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温经汤结合针刺治疗痛经的临床观察

2014-08-19 02:45于庆影胡继平李红梅
黑龙江中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温经汤小腹针药

张 杰 于庆影 胡继平 李红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 150001)

痛经好发于青年女性,以下腹部痉挛性疼痛伴随月经周期性发病为临床特征,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及乏力等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为33.19%[1],严重影响着女性的工作水平及生活质量。本文选用加味温经汤结合针刺治疗痛经68 例,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6例患者均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2012年09月—2013年10月妇科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68例,年龄15~39 岁,平均21.3±5.8 岁,病程1—9.5年,平均3.0±1.4年;西药组68 例,年龄16~40 岁,平均23.1±6.9 岁,病程1.5—10年,平均3.6±1.7年。两组于年龄和病程上无显著性差别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相关内容制定:(1)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引腰骶,甚致晕厥,呈周期性发作;(2)好发于青年未婚女性;(3)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腹痛。

2 治疗和观察方法

2.1 针药组

给予口服加味温经汤结合针刺治疗:

中药治疗:痛经主症为寒凝血瘀,应治以温经散寒、祛瘀止痛,选用加味温经汤治疗,方药:党参、白芍各25g,延胡索20g,当归、川牛膝、川芎、牡丹皮各15g,肉桂、小茴香、莪术各10g,甘草10g。伴恶心呕吐者,加陈皮15g,吴萸10g,清半夏10g;伴腹泻者,加白术20g,山药15g。每日1 剂水煎300ml,早晚分服,自经前4日开始服用至行经第3日,连续用药3 个月经周期。针刺治疗:选穴为关元、气海、中极、合谷(双)、血海(双)、水道(双)、地机(双)、三阴交(双)。操作方法:嘱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然后用28 号2 寸毫针于上述穴位进针1 寸左右,得气后留针30 分钟。每日1 次,自经前7日开始连续针刺7日停止,连续针刺3 个月经周期。

西药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选用布洛芬片(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1304)每次400mg,日4次口服。自经前4日开始至行经第3日,连续口服3个月经周期。

2.2 统计处理方法

选用SPSS17.0 软件包行统计相关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选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疗效标准

参照《标准》[2]制定。治愈: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消失,连续3 个月经周期未再复发;有效: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消失或减轻,但不能维持3 个月经周期以上;无效: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未见消失或减轻。

4 治疗结果

针药组68 例中,治愈41 例,有效22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为92.65%。西药组68 例中,治愈20 例,有效34 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9.41%。针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5 讨论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又称“经行腹痛”[3]。本病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病因不外虚、实、虚实夹杂三端。而临床上以寒凝血瘀为多见,其发病机制主要为经期贪凉饮冷,或冒雨涉水,或衣着单薄而感寒,寒客冲任,与血相搏,以致瘀滞冲任,胞脉气血壅滞,不通则痛故痛经发作。治疗应以温经祛瘀,散寒止痛为主。本文应用《妇人大全良方》中加味温经汤结合针刺治疗:肉桂辛热可温经通脉散寒止痛;党参甘平补气以助肉桂通阳散寒;当归气温味甘,川芎辛温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两药合用可辛散温通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莪术辛苦温破血散瘀力强,牡丹皮辛行苦泄而活血祛瘀,川牛膝活血调经且引血下行,共助当归、川芎通行血滞;小茴香辛温散寒止痛;延胡索可“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而温胞祛寒又活血理气止痛;白芍养血调经,甘草调和诸药,且皆可止痛。全方配伍共达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止痛之功。现代医学认为,白细胞介素(IL)和前列腺素(PG)含量增加是导致大多数痛经的原因[4]。前者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后者在子宫内膜中浓度增加,使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引起血管痉挛,导致子宫组织缺血缺氧,并且可增强周围神经对疼痛的敏感性,最终导致痛经的发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牡丹皮所含牡丹酚和肉桂中桂皮醛都具有镇静镇痛作用;延胡索乙素具有显著的镇痛和松弛肌肉的作用;莪术水提液可以增强微动脉血流恢复,从而阻止微动脉收缩;白芍中主要成分芍药苷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5]。因此,合用以上中药具有较好的解除痉挛改善供血止痛的作用。

再根据中医经络脏腑理论的基础,配合针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关元,可通调冲任;气海为肓之原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及胞宫;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不仅可以通经,而且三阴交穴具有抑制PG 分泌和对抗PG 的作用,能够降低神经敏感性提高痛阈而止痛,即刻缓解疼痛[6];中极为任脉之穴,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血海可祛瘀,又可引血归经;地机为脾经郄穴能通调冲任,逐瘀止痛;水道是足阳明胃经之穴,而冲脉隶于阳明,所以能够调和冲任且镇痛;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可行滞祛瘀止痛。通过针刺以上腧穴可共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加速淤滞不通的气血重新畅通运行,且胞脉得养,冲任得调而使疼痛消失。针药结合共同达到“温化寒凝止痛,调理冲任气血”之功。

针药并举治疗痛经具有副作用小、简便效佳等特点;而西医治疗以对症止痛为主,常伴有胃肠道症状及过敏反应,且远期疗效不够理想,停药后容易复发。鉴于此,加味温经汤结合穴位针刺充分发挥了中医特色优点,通过调理冲任气血,温经活血化瘀等作用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同时应重视精神心理治疗,消除经期紧张和顾虑可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1] 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中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查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15(4):21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1-62.

[3] 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2.

[4] Harel Zeev.Dysmenorrhea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from pathophysiology to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2008,9(15):2661-2672.

[5]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6] 黄志刚.针灸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77-379.

猜你喜欢
温经汤小腹针药
温经汤加味对EM肾虚血瘀证大鼠局部微环境MMP-9、TNF-α、Collagen Ⅰ、Collagen Ⅲ的影响及其意义
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温经汤在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睡前的养生秘笈
小腹主动脉瘤研究进展
温经汤应用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