。而“还有”则较为正式,多用于书面语,语气较弱。

四、结语

本文从本体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关联词语“再说”和“还有”的用法及差异。总的来说,“再说”和“还有”多数时候可以通用。这里,我们对二者的具体用法作一简要概括:

句法差异

语义异同

语用差别

[1] 王永娜.“为了”与“以便”的对比分析以及留学生习得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4.

[2] 周威宾.关联词“再说”功能浅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5,(S1).

[3] 郑贵友.关联词“再说”及其篇章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2001,(4).

[4]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6]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 金立鑫.对外汉语教学虚词辨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关联词语气句法
注意说话的语气
用关联词造句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高中挚友情谊长
Your high school friends are your lifelong friends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中华诗词(2021年3期)2021-12-31 08:07:22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注意说话的语气
句法二题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