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慧丽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多家长迫不及待地让孩子提前掌握某种技能,能比同龄的孩子技高一筹,更加优秀。可是,家长越是心急,越容易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在学习上或行为上出现了一点问题,就草木皆兵,对孩子的看管更加严厉,坚决不让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
家长们急于要改变孩子现状,有的是限制孩子上网或看电视时间,有的是抱怨和指责孩子,有的甚至是呵斥和打骂孩子。看到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个别教师没有起到疏导和帮助作用,反而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充当了家长的“帮凶”,帮着家长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缺点。
在教师和家长一味批评、苛刻比较下,有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有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从最初的“我要学”变成了后来的“要我学”,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这种做法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是每一个家长和教师都不想看到的。在当今教育的严峻形势下,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去关注这种现象,帮助心急的家长走出教育误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我更加关注这种现象的存在。去年,担任新一年级的班主任,看到这些可爱幼稚的脸庞,我信心满满,觉得他们的小学阶段就像一张张白纸,等着我手把手地教他们画出一张完美的图画。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越发觉得现在的独生子女太难教了,不是孩子学不会,而是家长太心急,经常是帮倒忙。记得有一次放学时,一个家长拦住我问:“孩子最近在课堂上爱回答问题吗?”我随口说了一句:“他就是胆子太小,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一句不经心的话,却让家长格外心急,回到家就对孩子进行轮番的教育。第二天,这位同学真的举手回答问题了,我特别高兴,可是他却支吾了半天才说了一句:“我不知道。”我很好奇地追问:“你不知道,为什么还举手呢?”学生的一句话把我逗乐了,他怯生生地说:“妈妈说了,只要举手回答问题,回家就会有奖励。”听到这个回答,我心里真是百感交集,笑的是学生幼稚的回答,悲的是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
还有一次,我发现一名学生忘了写作业,恰巧我和他的妈妈是同事,就没事闲聊时说了一句,没想到,她回家就把孩子给打了,还让孩子当着我的面做出保证,下次绝不再犯。看到类似这样的现象频频出现,我也在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找到了答案,正是家长的心急和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刚发现学生身上出现一点小毛病,就危言耸听,课上批评学生,课下反馈家长,让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屈服。
这种简单的教育方式能改变学生一时,却改变不了长久。长此以往,教师和家长越心急,事情的结果反倒适得其反,会让“问题”学生变得“问题”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真是越帮越忙,越帮越差。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关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整齐划一地成长,更不能揠苗助长地拔高。如果我们只会做家长的“传声筒”,学生缺点的“放大镜”,这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也限制了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需求。有些时候,个别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急切心理,也配合家长对刚入学的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一旦达不到这个标准,就和家长取得联系,急于改变学生的现状。在教师和家长的“高压”政策下,渐渐地我们发现,力图要改变的学生真的是“变”了,有的没有了天真率直的个性,有的没有了独立自主的见解,有的没有了学习创新的动力……这样的后果是多么可怕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这种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自己身边,我真的是很心痛。我决定先从自身改变,改变自己和家长的沟通方式,变通自己的说话方式。当学生学习出现问题时,我本着对每一名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家长反映学生状况时,不危言耸听,不扩大事态,耐下性子和家长一起找原因,想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帮助学生改掉不足。我请家长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抱怨,耐下心来查找自身教育方式上出现的问题。我会给心急的家长缓解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介绍他们读一些教育专家的书籍,如《我和孩子一起成长》《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快乐孩子的秘密》《教你如何赏识孩子》等,使家长用学到的经验一点点地帮助孩子改掉不足,逐渐进步。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家长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逐渐摒弃自己错误的教育方法,学会了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慢慢转变孩子。一段时间的坚持,我惊喜地发现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在进步,虽然进步的快慢不一样,但我有信心和家长一起努力。在等待学生的转变中我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及时写心得体会,跟踪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足迹,我的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我期待身边更多的教育同仁能和我一道,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多一分等待,少一分抱怨;多一分鼓励,少一分批评,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享受成长的快乐!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