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西
2014年6月25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城迎来了一场喜雨。细雨霏霏中,当地政府领导兴奋地说:“下雨就是下钱啊!”。因为下雨可以减少大量的绿地维护投入。要是在过去,鄂尔多斯的领导哪会在乎这点绿地维护的钱?
凭着“羊煤土气”(羊肉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的豪迈气概,内蒙古在2002-2009年创造了连续8年GDP增速排名全国第一的神话,鄂尔多斯为此贡献良多。而2014年一季度,内蒙古的GDP增速已经滑至全国第21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按GDP总量或增速论英雄肯定不对,增速排在内蒙古之后的依次还有海南、广东、北京、浙江、上海,但之后就剩下了垫底的五个省,倒数第一到五依次为黑龙江、河北、山西、宁夏、吉林。
综合排名靠前的北上广可以不在意这个排序,但内蒙古必须很在意,不是因为其降幅太大,而是如果煤炭继续掉价,内蒙古就可能掉到吉林之后,进入倒数前五位。
倒霉就倒在煤上了。而且,霉运似乎还在延续。
6月25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收于528元/吨,创下历史新低,行业分析师预测,煤炭价格在一年内还可能继续下行到450元/吨以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富也因煤困也因煤。想当初,像鄂尔多斯这些拥有“黑金”的地区曾是何等风光!
排名垫底的黑龙江比内蒙古更早感受到了来自煤的压力。2014年前5个月,黑龙江省煤炭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2183亿元,同比降低了6.6%,主营活动利润仅有488亿元,同比下降了46.4%。
6月下旬,黑龙江省发布了《促进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不提口号,不谈意义,直指要害,提出了65条具体举措,条条是干货,句句有内涵。此外,黑龙江更是计划要在2014-2015年安排3000亿元以上的基本建设投资,以撬动疲软的经济。
这种刺激方式与1998年和2009年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如出一辙,是典型的供给学派做法。此时黑龙江给疲软的经济施以如此猛药,不知会有何后果?
内蒙古则与之相反,选择在过去颇有争议的现代煤化工领域发力,目标是将煤炭从燃料变成原料,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地处鄂尔多斯的神华煤制油示范项目成功达产运行后,更是极大提升了内蒙古继续推进煤化工项目的信心。
截至目前,国家累计核准和发放“路条”的内蒙古重大能源化工项目超过40项,目前在建和拟建的煤基油气能源项目共有8项,建成后能够年产336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400万吨煤制油。仅这8个项目每年将增加煤炭需求超过一亿吨,占内蒙古煤产量的10%左右。
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析内蒙古的对策,则更趋近于需求学派,即通过刺激有效需求来扩大市场。与供给学派的强心针相比,这种调整经济的方式负面效应不会那么严重,只是需要一些耐心,等待药力缓慢发挥作用。
当然,内蒙古的做法也存在较大风险。因为煤制油、煤制气都属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项目,对煤质、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要求较高。鄂尔多斯能否从煤都蹚出一条真正的新能源之路,仍需时间验证。
但不管黑龙江,还是内蒙古,这些昔日的中国煤炭大省区都意识到:发展非煤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才是资源型地区的未来之路。
作者为产业观察家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