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明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走进课堂,它与计算机相结合,实现了与计算机的交互控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极大地改变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特别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需要将所用工具事先都准备好,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库存,可以在上课的同时随时选择,按需使用。教师只要在白板边就可用电磁笔在白板上操作电脑,还可用电磁笔自由书写,直接点击板擦,随便涂改。教师可随意对投射到白板上的任何画面进行注释讲解,用电子笔实现在白板上的无痕书写与图画,电子笔可以任意选择颜色、调节粗细,不用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工具就可以轻松画出各种漂亮的图形,演绎精彩课堂。
一、灵活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充分发挥其交互功能
互动是多媒体互动电子白板运用于课堂教学的灵魂。 教学过程不出现互动就等于没有使用多媒体互动电子白板,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互动的环节,创建一个既能传承黑板互动平台,又能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结合起来互动平台, 构建新型的多媒体互动电子白板“互动教学体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中,很难使学生真正地与教师交流并参加到教学中来,而白板借助其在外观和操作上接近黑板和触模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同步,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随写随划,随时给予解决,对于不同的情况利用注释功能,调换不同颜色的笔,随时进行归纳,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比如在教学《平均分》时,用白板准备了25块糖、15个橘子(如果用实物操作,很多同学无法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用白板弥补了这种遗憾),分给5名学生。参与的学生认真而积极,没有参与到的学生跃跃欲试。这5名学生通过拖动图片,每个人分得同样多,很快的“平均分”了,而且大家对“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得很到位。
二、熟练运用电子白板,实现了动态教学,使教学更直观
数学中往往有许多动态教学,比如平移、旋转,而这些是以往的媒体很难实现的,而白板就会轻而易举的做到。比如延长一条线段,只要用笔点住线段,想延长多长就延长多长,很方便。又比如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我播放一段Flash动画,即一个圆点拉伸延长后变成一条线段,再由一条线段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通过旋转后得到一个圆柱。视频动画播放结束后,学生通过纵向联系了解到:点连成线,线连成面,面通过旋转得到体。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电子白板以丰富多彩的资源呈现方式强烈吸引着好奇、好学的学生,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为学生开启“思维之门”。
三、运用电子白板,将抽象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有效建构知识
由于学生思维认识水平相对较弱,尤其是对数学中的一些抽象性的问题很难充分理解。而电子白板却能使抽象性的问题变成形象性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无源感应笔来替代鼠标在白板上进行随意的拖动、删除、添加,教师可以不必过多的依赖语言去陈述一些过程性的问题,只要动一下手中的无源感应笔就可以把过程生动形象清晰地示范出来,再不让抽象性的过程变成数学中的难点。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中“用分数表示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一开始部分学生误认为原图通过旋转可以得到916 ,出现916 和1016 两种答案相持不下,我及时抓住矛盾挈机,把此作为促使学生反思的好材料,利用白板的层功能在保留背景痕迹的同时进行即时旋转,这样避免了其它软件课件事前预设说服力不强的弊端,特别是通过刷新、局部放大等功能使学生亲眼目睹,心服口服,在此基础上更加激起辨析错在何处的欲望,在理性辨析中进一步加深对转化的前提——等值的重要性的深刻理解。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构造了一个知识的生成情境,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清晰地获得概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四、应用电子白板,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电子白板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丰富的资源库以供反复使用,我们可以在网上或其它计算机获得更多的资源并存储于电脑之中,可以是图片、声音,也可以是Flash动画,还可以是自己预设的几何图形……上课时,利用图片导入功能、媒体导入功能、切换功能等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将所需的教学资源调出来使用,而且还可以在图片、媒体上进行标注讲解。
电子白板教学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不做课件,却照样能将所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动态呈现;学生可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交互学习,将自己的创意想法写在白板上与全班同学即时交流;师生、生生可以对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进行白板批注;白板上出现过的重要教学环节可以现场录像再现……交互式电子白板使课堂教学更引人入胜、更高效,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
交互式白板技术相对于黑板和多媒体投影是一个极大的超越。随着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加上电子白板的易学易用,电子白板将替代黑板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个形象、生动、直观的新的交互平台。因此,只要有效地将电子白板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定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