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2014-08-18 19:43叶梅芳
关键词:循序渐进语文教学

叶梅芳

【摘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每个语文老师追求的提问效果。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探讨本学科自身教学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提问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新课程理念下,提问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循序渐进 追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73-01

美国教学法专家特林·G·卡尔汉更是指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掌握一定的发问技巧,应该是每位老师所拥有的。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发表个人浅薄的观点。

一、循序渐进,才能让思维走向深处

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执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执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例如在教《香菱学诗》一课时,我这样处理:

1.看视频,说说“这是一个 香菱”?这时,学生发现除了爱看书,几乎没有其他词语可以概括了,这时我顺势说:“看来名著还是需要我们用心去阅读书籍的。”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这是一个 香菱”?(要有文本依据)这次的答案明显比第一问要丰富。

3.文中写了很多香菱的笑,请你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普遍认为她是一个开朗的人。

4.“笑就一定是开心、快乐吗?”

这时学生发现这“笑”的背后大有内涵。

5.说说这是一个 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在《红楼梦》只有她一个吗?随着音乐响起,屏幕缓缓出现图片及文字:才貌两全的林黛玉流尽最后一滴眼泪,熬尽最后一滴心血,燃尽最后一篇诗稿,最后以脱尘的姿态飞仙而去;德才兼备的薛宝钗虽如愿的嫁于宝玉,却终将陷于欲望和自制的漩涡中苦度余生;聪慧果敢的探春如同断线的风筝远嫁他乡,生死未卜;精明能干的王熙凤,美丽率真的晴雯,谦和忍让的袭人,性情刚烈的尤三姐,远离红尘的妙玉……她们几乎无一能逃脱“红销香断、花残春落”的结局,她们带着一切美好的追求、美好的情感、青春阳光的生命,前赴后继的奔向“薄命司”,完成“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宿命。这节课的问题设置从模糊的香菱到清晰的香菱,从香菱的表面到香菱的内心,从一个香菱到书中的一群女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最后不仅感受了香菱的形象,也深刻理解了《红楼梦》的主题,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的层次性转化。

二、将“追问”进行到底,叩开思维大门

读《论语》时,看到了这样一段师生间的对话。子张问从政,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问:“何谓五美?”孔子说:“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以为这样就完了,可是子张还逐条逐条地问:“何谓惠而不费?”孔子很耐心地不仅回答他提出来的,连他没有提的也一并解释来。孔子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有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竟然还继续追问第二条:“何谓四恶?”孔子说:“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感慨孔子为人师的耐心,更羡慕孔子有如此好学深究的学生。学生的追问点燃了孔子思维的火花,在师生对话中孔子给后人留下了他的博学和智慧。显然,追问能促进人们进行正确而深入的思考,能引导人们“跳一跳摘到桃子”,有效地开发人们的潜能发展区。孔子的智慧有时也需要学生去激发,那学生的智慧呢?更需要我们老师去激发。

追问,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不但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更要将教师主导、学生自主落实到位。这就要求教师凭借高超的教学机智和高度的教学敏感,用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及时追问、适时追问。通过追问拨动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学生的认知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把语文课堂教学比作高塔,那么追问就是进入高塔的梯子。这梯子若能搭好,学生就会更上一层楼,眼界将更宽阔,思维将更活泼。但前提是,教师的追问必须是有效的。

有效的追问,应该能帮助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突破教学难点,在更高层次上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进一步激起学生思维火花,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凡是特级老师的课,精彩之处也往往在追问处。他们会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课堂的生成,在学生的回答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间架设跳板,帮助学生成功地走入文本。让问题从文本中来,到学生中去,再让问题由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最终巧妙实现问题的嫁接,文本与学生的融合。这种循环式的提问,首先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接着利用学生自己铺设的台阶,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着真知不断靠拢,最后实现问题的解决。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适时的、有创意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充分表现。在有效的追问中,师生都是思考着、发展着的主体,并互相影响着,共同创设一个美好的境界。追问因生成而起,又以生成而落。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活的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作为把握课堂的教师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心中有学生,有教育事业,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借助“提问”这一石子,激起课堂的浪花,让课堂风生水起、热闹纷呈!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语文学习》2002年第1-6期上海教育出版社

[3]《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6-12期《中学语文教学》编委会

[4]《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张定远主编 语文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循序渐进语文教学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初中英语教学技巧探析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写字教学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