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风英
摘 要: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有效备课,才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备课 技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备好课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认真搞好备课,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保证。
一、备课“六忌”
一忌简单照搬,二忌千头万绪,三忌闭门造车,教师备课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全然不顾,势必削弱教学效果。四忌琐碎设问,有的教师一问到底,不管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在不该设问处滥问,势必影响教学效果。五忌盲无目的,教学目的不明确,备课时毫无目的,课堂上随意发挥,学生茫茫然,所得甚微。六忌程式定势,根据小学生好奇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教师备课时,必须因文而异,教法富于变化,努力寻求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单调乏味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导入新课和设计导语应遵循的原则
1.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语,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根据授课的内容设计导语。备课时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抽出有概括意义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其与学生熟知的或似知非知的事例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独出心裁的导语。由于每节教材内容有丰富而广阔的外延,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事物,课堂的起始设计也可以从它们的关联中寻找线索。
3.导入要言简意赅或短小精悍。导入部分时间过长,使人有喧宾夺主之感。
4.导入形式要丰富多彩。任何一种形式的授课技巧,都一定要灵活运用,不可形成定式,使人产生呆板之感,导入语也不例外。
三、教材中心的提炼技巧
备课前,应该先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成竹在胸,切忌在备课时,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头万绪。蜻蜓点水只能是浅尝辄止。下面介绍几种提炼中心的方法:
1.题目分析法。一篇文章的题目常能反映该篇文章的重点和中心所在。分析题目的含义(结合课文内容),尤其是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自然突出了。例如:《高大的背影》,记叙妈妈背“我”去医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轮车工人主动送“我”去医院的事。如果抓住“高大”一词分析“背影”为什么“高大”?它“高大”在什么地方?教学重点就突出了。
2.篇中揭示法。有些教材一开始就揭示该篇中心,有的则在中间用中心语句提炼教材的中心,有的则篇末点题,抓住这些词语就能够提炼文章中心。
3.归纳总结法。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层次,根据各部分或层次的主要内容,分析它们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四、有效备课的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正在悄然改变,在工业化社会,学习就是“学会知识”,因为那时社会知识总量不多,知识更新速度不快,人们利用学校教育学到的知识基本上可以支持一生的发展。如今,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加重要,因为人一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已经对“爆炸式”增加的知识无能为力了,信息传输技术的高度发展已经使获取知识变得轻而易举,探究和创新是学习的主旋律。基于此,大力倡导自主学习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
五、备课重点
有效备课的重点在于在精通教材、备好教材的基础上,考虑运用恰当手段突出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精通教材,做到心中有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教材走进心中,达到“人本合一”,这样既能较好地预设课堂,又能较为从容地应对突发的、临时生成的问题,做到宏观运筹、微观调节、满怀信心地实现从预设走向生成互动的课堂。
突出教学重点。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清楚这节课自己想要做什么,但很多时候自己心里明确方向,可是上完课别人不知道你这一堂课要干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老师备课时教学目标不明确、不集中,重点目标为次要目标所冲淡。如果这一篇文章被反复肢解,面面俱到,全作重点,那么这节课就没有重点了。重点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不能混同于一般知识点。课堂要有实效,就必须突出重点,备课时就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想办法,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创设情境,如何启发引导,如何层层推进,等等。一堂课,重点突出了,目标就明确了,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六、备课技能
备课依据有现实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课程标准提出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备课的理论依据,它为上好课奠定了基础;“现实依据”就是指“备好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即“症结”,采取对策,达到“有效备课”。
七、教案书写
一般的教案主要有以下方面内容:(1)年级、班级及授课日期;(2)章节课题名称;(3)教学目标;(4)课型;(5)教材分析(内容要点、内容特点、作用地位等);(6)学生分析(学生年龄特点、思想状况、接受能力等的分析);(7)教具准备;(8)教学重点、难点;(9)教学方法(表演展示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竞赛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10)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初步体验—故事讨论,明白意义—辩论分析、加深认识—情境体验,深化理解—结合实际,指导行为—课外延伸、知行统一等);(11)板书设计;(12)课后反思(教学得与失的分析、体会及改进的措施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